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

认得几个字[pdf txt epub azw3 mobi]

作者:张大春 著,理想国 出品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认得几个字[pdf txt epub azw3 mobi]

认得几个字[pdf txt epub azw3 mobi]电子版下载:

网友评价:

  • 不管是大人小孩,你又认得几个字?

    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中,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让人们没有了归属感。

    让我们来重新认识汉字吧。

    张容和张易,真是两个古灵精怪的小孩。。。

  • 很有爱的一本书,学到了很多知识,啥时候有自己的孩子了我也想写本这样的书哈哈哈
  • 很有思想的一本书,简简单单的几个汉字中所包含的东西却如此丰富!作者的两个孩子也充满纯真与童趣!
  • 有这样一个会讲故事的父亲真的很幸福。希望自己能成为会讲故事的人儿
  • 期望过高,对书的内容小有失望,比较适合亲子,而不是对汉字的渗入研究
  • 很有意思~原来好多字看似认识其实根本不懂它~
  • 还不错吧,有知识性,但是似乎阅读的兴趣也没有那么浓厚,就是讲知识的一本书。
  • 也许是不适合我这个年龄阶段读的书吧,沉不下去
  • 此评论写于试阅数章之后。

    综合评价,★★★★

    看了一下评论,发觉这本书“书页留空白较多”。窃以为,买书不只是买内容,也是在买书。书页留白固然可以写感慨于其上,然而太过刻意去留了,总给人一种“要纸张”的感觉。

    字数二十三万多,页数近三百七,售价四十六,目前当当价三十一块二,总体感觉,一般。虽然世纪文景的书质量估计不错,这书的内容估计也不错,但最起码目前我还是不打算购买。

    而后,则是试阅内容给我的感觉——估摸可以广而论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

    首先,这本书的定位就是随笔。当当的分类做得也明确。倘有读者粗心而看错或是压根就没看分类的,事后感觉不好,也不能怪什么。

    我猜想,看惯了随笔的读者,估计也会喜欢上这本书里头的描述。

    书主要讲父亲与其孩子的交流,其中既表达了孩子的天真,也表达了成人的眼界。两相对比,趣味横生而略显沧桑。书虽言“认得几个字”,然而事实上针对的不是字,而是由字所联想到的事情,或是人心。

    窃以为,这本书不能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因为其中太多的见解都是我们曾经历过而某时遗忘了的;但这本书能给我们一些感触,能让我们在喧嚣中寻得一份天真。孩子的见解,总是那么的犀利。

    毕竟也只是试阅了几章而已,毕竟也只是网上试阅的而已。








  • 认字,我们究竟认得几个字,在键盘横飞的今天,有很多字,恐怕都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吧。 
    如果按张大春那样识字,我们恐怕真还认不得几个字。 
        而且总认为认字是小朋友的事情,好象我们长大了,年龄到了,就不需要认字了。随便翻翻此书,你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字,我们是多么的不认识。 
        本书粗看,是讲作者教他的一对儿女认字的过程,但实际上,是要让我们明白,中国的文字,他不光是一个沟通的工具,他承载了很多内涵,你通过认识,了解,学习几个字,都可以学到中国的文化。不过作者换了一个讲述的方式,不是那种课堂上一板一眼的告诉你,这个字是原来怎么写,现在怎么写,原来是什么意思,现在是什么意思。他是在讲故事,语言风趣,活泼,让你很容易就被吸引。 
        文化,不是光靠我们保留个宅子,申请个XX遗产,就可以保留和传承的,文化,是属于大众的,藏于民间的。那么,我们就跟着作者,从认字开始吧^_^.


  • 可以看成是一个父亲对于学习中的孩子的日记

    确实能够很好的支持到我们更加正确的认识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是个姐姐推荐的

    很好

  • 知道自己无知,不知道自己这么无知:你认得几个字?

    ——给家有幼子的父母们推荐一本书

  • 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结合他教育子女的小故事,非常有可读性,也可以从这本书出发找些书来进一步研究

    但是如果单纯想长训诂学知识,建议还是找一些典籍

  • 书是台湾人写的,语文老师推荐课余放松读物。里面是作者与自己的儿子女儿在认识字,解读字方面的对话和关于字的来历故事。同事还有一些字的甲骨文形,生动有趣。适合各个年龄段,中国人就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先从字开始!
  • 很偶然的是,看完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竟然鬼使神差的买了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

    龙应台是个好妈妈

    张大春是个好爸爸

    我也想成为一个好妈妈

    我在寻找另外一个好爸爸

    在春哥教我识字的过程中,我想起另一个把中国汉字写牛了的19岁中国女孩,她将来也一定是个好妈妈。

    春哥费尽心思千方百计想让两个孩子认字,可是被老祖宗赋予深刻内涵的中国文字的诱惑力在两个小屁孩眼里甚至抵不用一块巧克力、一次好玩的离家出走,因此闹了不少笑话。

    正是因为有那两个甘当配角的小孩,才让这本看似枯燥无味的“教科书”显得趣味十足。我突然心生一个自认为很伟大的构想,我想为我将来的孩子写一本书,一本从没出版过的书,记录他/她成长每一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然后在18岁的成年礼上,当成生日礼物送给他/她。

    每本因爱而生的书都值得被推荐,就像序里说的,这是一本有体温的书,我深信不疑。

    PART2

    博览古今中外诗集小说的春哥说他也就认得几个字而已,因为随着时代的演变,很多文字被衍生出与原先毫无关联的意思。比如“幸福”,幸福在中国文字史上第一次被使用时,“幸”是“祈望”、“盼想”的意思,被当动词使用,即“幸福”是一个渴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已完成的状态。再如“小姐”、“同志”、“农民”等本来只是一些再中性不过的词,而今却很冤枉的被误解成不太光彩的词汇。

    我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字意义的不断延伸,可能再过几十年,我们不再是“认得几个字”,而是“一个字都不认得”。

    PART3

    春哥在书里隐约透露了对台湾现行教育体制的无可奈何,对儿子和女儿的未来甚是担忧。大陆也一样,关于中国的教育体制正确与否,广大人民群众各执一词,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受教育从山沟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大赞教育改变了他一生,某些读了大半辈子书到头来却一事无成者则整日宣扬“读书无用论”。其实凡事关键还是得看自己,既然教育体制还屹立在那边,暂时并没有改革的意思,批判归批判,顺从还是必须的,至少它也有积极的一面,而那些只知道抱怨而不懂得努力的人,根本不需要同情。

    看〈认得几个字〉后有感,零零散散,无纪律,无主题,个人觉得并无多大关系。

    PART1

    很偶然的是,看完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竟然鬼使神差的买了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

    龙应台是个好妈妈

    张大春是个好爸爸

    我也想成为一个好妈妈

    我在寻找另外一个好爸爸

    在春哥教我识字的过程中,我想起另一个把中国汉字写牛了的19岁中国女孩,她将来也一定是个好妈妈。

    春哥费尽心思千方百计想让两个孩子认字,可是被老祖宗赋予深刻内涵的中国文字的诱惑力在两个小屁孩眼里甚至抵不用一块巧克力、一次好玩的离家出走,因此闹了不少笑话。

    正是因为有那两个甘当配角的小孩,才让这本看似枯燥无味的“教科书”显得趣味十足。我突然心生一个自认为很伟大的构想,我想为我将来的孩子写一本书,一本从没出版过的书,记录他/她成长每一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然后在18岁的成年礼上,当成生日礼物送给他/她。

    每本因爱而生的书都值得被推荐,就像序里说的,这是一本有体温的书,我深信不疑。

    PART2

    博览古今中外诗集小说的春哥说他也就认得几个字而已,因为随着时代的演变,很多文字被衍生出与原先毫无关联的意思。比如“幸福”,幸福在中国文字史上第一次被使用时,“幸”是“祈望”、“盼想”的意思,被当动词使用,即“幸福”是一个渴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已完成的状态。再如“小姐”、“同志”、“农民”等本来只是一些再中性不过的词,而今却很冤枉的被误解成不太光彩的词汇。

    我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字意义的不断延伸,可能再过几十年,我们不再是“认得几个字”,而是“一个字都不认得”。

    PART3

    春哥在书里隐约透露了对台湾现行教育体制的无可奈何,对儿子和女儿的未来甚是担忧。大陆也一样,关于中国的教育体制正确与否,广大人民群众各执一词,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受教育从山沟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大赞教育改变了他一生,某些读了大半辈子书到头来却一事无成者则整日宣扬“读书无用论”。其实凡事关键还是得看自己,既然教育体制还屹立在那边,暂时并没有改革的意思,批判归批判,顺从还是必须的,至少它也有积 极的一面,而那些只知道抱怨而不懂得努力的人,根本不需要同情。

    看〈认得几个字〉后有感,零零散散,无纪律,无主题,个人觉得并无多大关系。









  • 很有意思,要是繁体字版就更好了。我们的汉字在流传过程中,有些信息真的遗失了,可我们却浑然不知。
  • 张大春的书基本没有错过,既是教育孩子的好书,又可以自己学习。
  • 曾经有个台湾人不怀好意的问:你知道繁体的“D”字怎么写?

      结D,原来自古就是件见不得人的事啊。

      嘿嘿,我也坏笑一声,算作回应。

      字,原本源于画,背后一定有深刻的内涵和有趣的故事。

      

      台湾作家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讲了很多有关“字”的趣闻轶事,

      果然如序言所说,是本有体温的书。

      他和一对儿女间围绕文字的对话,风趣而温暖。原来语文是可以这样来学的。

      

      通篇读下来,有个“揍”字印象很深:

      话说张大春小时候淘气被妈妈揍,爸爸在一旁看热闹。过后,爸爸说:

      “揍你也是应该,咱们乡里人说话,‘谁不是人生父母揍的?’揍就是生养的意思,懂吗?”

      曹禺的《日出》,在第三幕上,有这样的台词:你今儿要不打死我,你就不是你爸爸揍的!”

      翻翻《集韵》就明白,乡里人不是没学问才这么说话——“揍,插也。”

      呵呵,我原来也是这样一个低俗的人。今后但凡看到“揍”字,一定禁不住浮想联翩,偷偷坏笑了。

      

      书中一则“栎树父子”,来自庄子,讲一棵没用的栎树长到参天之大被人敬畏,而有用的树木却被采伐而不能尽天年的故事,

      所谓庄子的“无用之用”,怎样无用得恰到好处?

      以前,只要儿子不读书,我便会说:现在不读书,长大做不了栋梁之材,顶多被用来当柴烧,没法大用。

      儿子当时答:没用就没用。

      现在想来,这个回答颇得庄子要领啊。

      

      如今,儿子恰巧也到了开始学字的年龄,每天要拿回6,7个生字,每个字画上一行。

      于是,我开始学着张大春的样子,给儿子说文解字:

      “你看这个“淋”字,甲古文里原本画不出这个淋的意思,于是就借了“林”的发音,加上三点水,用做水淋淋的淋,是不是很聪明啊?”

      “你再看这个“情”字”…

      儿子打断我,说:

      “知道了,也是个借音字,借了“青”字的发音”。

      “对啦,这样,这个字是不是好记多了?”

      呵呵,这本书没有白读啊,

      儿子那时是不是很崇拜我啊,我一相情愿的这样想。










  • 喜欢张大春,这本书真的很好啊,非常值得细读!喜欢张大春,这本书真的很好啊,非常值得细读!喜欢张大春,这本书真的很好啊,非常值得细读!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值得一看,现在已是我的枕边书了
  • 算科普?算随笔散文?抑或与孩子的教育有关?

    都有,有仿佛都不是如此。

    喜欢作者的文笔,羡慕作者的学识 …

    讲父与子两代人的交流,也包括自己的父亲、自己、自己的孩子三代人教育方面的不同
  • 输的内容比没有想象中的简单,一个文者写的,建议家长购买,整体推荐。
  • 除了张大春先生的小说以外,也可以读读这样轻松有趣的散文。
  • 读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初读,只觉艰涩难进,因为小学一门,自己对之还是比较陌生的。可是当硬着头皮再读下去时,兴趣越来越浓,虽然对于文中提到的每一字每一义都还有诸多理解或识记上的困难,但却已不是在读一本关于小学的书,而是像在读一本家庭生活的故事书了。故事中,有一位博学而又慈祥的父亲,张大春,他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汉字的渊源、演变娓娓道来,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若没有深厚的汉字学功底,是根本做不到的。有两个可爱、机灵、调皮、童稚未脱的孩童,张容和张宜,好奇、好动。有一位端庄、温婉、默默打点着一家人起居生活的母亲,张妈妈。故事就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家庭中展开。

    喜欢张爸爸温文尔雅地教导孩子的方式;喜欢张容、张宜的聪慧、活泼的样子;喜欢张爸爸在教一双小儿女学字认字时,小家伙时不时的一句神来之语,让人忍俊不禁。

  • 非常好的书。读了好多次,每次都有收获。

    作者将文字的讲解与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融合在一起,让人读起来并没有晦涩感,反而会觉得这些字词更生动了。

    同时也很欣赏作者教育孩子的方式。

  • 书本包装、排版神马的都挺好的,插图也看得很开心,内容自然也是不错的,就是作者解释文字时感觉得拿个笔记本查查作者采用的语句的意思,不然看不懂,囧……

    以及,那些很像甲骨文的字,如果能在旁边加上现在的字,就更好了。得靠猜……

  • 用一种从未有过的视角,帮我们通过汉字去重新认识世界,认识生活。有意思。 
    就是排版太奢侈了点,才这么点字,大段留白、插些不着边际的图片,最后居然印出了这么厚的一大本书~~~翻着是挺美的,就是有点心疼银子
  • 虽然读起来有些累,但是,还是很喜欢!给自己充电,孩子随时都会问问题,或者有些字儿就是记不住不会写。
  • 我是在听钱文忠老师的讲座时得知此书,买到之后发现真的是很不错的。有对孩子的教育,对中国汉字的一些涉及,特别是书中的对于孩子的一些基本汉字教育以及人文培养,让我觉得很受触动,只是不知道在我们现在社会需要多久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 昨天,我们都学过字,也认得字,但偶尔还会看见一些生僻字叫不出名字,今天,几乎没有我们不会写的字了,因为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利用电脑的存储和自动生成空间而代替了人脑,告别学生时代的你有多久不再碰新华字典?告别课堂的你有多久没有拿过笔写过字?又有多少次,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除了自己的名字。

    最初看见这个书名的时候觉得有点像笑话,认字我们都会,似乎觉得也不少了,因为不知谁的理论说中国的汉子也不过那么多,学会字典的上的一半或者只认识几千个就足够一生来用的了,也的确,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能应付的,尤其到了今天的键盘时代,人们在感受丰富的同时也觉出几分孤独,对于手写的文字更是有几分生疏,尽管这本书中没有说到不多的字,只是挑了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字来当范本,而且也没有加入到这种信息时代的现代因素,但遗憾的是,没有几个是熟悉或者深解其意的,岂不可悲?作为今日今时的人,还是要问问自己:“我到底认识几个字?”

    记得上学的时候看到《咬文嚼字》的杂志会觉得很浪费,因为没必要那么较真,而当今天看见很多似曾相似的字的时候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得印象模糊了,这里讲述的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学习氛围,其实这种较真是留给今人的非常必要的思考,尽管有些不可否认,有些字我们认不认识处于两可之间,但正所谓“不学无术,艺不压身。”所以多认识几个字还是好的。

  • 在他眼中这些我们从小学开始一课一课地学会写与辨认的中文字,都有来源和故事,除了表面的意思,还有历史的故事,甚至家族自己的故事,透过儿女,成人不再是认字的权威而是快乐的识字者、读故事人。

    虽然只是几个字 却含藏了丰富的文化

    我们的世界 都在里面

    创作履历中难得一见的散文小品

    台湾文坛最多机锋的父子(女)对话录

  • 对于我们熟悉的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有助于了解这些字背后的故事,对字的进一步掌握也有好处。推荐细读。
  • 一本很独特又开启智慧的书。张大春的文字是有修养的,他结构故事的能力也非常强。我真不明白,这样的书为什么不出精装版呢?
  • 很喜欢这本书,当今社会,大部分人已经习惯在电脑上“写字”,能够拿起笔写字的人寥寥,若干年后试问自己还认得几个字,还会写几个字?
  • 知道自己无知,不知道自己这么无知:你认得几个字?

    ——给家有幼子的父母们推荐一本书:认得几个字

    这是台湾的张大春写的一本书,世纪出版集团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8月出版的,到12月已经是第3次印刷了,水平可见一斑。我是偶逛书店瞧见的,因为封皮很有童真趣,略翻了翻,发现是父亲与两个小娃娃之间的点滴记载,觉得有趣。隔了些时日,从当当买来看,才发现当初的感觉有些错。

    因为阿城的序里说得很明白:“所以这是一本成人之书,而且是一本颇深的成人之书。”

    仅看过几页,我便知道,阿城这话是对的。因为作者于汉字文字学造诣之深,我只有仰望的份,基本没有可以与之对话的水平。再看下去,那深一些的文字知识,便只是粗读了:缘于时间的缺少和心浮气躁。但我终究觉得这是一本好书,看过几页便有给家长推荐的冲动。强按了下去,挤时间来读,终于在昨晚读完——于是立刻写心得,拿来与大家分享。

    在阿城的上述话之后,还有这样的转折:

    “但很有意思的是只要你翻看这本书,就会一直看下去,因为这里有两个小孩子,一个叫张容,一个叫张宜。是的,你会认为两个小孩子的名合起来是‘容易’的意思。大春当然也很‘谦虚地称这本书为认得几个字’。把那么不容易的内容讲给大春自己的一儿一女,他们的反应是读者最关心的,也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说实在,我认为这两个小孩子相当剽悍,原因在于初生牛犊不怕虎。

    读这本书时会疑惑,究竟我们是在关心汉字文字学,还是在关心父、子、女的关系?读完了,我告诉自己,这是一本有体温的书。文字学的体温。当年章太炎先生教小学,也是有体温的,推翻帝制的革命热血体温。”

    读完整本书,回头再看阿城的序,他的体验是真实的,诚挚的。而我,作为一个为人母不久的成人,则还有另一份体验。这就是为人父母如何教养自己的儿女。从书中不难看出,张大春的博学缘于家学渊源,他很多的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都得自父亲对他的教诲。不免感慨,难怪有“书香门第”、“世家”之说!(我已经想再去买号称这本书前书的张大春的《聆听父亲》了。)

    书中的两个小孩无疑是聪颖而机智的。这份聪颖和机智除来自天赋,还来自父母点滴的见缝插针式的引导。由于这种引导,让我对张大春肃然起敬:他是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着汉字的文化,汉语的魅力!以这样教养成就的孩子,将来务必忘不了本,忘不了根。

    摘录一个篇章,题目是“水”:

    我观察了几年,发现孩子的废话总是插入哲学思考的钥匙,任它插在那儿锈死,它也不过装饰了一个“通往智慧的甬道曾经存在过”的假象而已。

    张容对我说:“我发现一件事:我们吃的每一口东西都是惟一的一口,因为下一口跟这一口就是不一样的,一定不一样,每一口都不一样。”

    妹妹不能让哥哥专有任何一个发现,立刻抢着说:“另外一口就是另外一口,这个我知道,吃饭就是从一口吃到另外一口、再吃到另外一口。”

    我忽然觉得这不是废话。

    我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没有两口饭是一样的,就像没有两颗石子儿是一样的、没有两朵花儿是一样的、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我跟孩子们打了一个比喻,“站在一条流动的溪水里,溪水从你脚下流过,随时都有水经过你的身边,可是却从来没有任何两滴水是一样的。”我没提莱布尼兹,或者他那句名言:“没有两滴水是一样的”,我说的是孔夫子。

    ……

    最后,我把“不同的两滴水”倒进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不知道谁溶解了谁。“‘消逝’这件事,让我们体会事物本质的不同,就像水一样。”说到这里,我发现爱忧虑的张容眉头皱了起来,他一定在担心着“逝去的水”这句话。我赶紧跟他说:“地球上的水的总量从来没有更多、也没有更少过,永远就是那么多。干净的水,被我们喝过、用过,流到沟里、河里、海里,蒸发成云、下成雨,又让我们喝了。一滴水,被孔夫子喝过、尿出来;拿破化又喝了、又尿出来;爷爷也喝了、也尿出来了——”

    张容很担心地问我:“那爷爷的尿我喝过吗?”

    妹妹却高兴地问:“那我的尿哥哥喝过吗?”

    这是相对容易理解的一个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睿智而又不乏幽默:因为有孩子的童真在。全书都是由这样的篇章组成的,更多的是由一个汉字的演变而生发出来的,因此读起来没有必要的语文基础是有些困难的。此外还有因台湾和大陆地理、政治原因而造成遗词造句上的差异的关系。

    但是读来很有趣,给人以启迪,让人深思。对于我,除了想找机会看完手头正在看的一本关于汉字文字起源的书后再重新回头读这本书外,更多的是对自己在教育女儿上的反思。我忽然觉得,想让自己的女儿更有知,作为家长的需要改进自己的地方应该更多,需要学习的也更多。这么一想,我忽然觉得自己太无知了,能给予女儿 的太有限了!换言之,三年多来,在教养女儿上,我浪费掉的时机太多了!

    我已是一个成人,我已不可能让自己立时变成一个不无知的人。但我想,读完张大春的这本书的最大感悟,不在于你是否能以他的博学去教养自己的儿女,而在于你是否能以他的思路去引导自己的孩子去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学会在思考中生活?这也是我迫切想这把这本书推荐给家长的原因。

    结尾时忽然想起女儿昨晚玩耍时问我的一个问题。她从便笺簿上撕下两张白色的方纸片,手里挥舞着问我:

    “妈妈,你说这两张纸一样吗?”

    我正埋头于电脑思索着自己的工作,漫不经心地抬头用昏花的两眼瞄了下,随口答道:

    “一样啊。”

    “不,不一样,”女儿认真地纠正道:“你瞧,我两只手转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 看了之后,我每次看文字都重新审视一下。也只有大春老师能写出如此文章。
  • 老师推荐的暑期书目 书的内容很有新意 很多知识家长都不知道 家长孩子可以共读
  • 张大春的两个孩子一个叫容,一个叫宜。很简单的名字,很简单的孩子。有学问的父亲,一点一滴地在言谈中让孩子“认得几个字”,可有时孩子却更接近那些字的本义。

    很亲切,很真实的语言。
  • 看了一部分,好像不是很对我的胃口,可能我的年龄偏大了,适合小朋友
  • 邯郸学步,走出新意

    评《认得几个字》

    书,拿在手里,忽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赶忙打开书橱,找到了林西莉的那本《汉字王国》,哈哈,原来如此:

    两本书的版式制作基本相同,只是《认得几个字》略大一些,图片花俏一些,好在《汉字王国》的那份雅致还是模仿到了。如此一来,对这本书出彩的期望值,便不觉提高了许多。倒要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新意和表现个性了。

    去掉那花哨的包封,书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乳白色的背景上只是印着棕红色的大字,简单而清秀,自然可爱了许多。

    读到作者的自序时,已经喜欢上这本书了。书中所述的“字”,不再仅仅是工具,而且是一个个载体和平台。一个个承载着固有文化底蕴的载体,一个个祖孙三代人情感交融的平台。书中,作者用“字”实现了与父、与子的情感交流、亲子互动以及知识传授。这恰恰就是本书的最大亮点和最大看点。

    读《认得几个字》,不仅为作者的这种独特交流方式所启发,也为作者那些温馨的故事所感动。最重要的是,的确学到了文字知识和汉语常识。作者对书中所选的每一个字,从渊源、释义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清楚的讲述,当然这种讲述是和那些温馨故事交融进行的,充满了乐趣。

    个人以为,这本书适合以下人群:

    喜欢古汉语的人;

    喜欢书法的人;

    喜欢杂文的人;

    喜欢亲子教育的人。

    BTW 那位阿城同志的序,着实不怎么样,完全没有锦上添花。












  • 这本书是老师建议读的,个人认为很不错,但有几篇看的不是太懂,要深入品味品味。赞一个~(≧▽≦)/~
  • 感觉还是有些哆哆嗦嗦,读了几篇读不下去了,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 作者从与他的两个子女的生活故事中告诉我们汉字的许多秘密,很有意思,可以买来闲余时间读一读
  • 原因想买回来,看小孩对此是否感兴趣。小孩目前没兴趣,我有空看看。
  • 书中讲解汉字,我是学历史出身,看着也有点晕,但作者写俩娃,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舐犊情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在孩子愿意和你说话的时候,请注意你的言谈和修养。自勉!
  • 好书,作者好博学,聪明,可以指导家长帮助孩子阅读。
  • 第一次买张大春的书,虽然这是一本对于汉字初识的书,但是还是会好好读一下。
  • 这本书是以前买过的,当时买的是普及版,后来又请同事家在港读书的小孩帮忙买了港版的,觉得繁体字的《认得几个字》读下来,才真正有了趣味!然后答应把普及版送给同事家的小孩子,可是终究是不舍,看到当当出了新版,就买来送给小孩子了,应承诺!
  • 支持张大春,很亲子的感觉,但我还是喜欢他的《小说稗类》
  • 书中有汉字的演变,看来看去真觉得自己不认识几个汉字了。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要屯着,慢阿瞒看有所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电子书下载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ookzhai.com/223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