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治/军事

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资中筠、贺卫方、刘苏里、刘瑜联袂推荐)[pdf txt epub azw3 mobi]

作者:(美)凯瑟琳.德林克.鲍恩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资中筠、贺卫方、刘苏里、刘瑜联袂推荐)

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资中筠、贺卫方、刘苏里、刘瑜联袂推荐)[pdf txt epub azw3 mobi]电子版下载:

网友评价:

  • 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美国,其宪法自1787年制定完毕,到1790年全美13个州全部批准到现在已230年了,230年间惟此一部宪法,其核心和宗旨从未更改,期间惟有28条修正案而已。这应完全归功于美国的开国先驱们在1887年那个炎热的夏季127天中光辉智慧的释放和伟大的妥协。这本书是全面了解美国的入门书和最好的一本书之一。感谢著者给我带来一次愉快的阅读经历,感触颇深、收益颇多,阅读吧。好书!!!
  • 美国是个民主和法制非常健全的国家,为什么,是谁奠定的基石?了解一下。
  • 对于民主的研究和了解很有裨益 值得一读值得收藏
  • 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建国初期的宪法制定过程,很好!
  • 装帧很有质感,一看就是很严肃的书。之前看其他杂志推荐过这本书
  • 对了解美国制宪会议很有帮助,为什么美国是美国。
  • 听节目说到费城会议,颇为好奇,所以买这本书回来瞅瞅,总体还是不错的
  • 很不错的一本书,内容有深度,阐述易懂。一直觉得美国的民主无法难以复制,这个从空白上建立的国家实际上具有了乌托邦建立的最基本条件,而这在其他历史、民族复杂的.
  • 当下,在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中,宪政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值此之际,了解另一个幅员广袤的国家如何在前无先例、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制定一部导向国家强盛的宪法,了解此宪法是如何依照其具体国情量“身”打造并从而得以在施行中发挥大用,必有足资借鉴之处。日前,新经典文化[微博]旗下重磅推出社科类“眼界文丛”首部作品——美国一流传记作家凯瑟琳?德林克?鲍恩的历史传记著作《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此书为美国中学生历史课、大学生宪法课程经典读物,被公认为述写美国制宪会议历程的名作。

      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资中筠教授评此书说:“书名‘奇迹’决非夸大。”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不但孕育出一个富强的新国家,更成为日后众多国家制定成文宪法时的典范。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关键重要的一部大法,竟是由利益不同、来自背景各异的十二州、平均不到四十三岁的代表们在短短四个多月间制定,而其后两百多年间,该法虽经不断修正,其基本原则始终没变。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一部经典之法,竟是诞生于激烈争执与利益妥协之中,曲折艰难,几度有流产之虞。因而,美国开国之士华盛顿、麦迪逊,都用了一个词形容宪法的诞生——奇迹。本书正是对这个奇迹之诞生历程的叙写,作者通过扎实的考证,娓娓道出1787年5月至9月间风云鼓荡的联邦制宪会议和其后的宪法批准会议情景,述说精彩,细节丰满生动,令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呼吸着费城盛夏的热气,坐在州议会厅当中,见识制宪群贤的风采,耳闻其时的激烈争辩、警言妙语和沙沙的记录声,与代表们共同面对种种棘手难题,感受他们的希望、担忧和焦虑,审视其时的解决之道,见证何谓奇迹。作者更带领读者漫游当时在欧洲看来充满神秘色彩的美国,体验这片新大陆上的民风,给出宪法诞生背后的宏大图景和精神之源。书中的奇迹未必可复制,但奇迹背后的成功因素及其精神内蕴,将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 对当时的任务和周边背景了解的不多,读起来有点吃力
  • 目前世界上最稳定的美国宪法,怎能了解那次费城理性与智慧的制宪会议呢?
  • 18世纪90年代,美国三位建国先贤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以及詹姆斯·麦迪逊,为宣传刚刚起草完毕的宪法草案,他们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这些论文后来组成了著名的《联邦党人文集》。在这部文集中,“联邦党人”提出了“共和国”的定义。所以,现代的“共和国”,严格来说并不是来自于某个法学学者的文牍之中,而是直接诞生自“联邦党人”在建国之初的立法实践中。更直接地说,它是出自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
  • 我真是佩服本书的翻译,翻译的太好了。通过故事,细节和一些合理的猜想,把美国宪法制定时的127天里头的重要人物都给写活了。赋予了历史人物以骨肉和灵魂。确实不错的一本书。
  • 如果127天能奠定民主的基石,何乐不为?历史从来就不是简单的。
  • 适合法学学生和法律爱好者,司法法制史的故事
  • 让我们不仅看到了美国开国之初的状况和历史,也更清楚了其民主传统的开端
  • 相信未来的中国也会有一部保障国民”生命,自由和财产\’\’,限制政府权力,不自相矛盾的宪法;非如此,古老的中国将走不出帝制的循环.
  • 美国的伟大,在于拥有一任伟大的开国总统,从华盛顿最早建国,到设立宪法,这个国家一直在限制个人特权,因此才有了三权分立,才有了防止国家走上偏激道路的制度保证。好书,值得一读。
  • 美帝和其宪法的诞生本身就是个奇迹,虽然有利益的博弈,但更多的还是对人性和民主的思索。
  • 美国宪法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为什么会有这么一部宪法?这本书告诉你,事情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 民主是人类政治的另一种选择,发于自然。美国这个新生的国度,还不知道啥是专制政府,不知道明天的美国将往哪个方向走。
  • 还没读完,较其它法学书籍,容易上手,对美国宪法有兴趣的,可以一试。
  • 美国建国二百多年,已充当世界警察数十年,世界各国留学生趋之若鹜,全球顶尖大学美国占据绝对优势,等等等等,这些与美国的制度是有一定关系的!
  • 这次是先注意到《审判为什么不公正》的,自己也想往在这类型上多看看,所以就买了,链接同时跳出这本来,我一看封面,嘿……不就是一个风格的嘛!难不成是系列书,再看了大家的评论,哇塞!三千多条,还真是多啊!口碑好的书自然会有评价,那我还能落下?再说一句,两本书的设计要赞的,严谨不失大体,庄重而又威严,很到位的点了两个主题,总是很喜欢此书的设计,为设计师赞一个。
  • 在中国,政治类书籍其实不算主流。但是闲散的政治聊天却很主流。我想起台湾龙应台的一句话,大概是说大陆,局部的自由,却让年轻人有着广袤的世界前瞻远观,而台湾,所谓的自由社会,却只生产出一堆堆的娘炮和走着内八字的井壁就的whore
  • 只能说!真的很推荐!很震撼人心的一段美国民主奇迹史。这不仅是美国的奇迹,也是世界文明进步里程中的奇迹。一切皆有可能的开端。。。
  • 美国宪政精神的体现,更能体会立法的不易。美国的国家机制已运行200年,成长为世界唯一强哥,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一项设计良好,具有开放性和容错性,同时懂得自我更新的政治运行模式是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长的保证。
  • 可以仔细了解一下这个奇迹是如何产生的,伟大的妥协
  • 贺卫方的推荐,值得信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民主也一样,吾辈还需奋斗,民主努力实现!
  • 一直很感兴趣美国的立国史,这本书值得静心学习。
  • 这是一部很不错的书,详细记述了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它体现了美国人为保障民主而做的不懈努力,它体现了民主精神。它体现了适当妥协的重要性。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 书还是不错的就是中间有几页是空白的,算了将就着看吧
  • 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 谈出来的美国,实在是一个奇迹,对此也多有了解,但是细节缺乏,此书弥补之。
  • 一直想知道民主是什么,读了很多,看了很多,反倒不明白了,希望真正的奇迹出现在古老的大地上。
  • 美国是一个为了自己利益可以做出一切的国家,无论对内对外,值得深思
  • 书非常好。天气,事件,人物都交代的很生动。便于理解美国制宪的伟大经历。
  • 其实,不一定是人家有什么奇迹,或者,是我们自己是太奇怪 的一群人。但凡好一点的东西,一定接受不了
  • 挺深奥的 不过孩子喜欢看 了解一下别国的宪法也挺好的 还不错
  • 打折活动抢购的,众多著名学者联袂推荐,评论也挺多,就买来认识一下美国宪法制定的过程。
  • 为了凑单买了这本书,不过很值。让我对美利坚合众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吧。
  • 對TOEFL、ACT及GRE寫作考試都有幫助。
  • 民煮就是允许别人说话。读完整本书,在线法制定的整个过程中都允许任何人发表任何意见,虽然最终的结果并没有让所有人满意,但又有什么是完美的呢。
  • 已读了几章,果然如评论所言作者用小说的手法重现了立宪的过程。语言生动,略带恢谐。我们普通读者读来也很轻松且易懂,全然没有晦涩,深奥的高谈濶论,全是美国当急迫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感人至深的是这些政界精英,为了一个长治久安的美国,表现出非凡的克制,隐忍和妥协精神。使人敬佩,震撼,教益非浅,其待继续读到更精彩的章节,授到更多的启迪和教育。
  • 这本书写的还不错,尤其是将大会时个人的背景附加的介绍,有助于理解哈~
  • 很好的书,美国宪法制定的过程很值得研读,对于今天的我们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 不愧是大家推荐的书,我很喜欢。普及了一下美国的政治序幕是如何拉开的常识等等不拉不拉。中文翻译读起来很顺畅,丝毫没有违和感。总之,很不错。
  • 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制宪的前因后果,建议和联邦党人文集一起读,算得上是一种补充吧
  • 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的诞生记,斗争和妥协的产物,造就了美国的富强。
  • 建国之处的背景是欧洲先进的启蒙民主意识,法律契约意识,再加上建国先驱们的人格魅力,制度先进绝不是偶然的,我们该向西方学习学习!
  • 虽然是老师布置必看的,但是这本书真的不错。看过对我们当今社会制度也有一定的反思。
  • 不大了解那段历史和人物,看着比较困难,记人名都困难
  • 这本书写出了当初美国建国时民主制度建立的艰难困苦,也展现了当初那些仁人志士的良苦用心,值得进一步思考
  • 回过头去看当时的激辩与最终的妥协,实在很感叹。忍不了想吐槽下译者:前半部分夹着一堆之乎者也,句子也特别处理的半文半白的,简直别扭死了。举个栗子:富兰克林的轿子被称为一宗妙物靠在西厢首……
  • 美国曾经是很多人的梦想,现在还是着,对于美国的平等、公平是很多人憧憬的,本书可以了解美国梦的根源,以及期许的来历。
  • 民主的奇迹,一本特别值得一读的好东西,纸质也是非常不错!
  • 这书还是比较心水,根据宪法的制定过程来探寻民主的内在如何在过程中体现出来。
  • 重现美国宪法那激动人心的诞生现场,规则,隐忍和妥协,才孕育出一个民主富强的美国,写的非常好的一本书!
  • 内容略显枯燥,需要静下心慢慢阅读。但真的很佩服那场制宪会议。
  • 这本书真的适合一个人,静下心来读,纸质很好,总体很不错
  • 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一群出類拔萃的人,開創了人類新的世紀。讀起來很流暢,也很有趣。
  • 民主是什么?宪政是什么?这本书可以告诉你。同时,在国内改革新时期,也是可以作为中国改革的参考。
  • 民主是好事,但在中国提倡民主,要摸索中国式的民主,这叫走自己的路,毕竟美国的历史才几百年,而中国的历史却上千年了,专制的经验我们有,但民主的经验我们没有。
  •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美国现今的政治制度根本——宪法在制定时和制定后被相当多的人抵制,以现今的视角来看这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看过这本书也能体会到抵制宪法的人的心情——州自由至上,反而人民并不算重要,而且被处处提防。宪法的出炉是如此的艰辛,也难怪现今美国人是如此为之自豪
  • 没有悠久历史的美国究竟是用什么支持它如此强大?我想真正的民主应该就是答案!希望能看到美国宪法原文中文译版。
  • 讲述的是一段历史,这段时间在人类历史上就是时间长度而言可以忽略不计,但其作用之巨大,任何人也无法忽略,更为关键的是斗争的方式是嘴,而不是枪炮,也没有流血,这是关键。
  • 美国,自我80年代读研以后就自以为十分熟悉的国家,其实是直到2006年读了林达的系列书籍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对这个国家并不了解。也才知道美国的强大均来源于其《宪法》所奠定的法律基础,继而对《美国宪法》的产生了好奇心,也因此在后来听女儿说她在美读博时选修了“很多中国学生不敢选修”的《美国宪法》课程后,我曾大加赞扬。因此这次在书榜单上看到本书后毫不犹豫就买了下来,尽管我对其中的故事并不陌生。

    1787年由美国当时的13个州(实际到会的是12个州)的精英代表在费城召开这次会议之前,美国本来已经有了一个类似宪法的《邦联条例》,但该条例只是一个“临时约法”,并没有解决关于美国建国的许多重要问题,因此也才有了这次会议。但其实会议的主旨起初也不是要重新起草一份《宪法》,只是“修订”原有的《条例》而已。而结果却是诞生了一部空前(绝后否?)伟大的成文宪法。

    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刚刚独立的美利坚是没有规矩的、野蛮的、随意行事的却又充满了生机的新大陆——与等级森严的欧洲不同,在这里人人平等,人人识字,人人看报纸,人人关心国家大事——当时应该没有人能够想到,这样一个年轻的新生国家,区区350万人口,却选派了代表来费城开会,依照自己的理想,要为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全新的共和国。在这个共和国里,将没有君王,没有贵族,没有世袭的封地采邑。会议选择的时机也非常合适,再早五年各州来不及准备;若再晚五年,法国大革命的血腥将会使各州提高警惕,放缓脚步。

    参加会议的全部55名代表并不是都坚持了会议的全程:有些姗姗来迟,有的提前愤而退场,有的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只是投票。要特别感谢其中的佛吉尼亚州代表,被称为“宪法之父”的麦迪逊,如果不是他,我们对于这次会议的记录将会非常少。感谢他“一天都不曾缺席,基本上没有漏掉任何一次发言,除了忠实记录以外,每晚还认真地将自己的记录加以誊清,而似乎完全忽视了会议其实还专门聘请有另一位秘书,径直地做他自己的笔记。”直到会议结束后30年,这份会议记录才付梓出版。

    由此我们得知这批美国最早的精英们是多么的了不起,又是多么的质朴。

    会议代表之一的汉密尔顿说:“人都爱权力。把权力交给多数,他们就会蹂躏少数;把权力交给少数,他们就会欺压多数。”《美国宪法》的起草宗旨,自始至终就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直到今天,汉密尔顿所说的这个“人的天性”其实一直是全世界要极力防止的根本问题。

    自《宪法》实施以来的200多年来,《宪法》没有修改过一个字,虽然增加了20条修正案。或许有人会以“宪法修正案”为例质疑200年来“从未修改过一个字”的说法。但实际上“修正案”除了前十条《权利法案》以外,都不过是选举程序上的再次厘清。而《权利法案》的内容其实在会议期间已经充分讨论过,代表们并不反对这些条款,当初之所以没有列入《宪法》,是认为《宪法》内容“早已涵盖”。并且,由于《宪法》的颁布实施必须得到各州的批准,否则就是一纸空文,而在各州批准的过程中,就有数个州是“有条件地批准”,其条件即是“将《权利法案》纳入《宪法》”,而北卡州更是坚持等到《宪法》增加了《权利法案》后才最后批准了《宪法》。也确实是到1789年,国会依照各州的意见,重新修订、通过了《权利法案》并纳入《宪法》后,《美国宪法》才正式得以实施。虽然时间上比“费城会议”提交文件的1787年9月晚了将近两年,从历史的大视角来看,我更趋向于认为,《宪法》连同《权利法案》是同一时期的产物。所谓不曾修改过一个字的“200多年来”,应是从1789年开始计算的。也就是说,书名中的“127天”不如改为“两年多”更为合适。这不仅是《宪法》本身的伟大,应该更是上述“世界性难题”到今天也没有改变的客观缘故。

    纵观《宪法》施行以来的美国历史,曾有过多次面临解体的危险,正是这部《宪法》,这部早在合众国大多数州尚未加入之前就已制定的《宪法》,保证了后来的联邦不致陷入一连串的革命、内战和领土的分裂。是《宪法》成就了合众国,而不是合众国成就了《宪法》。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对自由的保障有绝对的必要”,《宪法》规定了非常精准的“叛国罪”定义:应该只限于向合众国发动战争,或支持合众国的敌人、援助敌人之行为。

    整部《宪法》从头到尾充满着对自由的保证和对权力的限制。

    而在各州审议、批准《宪法》的过程中,这些在当年的欧洲大陆人看起来相当粗鲁的美国人却表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新道德、新风尚”(我的定义),那些起初在费城会议上极力发对《宪法》的人,却非常尊重自己所在州的多数人的投票结果,表示将“对所代表的选民负责”,尽量阻挡抗议的行动。而且这绝非个别行为,几乎所有在“费城会议”上投反对票的各州代表们,随后在各自的州审议并最终批准《宪法》之后,都不约而同地一致行动,“收回前言,而誓言诚信拥护《宪法》,”终于促成了美国联邦的稳固形成,避免了流血 和争执。我不知道这种力量来自于何方,至今也不敢说很明白。虽然作者说:“也许这就是美利坚特有的风格,票数一旦开出,人人都要在其中有份。”最终我只能把它归结于宗教的信仰和虔诚。

    找到了一个名言的出处,那句著名的话是约翰.亚当斯(应该是美国第二任、第三届总统)给妻子写信说的——(经现代人修改后的大意是)“我们这一代必须骑在马上成为军事家、政治家,我儿子那一代才有成为工程师、科学家的自由,而到了我孙子那一代,才有权成为艺术家。”原意是“被迫无奈” 的现实选择,而现代人修改后成为“主动清醒”的认知。

    “三权鼎立”的思想,实际上是来自于孟德斯鸠。既然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何必视为水火?

    一大批中国精英们推荐这本书,崇尚“立宪”这个事件,说“它是个奇迹”,是一部“吵架来的”、“不断妥协”的结果,继而开始大谈特谈“妥协”的精要之处。我虽不否认这些,但我更惊叹的是,远在200多年前的新大陆上的这些举止粗鲁、文化不高的美利坚人,在遭受了欧洲强权的压榨之后,对自由的渴望、对权力滥用的警惕、对新秩序的向往,对平等的珍视。这一切,构成了对文明与进步的向往和孜孜以求,构成了推动世界历史滚滚向前的力量!

    其实,对这本书本身我并不满意。因为早在2006年我就买到并认真读了易中天老师的《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讲的是同一个事件,资料出处也相同。但易老师的文笔可棒多了,不仅文笔流畅,妙趣横生,而且时不时从中国当代的角度审视、反思。

    凯瑟琳的这本书原文也许没那么差,但翻译的文笔实在不敢苟同,常常为了保持原著的风格而“绕来绕去”的嚼舌头。再加上原著中有不少当地社会风情、会议之外的奇闻异事的穿插介绍,使得本书写得太啰啰嗦了,我几乎是耐着性子才读完。与“制宪会议”这件伟大的历史事件相比,凯瑟琳的写作水平实在不怎么样。而与作者的文笔相比,译者的文笔更加不怎么样。

    不由想起1950、1960年代的外国著作翻译作品,篇篇是精品,爱不释手,那才是真正的大家。而且那时的译者都会或者在书前有“译者序”或者在书后附有“译者后记”,以示译者的认真和尊重。可能,这本书的翻译也再次证明了当前“外国著作翻译的乱象。”

    奇怪的是,当年易老师同题材的书几乎是默默无闻,而这本美国人写的书却得到这么多国内精英的推崇。记得曾看过一些文章说易老师的书属于“抄袭”,没有创意。我觉得至少“抄袭”说法是污蔑。因为凯瑟琳的这本书是20

  • 这个过程再现了民主的历程,就是这样的不断改进,不断发展,才有了其后两百年来的壮丽发展
  • 此书与刘瑜《民主的细节》、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等是中国人了解美国人的民主生活的必读书目,这些书摆脱了传统政治类书籍的宏观叙事模式,不从政治制度史的角度,而是从一个普通美国民众的生活化角度,带领读者以一种新奇的心情去感受美国民主的过往与当下,语言平实而不失深意!
  • 被林达的作品勾起的对美建国的兴趣,一起买了《辩论》和《联邦党人文集》,交互验证着看。对比中外,感慨唏嘘。
  • 想知道中国还处于皇权专制的乾隆年间时,“奇迹”是如何在北美大陆出现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伟人促成了这一奇迹的发生?
  •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历200多年而基本原则始终未变。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宪法的制定远非一帆风顺。与其说它是美国先贤同心同德结出的成果,不如说是“吵”出来的经典。在《民主的奇迹》中,作者鲍恩爬梳原始材料,俯察宏大图景,拈出关键脉络,再现了一波三折的制宪历程。
  • 非常好的一本书,还原了美国制宪的经过,值得一读
  • 按照时间轴顺序讲述美国宪法修订过程的波澜起伏,对了解历史很有帮助。也是政治老师推荐的一本书。
  • 了解美国制宪过程的一本书,内容和叙述也很流畅易懂
  • 有点失落,为什么这个奇迹没发生在自己的国土上!
  • 黄海波嫖妓,拘留之后还要劳教半年。上海高院集体嫖妓的法官们劳教了吗…….?谁危害更大?公平何在?
  • 定B的天(资中筠、贺卫方、刘苏里、刘瑜联袂推荐)作者美凯瑟琳·德林克·鲍恩著,郑明萱译出版社
  • 民主化的社会需要民主的法律,从这本书了解了美国法律的特色及建成历程
  • 质量比预想的要好,爱不释手的感觉,恨不得马上看完~
  • 挺好的一本书,印度清晰,据说是美国大中学生必读书,对了解美国宪法的制定有帮助,推荐阅读
  • 我是很喜欢民主,但耳边也是不是听到一种论调:中国不能实行民主,一实行民主就乱。现实中也看到很多权利无法保障的报道。我不想人云亦云,就买了这本《民主的奇迹》来看,想一窥民主的面貌。书好看,民主其实是最能保障权利的一种制度,其中涉及很多妥协,而不像专制独裁政治一样,逆我者亡,顺我者昌,总是走不出“成王败寇”“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历史循环。
  • 费城奇迹!人类历史上的半神之会,作者的焦点不在美国制宪的学理解释,而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卷:制宪者的面貌、个性、行事风范与语言魅力。
  • 只有在那样的国度、那样的宗教、那样的教育之下才能诞生这样的宪法,看完了绝望。
  • 25年前,被富兰克林称为“一次实验”的那场历经127天的美国制宪会议,犹如宇宙洪荒,开天辟地。本质上,它是人类进入民族-国家时代,一次空前的建国行动。事实上,导致它失败的因素,远远大于成功——南北邦之争、大小邦之争,农工邦之争,以及随时展开的新(西部)老(东部)邦之争……即使围绕《弗吉尼亚方案》展开的辩论,任何一项主要条款,都会使会议毁于一旦。但它最后成功了。其成功要件,是规则、隐忍和妥协。本书力求回到制宪会议现场,还原会议时代背景,论人论事,无不活灵活现。比麦迪逊《辩论》引人入胜的,是作品补充了宪法草案批准过程中,同样充满博弈的精彩故事。它予后世建国的启示,有甚于其后果的辉煌。——刘苏里
  • 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是美国历史的转折时刻。
  • 谈出来的国家–美国,让人羡慕不已。美国的强大与此关系密切。为什么我国是这样的?
  • 只有读了这本书,才能明白宪法、法治、民主之类的东西是怎么来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 内容挺好的,可惜没有时间静静读一读,毕竟稍显琐碎了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电子书下载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ookzhai.com/2373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