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

人间词话[pdf txt epub azw3 mobi]

作者:王国维,校注:陈水云,果麦文化 出品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pdf txt epub azw3 mobi]电子版下载:

网友评价:

  • 我也很推崇王国维的境界说,诗词在于境界,在于内美而不是外貌。但有几点不敢苟同1.小山少游古之伤心人,有何不可。2.纳兰容若北宋以来一人,不见得。3.姜白石确实格高而意浅,但也不至如此不堪。4.方回词少真味,绝不认同。当然,估计是我看的太少了
  • 将中国古代的文论与西方哲学、美学思想融合在一起,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文艺理论,《人间词话》即是他文论体系的具体阐释。境界说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书中所评价的是中国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但所涉及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上的很多基本问题。
  • 人间词话提出了对词的审美主张,以境界为评价标准,有人说这是个创新,但我觉得这么说很牵强,境界这个词很早就有人提了,文心雕龙中就有各种关于境界的词汇。人间词话的贡献可能是第一次将境界作为对词审美的最高标准,但这又有待商榷,因为单一标准必然带来单一审美。
  • 除了王国维的点评还有现代文翻译,诗歌本身也有翻译,古文了解不多的人也可以读,最后还有一点作者的点评。读着读着就可以先自己想意思再对比翻译,很有趣
  • 对于清朝的诗词作者在《人间词话》中基本没有罗列和评判,可能这些文人都不入眼,没有论述的必要。独这位带刀侍卫入了他眼:“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因为一百多则词话少则几十字,多也不超过两百字,但拳拳到肉,字字珠玑,王国维老师就像是一个集大成者,将这一门艺术的起源发展,门派特点,水平高低点评一番,同时道出其中精髓——境界。
  • 学大师王国维的经典之作。翻开书本扉页,若有墨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初读之,便叹其才华。先生集诗人与哲学家的气质于一身,两种气质浑然天成。文章字字珠玑,绝不过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此乃人间最美词话!
  • 这版编排极佳,有原文和其所提及诗词的注解,详略得当,没有大量批注而喧宾夺主。最后还有附上手稿,难能可贵。小册一本,十分适合夜深人静,旅行途中翻看阅读,反复品味
  • 对于这位遗老,一向苛以誉人的鲁迅,也不得不说一句“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陈寅恪更称其成就“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今天,新时代的我们则称他为“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学者”,“在文、史、哲诸方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褒扬、赞叹或者称颂,总被雨打风吹去,没有人会过多在意。
  • 《人间词话》就是圭臬,言简意赅。做一些诗词赏析,我喜欢引用其内容。静安先生的学识、个人魅力还是敬畏的,一个穿长衫说外语的老师,我是无法想象的,况且还是多少年前的!
  • 初读,顿觉相恨见晚,不得不说大师的杰作!对,境界才是诗的灵魂。解读中可以学到很多诗词,不可多得的一本书。建议只看正本,附录泛读即可(带有作者的一些个人感情)
  • 喜欢王国维,《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好书好看,封面也好看
  • 看诗词太少,囫囵吞枣。虽然如此,还是感叹有许多高论。至于他褒贬的词人,多所不识。耿耿于怀的是对龚自珍,“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遇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便下了“儇薄无行”的断语,颇为不解。
  • 非常好的书。一直以来备受推崇,但我就是没看完过ORZ。。里面关于意境无大小之分给我留下挺深的印象,颠覆我以往的观点。里面拿来做解析的词都好赞
  • 与其说是析词,倒不如说是对人生况味的解读,字字句句自在胸中,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皆似成了眼前一盘棋,或清婉或豪迈或迤逦,嬉笑怒骂,贪嗔痴怨,泾渭分明。字里行间,天上行云,人在云里
  • 首先《人间词话》绝不是诗词评价里的圣经,每一个评论都神圣到不容置疑。《人间词话》并不是给予了我王国维的诗词美感,而是让我在读完后的这么多年里已经自发的形成了自己诗词美感了。
  •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岂止诗人该有的素养,是每个人该有的人生之道啊。
  • 如何打消闲愁,求得心安?只有在诗词中,在先生所言的境界中才有可能。“不有言愁诗句在,闲愁哪的暂时消。”先生于此接受了席勒,斯宾塞等人的游戏说,认为文学的本质上是一种游戏。
  • 对于创作者来讲,绝大多数文艺批评或者文艺理论没有任何用处。极少精彩理论本身也可以满足阅读的逻辑**,成为艺术作品,但是对艺术创造本身也基本没有用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喜欢王国维,《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书好看,封面也好看
  • 王国维说,古来欢愉之言难工,而愁苦之言易巧,不知此是为何。予以为,欢愉之情使人由静转动,是以远人心与思辨;愁苦之情使人由动转静,是以沉思成为可能。
  • 王国维以简隽明晰、深入浅出的条分缕析,讲透中国古典美学精髓。他用中国古代学者传统读书笔记的形式,梳理出中国从唐末五代以来,渐渐兴盛的词这一文体的美学。
  •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时期背的各种古诗词,早已被遗忘在了时间的长河中。恐怕脑海里只剩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随着网络和娱乐的发展,网络词汇和娱乐新闻讲得头头是道,但真要让你想起一首古诗词,可能挖空脑袋,却再也记不起来了。
  • 对于作者而言,词的境界是其本身思维的投射和创造能力的呈现,其思想感情愈接近真善,创造能力愈强,境界愈高。当然除此之外,还受到时代观念的影响,比如更多的自省时境界更高的表现。
  • 王国维评价的时候还是带了一定的主观性,不过大部分的知识都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了。看完以后觉得写词真的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对苏轼和辛弃疾更敬佩了。
  • 王静安自身能词,人间词幽微宛转,情思兼致,已出脱同光笔意,见得自家面目,这也是他作词话的底气——走过长路,才惯于面对取舍,才能生出好恶,才真正有作批评的能力。
  • 翻开书本扉页,若有墨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初读之,便叹其才华。先生集诗人与哲学家的气质于一身,两种气质浑然天成。文章字字珠玑,绝不过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此乃人间最美词话!
  • 王国维评价诗词是否前无古人,我不敢说,但他其中很多的见解与分析撑得上是鞭辟入里。他以纵横评析方法为主,简洁有序不乱阵脚,他的独特评价将诗词本身独特的美再次升华,让诗词美流露在外,意味隽永。
  • 自述中王国维称幼年除不喜《十三经注疏》外其余均有涉猎,后却用西方哲学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鲁迅也说 “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作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 作为古典文学理论著作,近代以来极富盛名如《人间词话》者,还向所少见。关于这部书的注释、考证、研究,更是非常之多,自王氏身殁后至今,历年来层出不穷,大凡文学中人、古典诗词爱好者或文科学者,无不诵读此书。而王氏提出的三层“意境”,也已成为古典文艺美学集大成的理论,每有言《人间词话》者,则必少不了其“意境”论。
  • 他虽然对”境界”没有下完整定义,但是他对”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的分析,对”格调”、”隔”与”不隔”的解读,对”赤子之心”、对唐宋气象、南宋北宋词之品格区别等都有令人信服的评价。
  • 绝对是好书,可惜现在没有心境来品位风雅,只能一扫而过,或许等自己能静下来的时候再看一次。 自己连“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都没有达到,其他就更不用说了。
  • 国维的人间词话真的是必读书了,感悟很深,词句精湛,这本书里既有原句又有解释赏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版面设计也很不错,总之,很满意的一次购买
  • 这本书是高一的时候接触的。文字细腻,落笔生花。很多人都可能想功利性的觉得把它读完,语文的诗歌鉴赏这一类题目就不用愁了。但是往往通读下来,发现它的美感,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 也许我们已经遗忘了背诵古诗词的目的,就像小时候父母教训我们,背诵课文像个小和尚在念经文——有口无心。但也庆幸有这些人他们从诗词中获得了真实的力量,读出了人生的境界。
  • 在《人间词话》中,先生开始摆脱传统伦理视界的限制,进入一种孤高的哲学视野,利用词,开始对人生的进行一种哲学式的审美思索和艺术表达。不仅使哲学富有个性和情韵,更使得诗学饱含理性和深度。
  • 他推崇以“境界”来品评词作水平之高下。何谓之“境界”?我以为即是词人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一种超现实的、能为读者感知和陶醉其中的“艺术时空”。五代北宋词是所有时代词作中最好的,因其有“境界”。严羽“兴趣”说、阮亭“神韵”说,不如“境界”说直指根本。
  • 大师的作品往往精到而少语。而人间词话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言词极少,但却字字珠玑。书中所言看似是在讲词,不如说是在用词解读人生,又似假以人间之事来解读词句。妙、妙、妙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作为一个不太愿意看别人的评析的人,这是我第一本这种类型的书,感觉还不错。封面很好看!封面很好看!封面很好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闲来无事随意翻翻,还是很不错的,很不错的哇。
  • 书中涉及唐宋词之广博令人惊叹,相当部分之前并未读过,但可谓一见倾心。这其实是本上佳的唐宋词阅读索引。毛文锡《赞成功》, 纳兰性德《长相思》, 余音绕梁,越看越喜欢。
  • 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说,如何调和作为艺术家的身份与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始终是一个难题。作为艺术家的文学者,当以表现自我真性情真生活为艺术的第一要义;但作为知识分子的文学者,却不能不为“天地立心”,不能不为“万民请命”。
  •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瓦尔登湖》与《动物庄园》,现实与想象没有真实境界的基础,会成为空中阁楼。吸收了西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王国维,也正是通过“造境”和“写境”两个概念,告诉读者,好诗词的土壤是真切,踏实的。
  • 王国维这本书很有名,不过我粗略地跳着看,因为不喜欢书评类读物,谓之,还未达到他那个阅读量去读这本书,只是拾味,如若有他那个阅读量,再读此书,或可从中长进一番,学个几成东西起来
  • 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无疑为我们诱发开拓出诗词欣赏的一个宏美境界,打通了感知诗词内蕴美的任督二脉……我已经开始读第二遍了……一读再读,直到烂熟于心
  • 二刷了,觉得某些点评甚有意思。第一次看是的是实体书,是在高中,许多地方都不甚明了。这一次不尽然全明全了,但与上一次相较,已然又进一步。这便是常说的那句话了吧:同一本书,不同年纪读有不同的体悟。
  • 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人间词话里提到的词与词人,比如人间词话多次提到了古诗十九首,你就可以找到这十九首诗全部读一读,提到了沧浪诗话,那么也可以找来沧浪诗话读一下,然后那本书里面又会提到很多诗词,所以这相当于从人间词话这一个节点上,可以延伸出很多条周边。
  •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国维先生自沉昆明湖,清末民初的风云激荡,不缺傲骨文人浅吟低唱,神游于词曲风韵,将东西方审美汇于一身,诗经古诗、婉约豪放皆是身处不同境界的缘故。
  • 对词的欣赏初窥门径,终于看到王国维先生的原话是怎样形容的有我无我之境,隔与不隔之感。能够对词有诸多体悟,必然是阅词无数,考证谨严,把许多话说的十分透彻,读了之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 情感的表达一般都会通过某种方式去呈现,而诗人最为常用的则是通过景物或事物来表现,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然而无论作者所写是物语还是景语,其实都只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内心感情,因此王国维才会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有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 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很有意思,很有格局,只是本书太碎片化了,是只言片语评论合集而非专业评著,对理论逻辑方面说明不多,只是提出自己的观念而缺少相应的理论推理和验证
  • 我倒是觉得这本书的“译文”和“赏析”部分很到位,“译文”是在王原文基础上的翻译,赏析则更进一步进行解释、辨析。 王老先生的确是李煜、苏轼等人的脑残粉,是姜夔等人的黑粉。抛开个人情感,有些篇目还是有很好的文学价值。
  • 重新读来,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个中深意,但是就好像一杯清茗,自有一分余香在齿间回味。我想之所以会这样不仅仅是因为王国维先生精辟的语言和犀利的评论,更重要的是在那短短百字之中沉积千年的中文的魅力。
  • 国维对于清朝的诗词作者在《人间词话》中基本没有罗列和评判,可能这些文人都不入眼,没有论述的必要。独这位带刀侍卫入了他眼:“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诗词是诗人对当时心情情境的描写,也是诗人自身人品的写照。诗人,在我理解,是不失赤子之心的人。书中最著名也是我最喜欢的事他对人生三境界的描写,大家可以细细品之。推荐!
  • 感觉书里偏见确实好多。不过我也不能确定那就一定是王的偏见而不是我的。毕竟要说理解,依我现在的水平对于诗词还谈不上可以评论的地步吧。本次读的是带解读的版本,下一次争取再看时只看原文。
  • 王国维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废文言倡白话是持反对态度的,这与他的保皇立场和“古雅”的美学观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在新旧文化的转换过程中,王国维却不自觉地起着推动作用。
  • 怀念语文老师一字一句为我们解析古诗词的年代。从前学古诗词,并不懂得古诗词的美,只是出于应试目的去记去背,而今却开始慢慢懂得当年背诵的那些诗词,偶尔也感同身受。
  • 阅读的时候其实没有那么重视王先生的意见,毕竟读到的,是属于自己的。他评前人之词,亦传他的心境,然而人与人,终是不同的,每个人看到的时候,都不会同作者全然一样的心情。
  • 匆匆卒读,境界一说,确有高下,然孰出孰尽,不可言传。可知正中、子瞻、少游、稼轩、同叔、永叔、白石等人有其成足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界可堪。
  • 装帧上就很有宋代花鸟图的风格,古典雅致。而且内容里有注释和赏析,帮助理解便于学习。最赞的是附录里关于词牌名的汇编介绍。经典著作+良心编制,强推!实物比图片要美很多哦。
  • 人间词话算是文学评注类的著作,自己这点底子看起来很难理解透彻。其实也就是把它当做了一个纯粹欣赏的导言了,洋洋洒洒的浏览过去,里面说到的词自己喜欢的就仔细读读。
  • 他的很多论述,只能针对他自己,是他自己的喜好,并不能作为一种普适的道理。包括王国维写作的初衷,肯定也只是想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本就没想过我这本书要如何影响人,要教导人就该信我的观点。
  • 时至今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仍然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既然文学演变是必然的,那么任何固步自封都是不可取的,鼓励创新、宽容异端、不拘一格才是新时代新文学的新心态,也是我们这个社会能自主调整、保持进步的前提。
  • 有些诗词我们虽然都读过,但从来也没有将它和另外的诗词作比较,所以认为看过的东西都是一种美,但这种美却在专业人士眼中能分个高下,帝王胸怀天下却用生命谱写悲歌,将相波澜壮阔一生壮志未酬,志士忧国忧民期盼王师归来。
  • 通读下来,人间词话开辟的不仅是以字解词,以境界划分词之高下,更主要创新是博引中外文学、哲学之理论,将词的虚实、精神都一一总结,篇幅短小,却是妙笔生花。
  • 将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将哲学与美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又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 非常值得收藏和欣赏的影印本,以精致朴素的面貌再现了了原稿风貌,并附著详细的考镜源流般的评论文章,亦极具价值。收藏和欣赏品位,适合对版本要求较高,有一定功底的读者。
  • 喜欢宋词胜过唐诗,所以喜欢《人间词话》胜过《唐诗三百首》。每次重读都会有收获,在感悟静安先生在哲学、史学、美学、文学上造诣之深的同时,对他在词学方面的修养更是足以顿首。
  • 只能说王国维的这种方法审美论和现代人的审美是有很大出入的,没有撇清的封建道德约束力势必会对现代美学批评有所贻害,看看当然可以,但切忌当真。
  • 王国维说,诗词的境界常常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有些是理想主义者,而有些是现实主义者。但理想派和写实派又不可剥离,现实基于真实的自然,而理想也从自然现实中想象而生。
  • 这本书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人难免有自己的偏爱喜好 但能从书里看到一个学者的赤子之心,了解他是不是值得结交的朋友,在这些美丽的诗词中神游,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 以文学、美学、哲学剖析中国古诗词,一代国学大师的性情、文字、学识。 这一版很好,注释有诗词的全篇,附录有手稿的图片,内容很丰富。 开篇讲的人生三种境界是经典。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真的是必读书了,感悟很深,词句精湛,这本书里既有原句又有解释赏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版面设计也很不错
  • 他在考证上也略疏于谨严,譬如“衣带渐宽”一句其实出自柳永,而并非欧阳修;又譬如“众里寻他”一句出自辛弃疾,“回头蓦见”应作“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应作“那人却在”,此几处当为王氏误记。但瑕终究不掩瑜,《人间词话》的价值自在于别处。
  • 不仅仅只是词,包括诗,包括赋,散文和小说,总是以境界和格调为第一要义。所以专注于在雕琢言辞,一眼看过去眼花缭乱,却经不得深究。王国维论词的观点,可以推及到所有的文学体裁上去。
  • 王国维很讲究词的境界,认为境界是灵魂,文字形式只是躯壳,喜欢自然没有经过雕琢的真情流露,喜欢直抒胸臆不喜欢隔着纱说话,所以评判中也有很大的个人主观性。
  • 国维先生自沉昆明湖,清末民初的风云激荡,不缺傲骨文人浅吟低唱,神游于词曲风韵,将东西方审美汇于一身,诗经古诗、婉约豪放皆是身处不同境界的缘故。
  • 联想到王国维五十天命之年于1927年6月2日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不免欷歔:他是达到了何种境界,才能自我结束生命,这何尝不是一种命定的决绝,亦需要多大的勇气?他自己正是“以血书者”怎奈一语成谶。
  • 意境说的观念凭借中学的诗词赏析,太先入性的存在在我的审美经验里了,所以看了不觉得惊艳,但能凭此书,在去实习的地铁上重温注释里那些美好辽阔的词真是享受。
  • 这一套书是小型中国学术文库的引领者吧?王的大部分著作只能给专业研究者看。唯独此书,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可以轻松读懂。一个学者,有这样一本小书传世,足矣。
  • 任何艺术评论最有意思的其实是看到作者自己的偏好。王国维对冯延巳、秦观、晏殊、李煜太过偏爱了吧,通篇为花间词正名,写小情小爱的诗词未若不如大家大国啊,任何时代都是这样子。
  • 将哲学与美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又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 王国维 从初中开始语文老师一直向我灌输读书三境界,尽管一直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一境大门徘徊,始终也是没能登堂入室的。
  • “为什么唐诗之后几乎再无好诗?因为最好的情绪意境已经有人写了,想表达时借用好过拿新的;为什么宋词之后只有个纳兰性德呢?因为他来不及熟练地借用前,已经才华横溢地学会写了。”是的呢,是的呢。
  • 只看书名,你还以为这本词话是株空谷幽兰。看完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它是由喜马拉雅山上取下的千年寒冰铸成的老王飞刀,老王飞刀只对少数他真正敬服之人赞美寥寥几语。大多时候,刀刀见血,虾仁猪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电子书下载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ookzhai.com/2319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