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pdf txt epub azw3 mobi]

作者:郑岩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

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pdf txt epub azw3 mobi]电子版下载:

网友评价:

  • 挺好的一本学术书,装帧精美,快递也很给力!无锡到上海隔天就到了。
  • 这些书满足了一个蜗居在家的人,接下来是三个月的假期,可以坐下来好好的看书了。
  • 此前在当当网上买到一本郑岩老师的《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一书,觉得非常不错,今天继续购买了这本《逝者的面具》,书里头对汉唐的墓葬艺术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书内容凝练概括,文笔流畅,值得拥有!
  • 书挺好的,专业所用
  • 好书!安利之!
  • 好好好,当当现在用顺丰发货!当当**!
  • 中国自古就有一种观念——视死如生,即侍死如侍生。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彻底完结,而是在另一个世界得以延续,由此留下众多的墓葬艺术,构筑起纷繁的地下世界。它们在千百年的岁月里绵延至今,又不断变迁。《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以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艺术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众多墓葬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试图揭开那些逝去的面具,向读者展示出不同地域的人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先民对自我灵魂的深刻认知。
  • 汉唐墓葬艺术
  • 内容丰富详实
  • 好东西嗷_(:D)∠)_
  • 纸张低低,图像迷糊。
  • 经典读物,值得收藏拥有。
  • 这本书十分值得推荐
  • 半价买的,还没看,看后追评。
  • 书不错,好好!
  • 预展时间为周五10:00到20:00和周六、日10:00到19:30,有关拍品问题请在此期间跟群主沟通,此期间严禁讨论与拍品无关话题。
  • 不错!!!!!
  •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
  • 经典中经典!
  • 书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五彩缤纷的图书,你便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动人的小说,美丽的诗歌,感人的童话……让你爱不释手,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一位大文豪说:“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寂寞时,它会给我们以安慰;有疑难时,它会给我们解答;遇到挫折时,它会给我们鼓舞和力量;迷失方向时,它会指引我们向光明的前程迈进。
  • 品质不错,可读性强。
  • 这是一部中国军事战争史领域的奠基之作。作者均是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汉学家,他们从中国历史上几场至关重要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战役入手,通过细致的分析,以小见大、引人入胜地呈现古代中国的战争之道,揭示了战争这一“国之大事”对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关键性影响。
  • 期待已久美术史
  • 郑老师大作,非常有价值。
  • 内容相当不错
  • 汉画研究佳作
  • 飞航不错的啊
  • henhaodebucuopjjj
  • 好书就是当当购
  • 实体书的优点在于,电子书买完不仅忘了读,常常连买过这么本书都不记得了,实体书买完放桌上,你一直不读它,它会张嘴开始骂你。(真的。) ???
  • 文博朋友推荐的书籍,值得拜读。
  • 第一次讀鄭岩老師的書,感覺很扎實
  • 郑岩老师的《汉唐墓葬艺术研究》一书,是他这十几年来的论文集。里面正有一篇专门讨论王阿命刻石的论文,不禁喜出望外。看着前面的几篇论文,却时不时地翻到《山东临淄东汉王阿命刻石的形制及其他》一章先饱一饱眼福。 这是一块很有意思的汉代画像石刻。先来看看王阿命刻石的外观和诸项尺寸:刻石前低而后高,前方而后圆。总长142厘米,高78厘米(指后面高的圆包的高度),圆包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矮平台,面阔92.5厘米,进深46.5厘米,高21厘米。圆包并不是完全的半圆形,而是以立面为轴面的四分之一圆体。立面方向开小龛,小龛正壁有简单的线刻画像。王阿命刻石虽然之前多见于著录,但是完整的照片和线刻画鲜有人见。作者经多方努力,得到并绘制了正壁图像的线图。 我们从两方面来研究一下王阿命刻石,通过对内容和形制的分析对其性质进行解读。 首先从内容方面入手。王阿命刻石的龛门右侧有两行隶书题记:“齐郎王汉特之男阿命四岁,光和六年三月廿四日物故,痛哉!”死者是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可知此物必与丧葬有关。正壁的画像内容是主人王阿命,正在接受来客的拜谒,旁边有车、有马。王阿命端坐于几前,背后是一张两曲的屏风,作者认为本应该是三曲屏风,画者为了表达主要人物而省去了遮挡观者视线的第三曲屏风,我赞同这一看法。辽宁辽阳东汉墓壁画中也有对屏风做如此处理。宾、主、马、车,这四个元素是汉画像石拜谒图的必备元素。而我们早已知道,拜谒图是祠堂正壁的不二题材。汉画像石发展到东汉末年,画家们已经开始对构图和角度进行改进。画家们改以往的二维构图为三维构图,使画面不再显得程式化和呆板,而三维构图必然会产生透视的前后关系,但是东汉的画家并没有因此而墨守成规,而是巧妙把遮挡主人的屏风去掉,使得整个画面显得自然而不突兀;画中人物的脸也不再是之前单纯的“正面像”或者“侧面像”,开始出现介于其中的三分之二侧脸,这对于连接观者和画面并引起观者的内心互动很有效果。最能直摄观者思想的角度当然是正面像,但是在早期的壁画创作中,这种正面像只属于神怪、历史人物和少数场合中的人物。神怪人物有西王母、东王公,历史人物如周成王,少数场合中的人物如楼阁上的妇女、双阙间的骑士。而且这些人物往往并不是整个刻石的主要人物,祠堂刻石最常见的正壁拜谒图,墓主人往往以二维侧面的形象出现。东汉末年画像石中,墓主人的脸的这微微一侧,却是中国人物绘画史上的一大革命,加强了观者在看画时的代入感和纵深感。 由于王阿命是一个四岁的小孩子,他并没有像东汉其他画像石中的男子那样装扮,而是总角垂髫,身穿袍。按东汉并没有常服和便服之别,服饰的形制也比较简单,从一些已经失去色彩的刻画简单的画像石上看,众人的着装差别其实不多,差别主要集中在冠和绶上。有关于汉画像石中的服饰,将来另撰文叙述,此不赘述。 从外形即形制上分析这块刻石。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汉代石刻艺术品,无非是石质祠堂及其附属建筑和汉画像石两种,而汉画像石其本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或来自于地上的祠堂,或来自于地下的墓室。汉画像石祠堂以山东地区最多。著名的有嘉祥的武氏祠、宋山祠堂,长清的孝堂山祠堂,其中论建筑保存的完好程度,以孝堂山祠堂为最。单檐悬山顶,双开间,脊瓦、圆瓦当、棱柱刻画真实入微。祠堂是连接两个世界的过渡建筑,它既和冥界(即坟墓)有联系,又和人间(即祭祀者、观瞻者)有联系。祠堂处在墓冢前方。虽然随着时间流逝,很多汉画像石的分布区域无法看到这一联系,但是还有少部分保存完好的祠堂墓室为我们呈现了这一关系。比如长清孝堂山祠堂和金乡朱鲔祠堂。我曾亲自两次去孝堂山祠堂参观,祠堂现在被后世所建造的保护建筑所包围,而建筑的后方,便是一座汉代大冢。朱鲔祠堂现今虽然整体已经拆分至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和山东博物馆,但1934年美国汉学家费慰梅在充分考察下已经绘制出了祠堂和墓室的关系,亦是前祠堂后墓室的陈列关系。前祠后墓是祠堂和墓葬的基本布局。而在位置的处理上,祠堂大致上又可以分为三种:一、祠堂和墓冢有一定距离;二、祠堂一部分镶嵌在墓冢的封土里;三、祠堂与墓室连接在一起,同在地下。不知道这种祭祀用的祠堂的用法,是否只是在入葬时做一时之用?这个问题可以做一个大课题进行研究。江苏徐州茅村汉墓便是这样的一种带有地下祠堂的墓葬。我在山东博物馆志愿者程老师的博客里曾得见墓室平面图,很开眼界。第三类祠堂不在本文讨论之内。我们着重研究的是前两种祠堂。 以孝堂山祠堂为代表的一种祠堂,都属于建筑上下左右后方都加工得很精致的一种,三面墙壁(两山墙、后墙)打磨光滑,屋顶屋脊瓦垄瓦当刻画精细。而有另外一种,以嘉祥宋山祠堂为代表的,则是前面磨制精细,瓦当、椽子都雕琢的很细致,但两山墙和后壁都很粗糙,很显然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石表面。依祠堂内壁精美的壁画和屋顶前坡的精致程度来看,
  • 盗墓笔记,鬼吹灯,恩,盗墓小说看多了,但是要知道真正的墓葬是什么样的,它遵循怎样的规则,还是要看这样专业的书籍。
  • 就是包装的不太好,有的地方烂了。
  • 很好很好很好
  • 书本身内容很好,但现场图不多,很多都是手绘。另外书的装订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塑料外皮破的,最后20多页胶水粘在一起,必须一张张小心撕开,很容易书脚被撕裂,北京大学出版社真是服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呢?
  • 艺术史跟考古学的综合研究,很好
  • 不错,内容详细
  • 之前借师兄的读没看完(捂脸。买回来仔细翻一翻
  • 纸张和印刷质量很好,内容阐述比较棒。
  • 活动期间购买还是挺划算的,书很不错~
  • 好奇一下考古方面的知识
  • 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墓葬艺术
  • 听了作者的讲座,非常不错,买本书看看
  • 书的内容自然没什么可说的,但就是这个开本加上这个重量让人很尴尬,一只手拿太重,两只手拿太累,是平装的没意见,但是就是卷不过来,我也是醉了,好想给这书的设计一个差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电子书下载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ookzhai.com/450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