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

傅雷家书[pdf txt epub azw3 mobi]

作者:傅雷,果麦文化 出品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pdf txt epub azw3 mobi]电子版下载:

网友评价:

  •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爱无言。。 总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到顿悟的恍然,感到一种希望、鼓励、敬畏。可以在不快时不由分说,从任何一页翻开读下去。
  • 世人都只评论傅雷的太太朱梅馥展现的惊人的温柔和伟大的包容,而朱梅馥写给儿子的信里关于傅雷在十几年前那场几乎要离婚的出轨别恋时的感受,却更真实
  • 这是一本好书,如金圣华的序中所言:“家书撰写于五十年前,半个世纪过去了,却在一代又一代有良知,有深度的读者心目中,如惠风吹拂迎风悬挂的风铃般,拨动了无数敏锐的心弦,使千千万万读者为之感悟,为之动容,为之一读再读,而每读必有所获。”
  • 傅聪真幸运,有那么好的父亲。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更何况,他们是父子。父亲不但关心孩子的工作,孩子的艺术技巧,还开导孩子精神上的烦躁。 这是多高尚的父亲啊。
  • 在中国当时的环境下,傅雷夫妇不能说是不艰苦的,但是在与儿子的对话中却总是乐观,父亲在最困难的时候向骨肉求助都很难张开口,这样的家庭是最有骨气的
  • 最让人震撼的是最后的遗书,赴死之人能从容平静到安排事后的每一个细节。“百口莫辩的,可是我们至死也不承认是自己的东西”“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
  • 经典中的层层深意往往需要一些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才能体会,这也正是经典作品值得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阅读的原因。这本书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 傅聪在1979年回国后,别人问起他对家书的看法,他说,那里面是父亲的理想主义。这句话解答了我心中凌乱的思绪。除了“理想主义”,还有什么词能更好地形容整本书的意图呢。
  • 我一个古典音乐业余爱好者,这也是一本微妙精致的欣赏指南,你看傅雷描述莫扎特的音乐时说“莫扎特的那种温柔妩媚,所以与浪漫派的温柔妩媚不同,就是在于他像天使一样的纯洁,毫无世俗的感伤或是靡靡的甜腻。
  • 其实在父子情深的背后,更是那个特殊年代知识分子迷茫挣扎的见证,那个时代竟能让这位精通西学的学者认为西方因为宗教信仰而非正常,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悲剧。
  • 看到了《傅雷家信精选》,感到了原来一个家庭的家教对孩子成长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在这里,感到父爱这深沉,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这么细致、生活中这么周到。字里行间点滴关照跃然纸上。
  • 他风流慧眼,从不作画而对国画油画点评无碍,从不作曲却对戏曲音乐如数家珍,因为早已对艺术的创作规律了然于心,文化、社会、潮流、传统和变革的衍生脉络条理分明
  • 尤其音乐反映现实是非常间接的,思想感情必须转化为emotion才能在声音中表达,而这一段酝酿过程,时间就很长;一受外界打扰,酝酿过程即会延长,或竟中断。音乐家特别需要集中(即所谓single-mindedness),原因即在于此。
  • 在艺术和精神层面,傅雷在与儿子探讨交流中擦出的火花让我看到一个学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鉴赏能力。在最后几封信中,傅雷因当时遭遇不免悲观消沉,让人十分痛心。
  • 在豆瓣上看到这个书新上市了,封面的设计打动了我,看到好看的东西就忍不住去买。想不到实体书比起照片更美,更有质感,喜欢!内容经典,父子情深。
  • 傅雷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固然让人钦佩,其品行也令人无比尊敬。在看这些信件的时候,经常会觉得自己的心事突然被他说中,自己的困惑经他的点拨也豁然开朗,尽管已时隔50年。
  • 傅雷的人生原则亦通过一封封家信传达给远隔重洋的儿子,他要求他像自己一样做一个无愧于心的人,一个涉猎广泛的学者,一个纯正的艺术家,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
  • 强烈推荐大家去读,除了傅雷夫妇与孩子之间感人的亲情,还记录了很多当时社会的真实现状。因为家信原本是家人之间的交流,所以情感真挚自不必说,关键还是真实,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中那些修饰和虚头巴脑的东西,对于了解时代背景特别有帮助。
  • 很有意思的是,傅雷与他儿子在信中谈到自己的感情观,就是真善美的追求和事业是放在感情之前的,如果是别人说这句话,我是会有点反感的,但是放在傅雷身上,你却觉得很统一
  • 父母们冒着被子女厌恶的危险,不断的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灌输给子女。很庆幸父母身体力行,在一件件小事里教育我如何去做一个人,虽然我做的不够好,但是有这样的父母,又怎能不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 一个文人天真的气质,永不枯竭的好奇心,还有偶尔散发出来的自恋,自疑,脆弱,都可爱可亲。把生活和世理剖析得头头是道的傅雷,依然觉得“人真是矛盾百出,复杂万分,神秘到极点的动物。”
  • 父亲节时,看到朋友圈有人在推荐这本书。书中傅雷对于傅聪的爱真挚感人,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虽然他还年富力强,但一想到他也有体弱多病的一天,不免有些难过。平时除了忙工作,忙孩子,还是得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父母。
  • 读完这本书后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们对家庭关系的要求是和睦,哪怕是彼此之间寂静的和睦。如果节日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他们身边欢聚,那就满足了。
  • 今天看这本书,看的好难过。文革何其荒唐黑暗,竟使一位满腔爱国热情的先生,落得含冤自尽的结果。以他对艺术和美的孜孜追求,对儿子的无限爱与期望,都换不回对人世的多一分眷恋
  • 我一直觉得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这是因为我们都是他们的血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从来不能得到满足,看到傅雷对傅聪说,“我爱你,正因为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成一般才华(离开骨肉关系),当做一般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就觉得心里缺失的一块被补上了。
  • 读这本书时,我不能不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我的爸爸妈妈是那种最普通的劳动人民,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日常生活中只有生存,日常,没有艺术,他们对孩子的期待是健康,富足,正直
  • 对父子、家人关系的理想主义;对艺术的理想主义,对人格修养的理想主义。在家书里,没有一件事情不是比照着最艰难的、最高深的也许永远也达不到的理想主义去要求,去行动的。
  • 渐渐读下来,惊叹于傅雷的才华和造诣。他和儿子谈艺术、谈人生、谈做人、谈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为人父母的苦心和关怀,亦有作为朋友的探讨和劝谏。
  • 那些成长于民国(其实这么描述有误,因为民国还一直存在于台湾)的优秀文人志士,他们个人的生命历程,加上20世纪跌宕的历史环境,谱写了数不清的悲欢离合。
  •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想:如果我的父亲这样教育我,我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作为父亲去这样教育我的后代,他们会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我们对于年轻人是否应该担负起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的责任?我们对于这个社会和国家是否应该担负起让它们在建设过程中多有成就的义务?
  • 长大之后重读这本书,有的片段觉得父母心真伟大,有时候又觉得父母皆祸害太喜欢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儿女。这种关系太难经营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 “赤子是不怕孤独的,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很多心灵的朋友。”原来这句话是傅雷说的!!!太有缘了,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书里的金句很多,摘抄下来作为人生格言真的挺不错的。
  • 古今中外,写家信的不少,但能流传较广,并获得好评的不多。除了《曾国藩家书》之外,就属傅雷家信了,一个教你如何治国齐家平天下,另一个则教你如何做人。相比起来,还是傅雷家信更适合我一些。
  • 傅雷教儿子懂得一颗赤子之心,懂得爱自己的祖国,坚守自己的根,所以即便是文革时国内对傅聪的批判如此之激烈,傅聪依然从来不曾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 傅雷在音乐、绘画和语言方面非常有造诣,但却不以说教者的身份自居,他常常写信向儿子询问音乐方面的见解,语气就如和一个朋友交谈般平等
  • 看得时候也会不禁想起自己的父母。尤其看到“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朵迟早要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情不自禁的就哭出来。
  • 看他父子间的艺术探讨,我一个同事和他儿子的形象在我眼前时常代替傅雷傅聪的形象。10年前同事还把和儿子斗智斗勇督促其学琴的趣事拿来分享,哈哈笑过以后却心疼得快要流眼泪。10多年以后,小男孩都长成当时傅聪的年纪,也一样在欧洲拿国际大奖,一样和世界一流的交响
  • 我看到的是一个严于律己的艺术家对自己以身作则的要求,他爱子的拳拳之心,甚至于他对自己从不停止的灵魂上的道德上的成长要求,多么难得。
  • 中国人常说,父子亦仇人,看了《傅雷家信精选》对于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父子性格都比较刚烈的,但看到第一封傅雷写给儿子的信,我明白了,爱才是化解矛盾恩怨的唯一钥匙,从父子变成无话不谈的好友,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 书的封面好看,印刷精美,翻起来很柔软,很舒服。《傅雷家信精选》的内容也很扎实,包含了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100封信,不用每天刻意去看,偶然拿起来读个两三封,很受益。
  • 父亲可谓学贯中西,渊博的很;母亲可谓秀外慧中,贤惠的很;儿子们可谓天赋异禀,灵气的很。这样的家庭让人羡慕,其中父子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以及父母对儿子们事无巨细的谆谆教诲尤其让我敬佩无比。
  • 这本书对无数没有机会接触到良好的艺术人文教育、甚至是没机会接受到良好家教的人们来说,是本难得的启蒙书籍,非常真实地展现了家长的想法,值得思考
  • 傅聪说话很好玩,大概有一个女孩子喜欢他,他说,你弹得什么,完全不知所云,然后女孩子讨好他,要他多休息,他说,要是我和你一样弹得这么少,怎么可能会弹得象现在这样好。
  • 傅雷看到儿子岳父的传记的那封信里又对教育的事情说了很多,大意是,他到了现在的年龄才对教育摸了一点门,他自己的祖母一心想要教育他们是个好人,但是自己对于好人的意想又是模糊的
  • 傅雷曾翻译过服尔德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
  • 人生的苦难不过是这几个,其余只是变奏曲而已。爱情的苦汁早尝,壮年中年时代可以比较冷静。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过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 大多数的父母,其实我也很不客气又很悲哀的说,用自己的眼光阻碍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当别人的母亲,若有,只怕也真是苦差事,真的很怕害了别人。
  • 信中还随处可见他对儿子生活、感情和做人等等方面的鼓励和关心。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儿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字字感染着我,傅雷这既是在教子,也是同时在教育看书的我啊。
  • 傅雷说:“我一生作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其实坦白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是最有效省力的手段,当然要玩得好,如同文学写作中的白描。
  • 原本是冲着傅雷去买的,但想不到他夫人朱梅馥的文笔也非常好,展现了一个东方女性的典雅和善良,特别是书中有一段她写信教儿媳烧菜的信,挺有意思的。想起了妈妈给我发微信语言烧菜的经历。
  • 傅雷多次提到,傅聪在精神气质和很多想法上与自己非常接近。知己之间推心置腹的长谈,不仅当事人乐在其中,后世读者从字里行间也颇能感受到其令人心情激荡之处。
  • 一点一点地如蚕食般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这本书,像是两扇大门只开了一扇,你只能借着一扇去探望深深庭院里的过往。每一行字都溢满了关切与朴实,透着典型中国文人的浪漫,
  • 读傅雷的家书,时常让我有种聆听父母师长教导的感觉,或许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和问题,都需要开解和引导,于是这本书便成了最好的洗礼
  • 傅雷在家书中偶尔闪露知识分子的天真可爱,体现在这一段里:“社国的建设,安徽人民那种急起直追的勇猛精神,叫人真兴奋。各级领导多半是转业的解放军,平易近人,朴素老实,叫人真兴奋。”句式,语调,情感,无一不带着时代独有的烙印。
  • 难以想象他们的儿子是怎样面对这一残酷现实的。看完这本书,我很想看傅聪的所有回信。书中的前言部分有六通傅聪的回信,言语真诚细腻丰富,蕴含着对父母的信任及挂念。可惜只有六通。
  • 傅雷在给傅聪对理想主义的苦闷的回信中说,人类有史以来,理想主义者永远属于少数,也永远不会真正快乐,艺术家固然可怜,但没有他们的努力与痛苦,人类也许会变得更渺小更痛苦。
  • 我读完之后,只有那颗热烈又恬静、深刻又朴素、温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直、孤独而又狂热的灵魂冲击着我,这灵魂,不是书信的读者傅聪的,而是这书信的创造者傅雷的。
  • 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实在无法想象,傅雷不但写了很长的信,甚至编号抄录,更理解了父母对我常常忘记打电话回家的责备。唠叨和严厉也许是中国父母的通病吧,别去责怪他们了,不要去视图改变他们,倾听就足够了。
  • 我来读这生动的、丰富的、细腻的、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亲子之爱的书信,感谢傅雷夫妇,让我们以可以触及的文字,再次感受到那些沉默的父母没有说出来的话,没有表达出来的爱。
  • 书特别好,不论是纸质还是内容。除了感慨父母心,特别有感触他提了多次的出与入。一是灵魂出窍看自己的自省,二是走出身体看尘世的出世。这种人格分化的矛盾感源于“我们固有的两种人生观:一种是四大皆空的看法,一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喜欢,推荐!
  • 他们最终也没能等回自己亲爱的儿子,生命就这样遗憾地划上了终止符。多年后,当傅聪的儿子可以阅读这些书信时,他会对自己的祖父母作何感想?又会怎样去理解那出在颠倒昏暗的年代里上演的人生悲剧?
  • 本书中还有相当的篇幅表达了傅雷作为一个深受老庄影响的知识分子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在四大皆空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之间摇摆的矛盾心情。
  • 傅雷对傅聪的影响,我觉得在严厉的那段,是作用最大的,国外的孩子能和父亲谈各种东西,包括泡妞什么的,可是国外也有黑屋子,傅聪的成功离不开这本书。
  • 突然很想看这本书,真的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会自觉地接受这样的阅读洗礼。说教育规定阅读的我觉得强行要求的反而不会得到阅读体会吧。
  • 读的时候老让我想起我读书时我妈给我写的信。这本书写给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我喜欢并希望成为这样的人。
  • 我知道我还会很多次的拿起这本书。这一次从中感受到的东西那么多,无论是在艺术、语言、时间、修养还是父爱上。本子上写满了很多页。随着时光,思维和求索终于一点点清晰起来。
  • 一封封的家书,一行行的文字,那些爱就像水滴一样慢慢的汇集,慢慢的积累,温润着儿子们尚未成熟的心灵,也湿润了我们这些人后来人尚不明朗的眼睛。
  • 这本书仿佛一部宏大的音乐史诗,呈现了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等音乐家各自的音乐精魂,甚至可以作为初涉古典音乐者的入门读物,听听他们的音乐华章,确实对净化灵魂有大作用。
  • 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者从中读到情之至亲至切,所有的人,应该都能读到,八个词构筑起来的完美人格的魅力——它就像天际辽远渺小的那颗启明星,烁烁闪着永恒的光。
  • 书信内容以音乐讨论和教育启发为主,在沉甸甸的父爱下,所言内容还涉及教育、文学(翻译)、艺术、宗教、婚姻家庭、生活理财、个人素质和品性修炼等各个方面,简直就是一部全面而真挚的“生活艺术文集”。
  • 傅雷在晚年也流露出少许消极的一面,但这都不影响他灵魂的纯净和坚韧,傅雷老人生前坚信,外在评价只是一定阶段后他人的总结,“这些都不会影响你本身是伟大还是渺小”。
  • 慈父与诤友之间,或许没有那么远的距离,更不用说距离良师,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通过文字慢慢渗透在亲情的一点一滴中,沿着血脉,慢慢摸索,终于形成骨子里的脾性。
  • 书的很多都体现了傅雷作为一名大学问家、思想家的妙处,这些地方穿插在傅雷那张对儿子谆谆教导的面孔下,常常让我分心,在吸收着信中精妙之处的同时,又替傅聪可怜。
  • 当遇到重大抉择时,大概没有比这本书里关于中国古典人文情怀及道德更多的教诲了,是的,有些话和我妈妈说过的一样,不一样的是妈妈的话没有形成文字,不能反复阅读;
  • 看这本书,被他的不凡学识所折服。傅雷待子极严厉,至家书时期傅聪已经学游海外,意气风发,傅雷仍然殷切为文,从思想、生活、修养、学习各个领域加以指引
  • 对东方文化深为自豪的傅雷,一方面用澹泊来形容东方旧知识分子,认为我们固有文化精华“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一方面放眼周围,又常生出“真懂得是非,识得美丑的,普天之下能有几个?”之感
  • 在傅雷的文字里,我得到了救赎,心平静了。就像他对傅聪说的,人的一生都在矛盾中,有矛盾才有解决,解决了人生才会不断前进,没有矛盾了,其实也无法前进了。
  • 傅雷对东方智慧和西方信仰之间差异的探讨、对婚姻、友情和事业的叮嘱和建议……这样胸襟的父亲,太伟大了,如傅雷妻子对傅聪所说“世界上像你爸爸这样无微不至教导的,真是罕见。”
  • 看完后感觉傅雷本身有极大的人格魅力,意志力顽强,责任感强,待人真诚,嫉恶如仇,对事业忠心耿耿。他常跟傅聪说不要爱情至上,要真理之上、道德至上、艺术至上
  • 这是一本和适合年轻人读的书,特别是爱好文化、艺术、音乐等等的年轻人看的书。傅雷对大儿子傅聪的谆谆教导,那种倾毕生才力而授予儿子以及中国当代年轻人的良苦用心,流淌在每一封信中。
  • 看完书为傅聪庆幸他有一个好父亲,同时我还是感谢我只是有一个平凡的爸爸的,这使我我没有任何压力,我的任何一点小小的成绩都够他们骄傲的了。有得必有失,接受你拥有的,并享受它吧。
  • 他告诉儿子,“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基本每封信里都写满了他对儿子学业、情感、为人、生活、思想方面的介入。
  • 如果是一位正经历爱情,预备严肃地对待自己感情的年轻人,比如像我这样,不再反感教诲,而是迫切期待一些真正有见解的人的灼见,大概会被傅雷中年后的一些爱情体会打动
  • 俨然看到一严父,目光透着柔情,笔端带着唠叨,从艺术到生活,从为人到做事,拳拳之心,可见一斑。在习惯碎片化,快节奏的现在,偶尔缓下心看看那个时代的家书,也是一种暖人的欣慰。
  • 总觉得作家这种职业特别不食人家烟火,反正自己对他们的生活了解甚少,看了这本书不知不觉就竖立起来一个立体的学者形象,他爱他的孩子爱得深沉,爱他的工作爱得彻底,看到他在生活拮据时向委婉地像孩子要钱真的感动到不行,真的很值得尊重。
  • 读《傅雷家信精选》给予读者扑面而来的高贵博大气息,无论从傅雷做人的风采还是内容涉及的精熟,让人感到身在不同境界层次的交流确实体现着主体的阅历、积淀、底蕴和在此基础上最终升华的思想。
  • 现在看跟高中看的感受有些差别。现在有那么多即时聊天工具,我们却仍不会礼貌友善的沟通和自我修正。浮躁又快节奏的日子里,写信读信是多难得的美好享受啊~
  • 教育是一门技术。虽然这本书读起来啰啰嗦嗦,又有很多中式的传统家庭教育的如今看来显而易见弊端。但是自从我成年后开始学琴,每天自己强迫自己坚持练习,于是深感从小太缺乏父母在理想,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精神层面对自己的教育以及身体力行的引导和指引。这一点傅雷夫妇做到了。
  • 文化人父子之前的沟通都是如此?我一直觉得有代沟的人交流起来言语就要生硬,很难探讨有深度的问题。可傅老爷子说起话来总让人觉得有道理,大概也是魅力所在
  • 傅雷连如何经营婚姻都殷殷给了不少建议。其实人生的路上有这样一个人应该是值得庆幸的,但是或许我年轻的时候也会有叛逆的想法,会偶尔觉得啰嗦?完全看完后生出对傅雷的深深敬仰,果然的赤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电子书下载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ookzhai.com/2570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