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虚拟的历史[pdf txt epub azw3 mobi]

作者:尼尔·弗格森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虚拟的历史

虚拟的历史[pdf txt epub azw3 mobi]电子版下载:

网友评价:

  • 很好的一本书
  • 这套书买齐了…
  • 对历史很感兴趣,了解下外国人是怎么假设历史的
  • 正在学习中。
  •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人性可以设想,明天靠人类自己去创造,看过此书让我觉得历史原来是可以这样思考的,实在是有趣,但有趣中又有一点深思,相信每个看过此书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 原来以为这是一本尼尔•弗格森的专著,收到书后,粗略地翻阅以后,才明白这本书原来是一部几名史学家的合著的书。九名史学家每个人就自己比较熟悉的历史研究领域各自撰写一章。尼尔•弗格森也是九人中的其中之一,负责撰写其中的第四章。那为什么会被误认为是尼尔•弗格森的专著,一则网上的售书的信息中没有显示,只是表明是“尼尔•弗格森著”,二则,这本书的近1/3的内容是尼尔•弗格森撰写。可见能成这书,他是出了大力的,整本书共380多页,由尼尔•弗格森撰写的导言《虚拟的历史:有关过去的一种“混沌”理论》就占了78页。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这篇长长的导论,尼尔•弗格森阐述了他的历史观。故很多人把这本书归在他的名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对于历史,有一种观点,是历史不能假设。是的,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我们是没法改变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是经常会提倡这样的假设:假如没有发生美国独立革命,假如希特勒没有进攻英国,假如希特勒战胜了苏联……现在的世界可能会是什么样子呢?这些反事实的设想对我们而言,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通过想象不同行为的可能结果可以为我们提供思考做出决定提供参考。从这样意义上来说,分析和比较已发生事件与可能发生的事件还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尼尔•弗格森对倡导的“反事实的设想”或者“反事实的思考”有什么比较实际的价值呢?历史事实是一次性的,它是没有办法重复的。当实际上,历史的演进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为什么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而其他的可能性没有变成现实,这里面是不是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反事实的设想或者说反事实的思考就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借助于这种思考,我们通过提出其他可能的假设来证明已经成为现实的历史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反事实的设想可以更加凸显历史事实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是不是反事实的设想可以胡乱想象,没有一点现实根据呢?事情也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胡乱猜想,那也是没有意义的。这种反事实的设想要具有一定的可能性,比较合理的,发生的可能性或者说概率是比较大的。而且这种设想是当时的人们曾经的确考虑过,这样的反事实的设想,才是比较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这种“反事实的设想”其实也是一种比较严肃的历史研究。

    虽然这部书并不像其它有些历史书那么通俗好读,但当你耐心阅读了以后,你还是会有所收获的,它可以拓展我们历史研究的视野。

  • 看推荐购买的,还没开始读,不过应该是不错的书
  • 现在才在看序言,但已经感受到作者的奇思妙想
  • 名家作品 名社出版 经典珍藏
  • 儿子要的书,我现在都在当当网上买了,比书店便宜多了。
  • 麻烦麻烦麻烦
  • 还没有看,在高铁上看的介绍就买了。包装可以,翻了一下,值得研读。
  • 很好的系列图书
  • 可以的,搞活动
  • 是这本书 找了好久呢 顶一个。架空历史的新写法
  • 尼尔森的一个系列13本,我已经有了12本,希望最后一本能让我早日拥有
  • 本书虽然做了很多假设:如果美国没有投放原子弹,或者如果苏联没有解体……对于当今世界的格局也算是个很明白的阐述。很深刻的一本书,但值得静下心来再做一些研究式慢慢的看。对我们认识宏观社会经济、格局都会有很多帮助。
  • 如果,没有如果。99%的人们读的历史都是修饰过的以及由胜利者书写的!
  • 书的理念很吸引人,但作者是站在学者的角度上写的书,没照顾大众读者的情绪,提及其他学者著作太多。
  • 在已经知道结果的基础上,想象如果不是这样会怎么样,好在YY的不离谱。
  • 评论历史几乎人人都会,而且大多都可以称得上是事后诸葛亮。不过我们这些诸葛亮和本书相比就明显差劲多了啊!
  • 美国独立战争、纳粹德国的兴衰、“二战”爆发、苏联成立和解体,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还是完全的偶然?本书首次以新颖的反事实假设深入人类历程,带领读者重新思考历史决定论。

     《虚拟的历史》中以严谨的逻辑,对一系列主要发生在20世纪的转折性事件进行了推演,想象这些事件的另一种可能,引导读者去探究:假如重大事件发生了变化,历史又会是什么模样。假如没有发生美国独立战争会怎样?假如希特勒在1940年入侵英国会怎样?假如纳粹德国打败了苏联会怎样?假如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瓦解会怎样?一些历史事件其实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其中当事人主观的错误或局限、客观条件等很多偶然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透彻清晰又通俗易懂地对未曾发生的历史构思出了一整套情节,即使是对历史并没有了解的读者,也能在本书中得到全新的启示。


  •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的掘墓人,他引出了许多麻烦,并影响至今
  • 中信的书,装帧没得书,内容还没看,就是价格比较贵
  • 以前错过套装 现在只能凑了 经典
  • 十分不错 我很喜欢这本书
  • 买了三本,帝国、虚拟的历史、巨人,本来准备自己读的,后来都送人的。书是好书送完后我又买了作者的一套书。
  • 书不错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 很好 很喜欢这种
  • 弗爵士的书,当属经典!赞
  • 天才的思考,天才的著作,难得一见,不可不读,不可不藏!
  • 很有趣的内容
  • 很满意 每次在当当买书都比较满意
  • 根据词典解释所述: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那么,如此客观存在的历史又何来虚拟一说呢?看着手头这本题为《虚拟的历史》厚厚书作,我着实好奇了一回,也迷糊了一会。事实上,这其实更是作者或者编辑设置的一道机关。此书之中可以带领读者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历史。

    尽管是虚拟,但是也有诸多的假设和推理;尽管是虚拟,但是我们也能获得一个较为全新的启迪。毕竟读书可以明理,读史可以明智。或许正史只能告诉我们一个真相,但是一个虚拟的历史却可以另辟佳境地拓展读者的思维。没有了一向固有的限定,有的只是建立于事实基础之上的反向假设。同样的写史,却是独创式的另一角度。看书的过程之中,更是让读者产生某种全新的历史感触。很是赞同本书编辑对此书饿有关定位:首次以新颖的反事实假设深入人类历程,带领读者正视偶然因素的影响,重新思考历史决定论。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所在;这也是本书有别于其他历史书籍。

    尽管自己对历史不是很精通,我却是在一股浓厚的好奇心理之下读完了这本厚厚的长篇虚拟假设的历史之作。历史在假如之下的确可能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毕竟很多的历史事件其实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如果,假如之下,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一个个完全有别于正常历史的进程发展顺序。也许,这就是本书旨在通过虚拟的情景设置下所要讲述和表达的真谛。

    《虚拟的历史》出自于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足以让此书的内容显现得相当地扎实。在正本书中,我们可以观赏到诸多位知名历史作家的见解和剖析。一切围绕着虚拟的历史而谈,一切建立在原本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只是因为某个变数,只是因为某个岔路,只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因素而决定了最终历史的发展方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书中可以返回倒叙到那个曾经的历史十字路口。聆听那虚拟的旋律,见证那段不一样的历史境况。虽然这些已经只能停留于虚拟,但是我们未尝不可去重新探究下那原本曾经可能发生的变数。也许也正是因为此书的相关内容出自诸多不同名作者,所以我们更可以看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般的炫目历史。尽管是虚拟,但是绝对地有它虚拟的看头所在。在这么多的假设和虚拟之下,里面涉及的内容话题其实保罗了很多,类似于美国独立战争,纳粹德国打败了苏联,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瓦解,冷战会避免等等。

    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读者,我在这本《虚拟的历史》观摩到了一次最为庞大的“反事实”思维洗礼。历史在假如之下的确让我读到并感知到了截然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味道来。相当的专业,也相当的耐人寻味。



  • 作者用合情合理的想象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历史是由无数个偶然组成的”
  • 专业性比较强,翻译翻的不是很好,一看就是外行
  • 辩证法要求两面的来看待问题,对待历史的假设我认为也是从事情的另一面来看待历史。假如历史这样发展……,离开书本,按其思路,还可自己引申出其他很多历史转折点上的假设,甚至会惊出一身冷汗,抑或惋惜不止。这书教会了我如何从另一角度感受历史,体会历史。
  • 非常好,值得看一下。
  • 正版书,包装很高大上,送货超快
  • 选择经典,开卷有益。如果喜欢,即为精品。
  • 想来历史如何虚拟,虚拟又有何现实意义呢?心里确实挺好奇的
  • 喜欢的书,已经看完了,评论我晚了。
  • 包装的很好,快递一早就送来了,非常感谢,大热天的真是辛苦!第一次在网上购书,很好,以后长来!手持POS机最好一直有电哦!因为电量不足的原因,POS单没有打出来,让快递师傅很无奈!
  • 内容好,有新意,对作者该系列的其他的书还会买。
  • 一如既往的好
  • 内容不用说了 就是因为好看所以才要收一本 没想到是硬皮大开的 完全没注意过……
  • 全套集齐了,大赞
  • 在我看来,尼尔?弗格森先生并非是个完全的反历史决定论者,但他不愿意接受历史决定论的束缚,更像通过虚拟的手段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这一点尤为让人钦佩。对待历史的态度完全可以更加灵活,虚拟历史的本身就是另一种逻辑可能的再现,也同样能使得今人学到历史中的精华。
  • 尼尔.弗格森的这一套书籍几乎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他的书籍都要求阅读者需要拥有比较大的知识量。不然很多东西你会不太明白他所阐述的立场与见解。
  • 《虚拟的历史》也是尼尔•弗格森先生的作品,我必须承认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者,知识储备不可谓不广博,思想跨度不可谓不过人,但是这本书的阅读对我来讲确实有些难度,当中有些内容还是晦涩难懂的。好在大体上的阅读还是无碍的,我一直认为一本书的阅读应该着重于自己需要的东西,否则读书可能就是一种浪费时间了。

    《虚拟的历史》的作者尼尔•弗格森先生是一名英国学者,因此无论是在我读过的《金钱关系》还是本书,大多谈论的都是英国的事情,当中的一些问题其实并非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对我来讲他更多的是让我了解了一种对待历史的方法和态度,其实尼尔•弗格森先生花了很大的篇幅撰写导言,这篇导言也确实在本书中的作用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提纲挈领的。导言之后,基本上就是对一些重大的历史年代和历史事件做一种虚拟的勾勒,实际上就是按照一种反向逻辑来谈论已经发生了的历史事件。然而,这些虚拟化的作为在现今的学界看来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历史学的“异教徒”。大篇幅的导言解决了这个问题,尼尔•弗格森先生在导言中探讨的核心问题就是历史的研究方法和目的,罗列了很多的资料来阐释各种历史学的学说。其中的决定论、预定论和偶然论都对我产生了影响,决定论其实很清楚那就是强调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这种论调虽然最早不是由马克思提出来的,但是马克思确实将这种历史研究的观点进一步的发展和总结了,现今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种的必学的学问——历史唯物主义。西方学界很多有分量的学者都批判过历史决定论,这在我们这里的一些人看来就是唯心主义错误价值观的代表,但我确认为历史决定论本身就非绝对。有些人例如把天命作为事事的出发点的人,也会成为所谓的历史决定论者,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可能即将历史微观化,把马克思强调的历史规律的不可逆变成具体的个人历史轨迹的不可逆,终于变成了所谓的“宿命论”。黑格尔就习惯让上帝成为历史的终结者,使得历史的发展没有了自己的活力,有的只是“神旨”。这些思想和学说是历史决定论变得越发的复杂,也让对它的批判变得复杂了,卡尔•波普尔在他的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抨击历史决定论认为历史决定论强调的是社会发展伴随着不同的历史条件而变化,而主体的构建则是依靠人为,这是与科学中强调的自然主义相违背的。实际上波普尔认为历史决定论是人主观的产物,是拒绝承认自然界的客观限制的,这在我看来可能是对历史决定论的一定的误解吧。预定论推崇的是已经有的安排,这在现在看来荒诞的成分可能更多了一些,历史如何能预定呢?难道依靠玛雅人的“2012世界末日”预言?当然这只能是一种笑谈。至于偶然论,在我看来是应该得到重视,长期以来思想上的单一性使得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偶然只相信必然,但我对此持怀疑态度。在我看来历史的必然性是存在的,但这必须建立在两种前提上,其一对于大的历史趋势是存在的;其二对于完全没有改变空间的历史事件是存在。倘若一件事有转机,那么就不可能是必然的。如果单单根据事件失败的结果,而声称这件事是历史的必然,那么做出这个结论的主体一定是别有用心的。尼尔•弗格森先生通过这些学说、观点的阐述,目的在于强调历史决定论本身并非绝对的,也就是说虚拟历史本身是有意义的,也是可操作的。

    在导言之后,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虚拟性思考真正让我看到了,学者思维领域的宽阔广大。不过,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我也仅仅着重看了三部分即“希特勒统治下的英国”、“斯大林:战争还是和平”及“没有戈尔巴乔夫的1989年”,可以说这三部分比起英国和欧洲的具体历史更能引发我的深入思考。希特勒倘若战胜了英国,这一假设现在看来似乎很可笑,然而在当年的历史条件下却是可能的,这也就进一步的说明了偶然论的实际性。希特勒在总的战略步骤上产生了错误的偏向,对于身边的一些军事将领的苦劝视若罔闻,这在现在看来也是难以置信的,要知道一位像希特勒那样的决策者不应该犯一些低级的、固执的错误,尽管可能有人现在还在咒骂他是一个偏执狂和神经病,但我们很清楚这只是一种情绪化的反映罢了。希特勒始终认为他的敌人在东边而不是西边,甚至一度幼稚的认为英国是可以和自己达成共识的国家,是可以与意大利、日本相提并论的,甚至还要比日本更加利于合作。尼尔•弗格森先生在这部分里谈到了一种观点即丘吉尔当时的决策并非是必选项,即完全可以避免战争和德国相安无事。这种看法是幼稚的,把丘吉尔的决定仅仅看为是为自身首相权位而做出了,更是误解了这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在我看来政治家们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底线,这种底线并不难判断,因为它会随着领袖们的个人偏好的显现而明确。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谈“斯大林:战争还是和平”这部分内容,可能因为尼尔•弗格森先生是西方学者的缘故,始终 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对一些大权在握的共产党领袖抱有戒心,甚至认为他们会和希特勒一样乐于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这样思考的结果无异会把思考者引向歧途,他们缺乏对领袖个人的研究,斯大林和希特勒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斯大林有着自己的行事底线即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扩充势力范围,他当年的做的事情和现在的美国比起来差大还远,加之他对于布哈林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革命输出”理论是持反对意见的,这和希特勒的战略简直有着天壤之别,那么在热战中上不可能发起大规模侵略,更何况是“冷战”?丘吉尔在这一点上与斯大林有着相似点,也就是说他们是具备宏观政治视野的政治家,希特勒对于丘吉尔来讲是一个肯定的敌人,即使有资料证明丘吉尔在战争初期曾想和希特勒谈判、合作,但这是和斯大林的行为如出一辙的,即他们仅仅是在为必须的战争做准备,拖延时间罢了。希特勒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明眼的政治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并非一个欧洲就能满足的,大英帝国的利益将会随着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称霸而消失殆尽,丘吉尔很清楚这一点。“没有戈尔巴乔夫的1989年”这部分的内容使我又一次的陷入了对于苏联解体问题的思考,实际上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不是一两天了,对于苏联解体是否必然的思考使得我更加相信苏联的解体不是必然的,是可以挽救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重要的历史人物虽然不能改变历史的大趋势,但可以对历史发展本身产生重大的影响。戈尔巴乔夫对于苏联解体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和无可替代的,对于共产党这种思想建党的执政党来说,意识形态上的牢固不可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意识形态的制高地被占领,那么这个党就不可避免的毁灭,而对于苏联来讲苏共的毁灭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毁灭。戈尔巴乔夫在其中起到了就是破坏苏共的意识形态,引入了大量的西方政治思潮来替代马克思主义,最终使得苏共党内思想混乱,本身已经颓败僵化的党建系统瞬间崩塌。我曾经假设过契尔年科的前任安德罗波夫没有像他一样的重病、短命,苏联的结果可能就会大大的不同。安德罗波夫其人非常的开化,对于腐败问题十分的痛恨,可以说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即使到了自己病入膏肓的时候依旧反贪不手软。他本人曾经一度担任苏联克格勃主席,掌握着国际上的最新情报,能够直接阅读西方的原版报纸,可以说他已经看到了苏联和西方的差距,但根据他在任上的十几个月里采取的措施看,他更倾向于渐进的修整苏联的制度,这样的宏观布局和手段是戈尔巴乔夫之流无法比拟的。

    当然尽管尼
  • 书不错,侧重于西方重大历史事件的研讨,文字翻译很流畅。所以,阅读此书,需要读者对西方历史有一定的知悉,否者,书中系统全面详实的内容不是很好理解。
  • 本书从一个独特的切入点阐述了历史的偶然和必然
  • 弗格森的大手笔,早有所闻,关注了很久,好不容易特价入手,论述内涵扎实,品质高端,强烈推荐
  • 如果……那么,历史不容假设,但假设的历史,似乎也很有趣。作者是一个严谨的历史学家,笔下写来妙趣横生。
  • 看到书的价钱就知道肯定是精装版,翻看了一下,是我很喜欢的类型。不愧是精装版啊,又厚又重。虽然稍微贵了一点,不过也值得。
  • 我们通常会说历史没有如果,而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假设在历史的节点上有如果:如果不是这样,如果是那样,那么会怎样。这不是调侃,而是一种反事实思考。所谓反事实思考,通俗地说就是在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下进行的思考。反事实思考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如果存在所谓的现实性,那么就必然存在可能性。个人理解这里所说的可能性也许不只一个,也就是说反事实思考也可以是有多个选择的,当然最原本的应该是与事实截然相反的那个假设。或许你还会有这样的疑虑,就算不是调侃,会不会无聊呢?实际上,挖掘可能性的反事实思考与事实一样具有经验价值,这也正是反事实思考的意义所在。

      

    尼尔.弗格森在长达78页的序言中旁征博引,一方面告诉读者从物理学到经济学、哲学、心理学等等,一直到我们正在讨论的历史学,无不存在着决定论的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他又毫不客气地指出:历史学家的研究只是理解过去,而非预测未来。针对这样的情形,尼尔.弗格森列出了历史和科学的不同,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来检验。因此,他倡导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在讨论过去的因果问题时,采取反事实条件来检验因果性假设。

      

    一般认为反事实假设会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大胆的大胆的想象,可以没有底线也没有限制,比如《假如我曾……》的两位作者,一位假设自己是英国首相谢尔本,另一位假设自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另一种是通过经验主义方式所检验提出的假设,这种假设更倾向于计算。事实上,后一种反事实思考在对历史的评价上起到一定的对比作用。能够让人有兴趣进行反事实思考的历史事件,往往是处在历史的节点上,对于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

      

    历史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变量,但究竟有多少个变量在起作用,恐怕再睿智的历史学家也无法说清楚。对于反事实假设,人们往往只钟情或纠结于某一个历史节点事件和这个历史节点事件中的某一个变量,这不得不说是感情因素的影响。然而,即使这个变量真的得到了修改,历史的结果也不一定会改变。比如,本书的第七章,作者乔纳森.哈斯拉姆(注:本书是个集子,所以每一章有不同的作者。其中,导言、后记和第四章是尼尔.弗格森的作品)在文章的最后就指出,不管东欧是否实现苏维埃化,冷战也确实无法避免。人们进行反事实思考的目的并不在于结果是否改变,而是反事实假设之后的思考过程,以及由此过程而产生的启示。

      

    本书还有一个版本叫《未曾发生的历史》(2001江苏人民出版社),比较两个名字,个人更喜欢“虚拟的历史”这个译名。中信的这本《虚拟的历史》非常精致,而且尼尔.弗格森的作品搞了一个系列,只看外在的话(外貌协会的),本人都想把尼尔.弗格森的这个系列收齐了,好在价格不菲还没“轻举妄动”(:-D)。


  • 作者通过假设历史事实(变量),从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来判断这一变量的作用。
  • 书很好 值得一读,性价比可以。
  • 历史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必然的,有许多偶然因素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所谓的历史必然性并不一定准确,战争中所谓“正义必胜”更是胜利者的宣传!历史进程有太多偶然性了。

    本书从近代史最重大的几个历史事件(美国独立,一战,二战,冷战,苏联解体)用反事实的方法分析了其必然性与偶然性。非常不错的主题与内容。

    可惜就是印刷太精致,价格太高昂,内容太稀少,两天就能看完的一本书竟搞的这么豪华,不值。
  • 尼尔.弗格森的书,我可是已经有了十一本,这是第十二本了,还有最后一本,我就全部集齐了!!!今天,我已经把最后一本的订单都下好了
  • 尼尔弗格森虽然作为一个英国人,写这本书的出发点也是从西方出发,旨在警示西方现状,不过作者的历史宽度令人佩服
  • 非常不错,值得一读。
  • 整体感觉不错 性价比很高 印刷很正 纸质好
  • 送给朋友的生日礼物,感觉很符合她对历史的爱好
  • 尼尔弗格森的作品,值得入手,借助当当双十一活动,终于齐了,价格非常实惠
  • 2012年3月第1版,硬壳精装线装,内页纸质不错,定价虽然偏贵,但搞活动的价格,能半价左右拿到也算物有所值的版本了。

    历史虽然不能假设,但是作者重温了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告诉大家那个土壤不会长出什么。

  • 写的挺好的

    很不错

    值得一读

    郑重推荐

    扩宽知识面

    经典之作啊

    很喜欢

  • 让人惊喜的一本书,一直很喜欢这种假设,我觉得假设有的时候非常好,因为虽然历史是不能改变的, 可以假设的人必定是精通历史的,我们可以从这种假设中找到快乐,我很喜欢历史,但觉得我考大学的时候不会加历史,不喜欢课本里的东西,最喜欢的便是这种历史,这是一本好书,可以仔仔细细的读的一本好书。
  • 以前不愿意假设历史,看了这本书,观念有所变化,历史完全可以向其他方向发展,只是需要认真读。不愿认真读的就别买。
  • 历史充满偶然,虚拟也有意义

    评《虚拟的历史》

    我们对于历史的了解,更多只能从历史研究人员的研究中获得,他们对于过去事情的解释充满了主观的色彩,历史因此被众多人认为是“现代史”:历史是个小姑娘,打扮成啥样是啥样。但从历史本身的发展特点来说,它拥有自己的情节、节奏和预定的模式,因此我们读懂历史,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从这个客观规律推演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必定要发生的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是历史决定论的观点。历史总是在必然和偶然的共同推动下行进,必然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偶然则会在不经意间,推动或延缓发展。过去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堆积成为历史,事实、数据以及各种理论都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在大浪淘沙般地对历史进行研究、总结的时候,也曾经冒出过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如果当时的事情不是这样的,那么历史的进程会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我们通过某种手段,能不能从当时的无序状态,寻找到我们想要得到的规律?“虚拟”的意义从此而来,它带有了一定的人为推测,在模拟历史发展中的重大进程时,用改变当时的重大事件结果,来推测历史可能发生的改变,一来让我们对当时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二来也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新的角度。

    《虚拟的历史》从假设的灵感出发,以1646-1996年对英国和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的8个进程为研究对象,并取其中的标志性事件进行“反事实”研究,对历史进行了重新的编排,带领我们进入了8个不同的世界。这种假设有点像“如果辛亥革命还未能在武昌取得成功,那么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会有什么变化”这种论调;首先从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实践中建立可能性的“反事实”思考,其次是在这种可能性的基础上考虑所有的可能结果,这种研究可能会深入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拓宽我们对历史的思考。对于历史的结果,“反事实”研究显得不是那么在意,因为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我们只是通过假设去更深入、具体地理解。在《虚拟的历史》书中,同样是尊重这样的思考,在假设的可能性中,推演历史新的进程。如果没有美国独立战争,欧洲的旧制度可能还能继续生存下去;如果希特勒统治了欧洲,德国可能和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阵营可能还会继续存在,甚至向西扩张……历史的魅力在于存在很多的可能性,可能会因为一颗钉子导致一个帝国的灭亡,也能会历史的车轮滚滚不受阻挡。

    在技术经济学中,我们熟悉的敏感性分析就是这样,选取某个变量,通过变量的变化分析结果的变化,以了解结果对于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反事实”研究同样是用这样的方式,揭示在历史进程中某些重大事件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程度。这种研究除了让我们更深刻理解历史之外,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历史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它并非有些人宣称的那样具有计划性、正义性。

    2012-6-3




  • 没有哪段历史享有特权。历史有无数的可能性,我们当然知道时间不可能倒退,也不可能回到过去重新选择。但反事实地设想是相当重要的一种学习。因为在作出有关未来的决定时,想象不同行为的可能结果可以为我们提供思考的基础。弗格森的《虚拟的历史》旁征博引,提出了各种反事实假设,颠覆传统视角,很值得一读!
  • 就像封底写的 一个才华横溢 想象力丰富的历史学家团队运用反事实假设对20世纪历史转折事件进行思考解释 太漂亮了
  • 很早就跟喜欢的一本书,在图书馆和书店都看过一部分了,如今终于拥有了它。历史的魔力让我们憧憬着未知的生活,学术大餐,值得一读。
  • 写这样的书,足够的历史知识是必须,最重要的则是严谨的逻辑,虽然尼尔·弗格森只负责其中一章,但其他章节的作者也非等闲之辈——在各自的领域,他们的造诣也许超过尼尔,所以,本书随时“架空历史”,但绝对是严肃的“架空历史”,值得一读!
  • 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外国的历史相对还是思路不太清晰!以后需多加研究!
  • 《虚拟的历史》中以严谨的逻辑,对一系列主要发生在20世纪的转折性事件进行了推演,想象这些事件的另一种可能,引导读者去探究:假如重大事件发生了变化,历史又会是什么模样。假如没有发生美国独立战争会怎样?假如希特勒在1940年入侵英国会怎样?假如纳粹德国打败了苏联会怎样?假如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瓦解会怎样?一些历史事件其实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其中当事人主观的错误或局限、客观条件等很多偶然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透彻清晰又通俗易懂地对未曾发生的历史构思出了一整套情节,即使是对历史并没有了解的读者,也能在本书中得到全新的启示。
  • 假如没有发生美国独立战争会怎样?假如希特勒在1940年入侵英国会怎样?假如纳粹德国打败了苏联会怎样?假如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瓦解会怎样?   ◎ 著名金融历史学家以严谨逻辑推演20世纪转折性事件,想象历史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 首次以新颖的反事实假设深入人类历程,带领读者正视偶然因素的影响,重新思考历史决定论   ◎ 著名专家何帆、张颐武、北村、吴稼祥、江晓原倾情推荐   ◎ 《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经济学人》、《商业周刊》等国外媒体热评 美国独立战争、纳粹德国的兴衰、“二战”爆发、苏联成立和解体,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还是完全的偶然?本书首次以新颖的反事实假设深入人类历程,带领读者重新思考历史决定论。   《虚拟的历史》中以严谨的逻辑,对一系列主要发生在20世纪的转折性事件进行了推演,想象这些事件的另一种可能,引导读者去探究:假如重大事件发生了变化,历史又会是什么模样。假如没有发生美国独立战争会怎样?假如希特勒在1940年入侵英国会怎样?假如纳粹德国打败了苏联会怎样?假如社会主义阵营没有瓦解会怎样?一些历史事件其实并不是必然发生的,其中当事人主观的错误或局限、客观条件等很多偶然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透彻清晰又通俗易懂地对未曾发生的历史构思出了一整套情节,即使是对历史并没有了解的读者,也能在本书中得到全新的启示。
  • 都说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作者就是想告诉读者。即使从假设的条件出发,最终也是殊途同归!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人们历史的"真实性"。
  • 内容丰富全面,值得推荐!!
  • 这本书是金融从业者的必读书籍!
  • 非常好非常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电子书下载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ookzhai.com/1391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