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传记

甘地自传[pdf txt epub azw3 mobi]

作者:[印]M.K.甘地 著,吴晓静 译,果麦文化 出品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甘地自传

甘地自传[pdf txt epub azw3 mobi]电子版下载:

网友评价:

  • 甘地首先是一个驾驭了意志的人。所以他能一辈子禁欲,能过印度最普通人的生活,再谈得上长征和绝食,能成为圣雄。能真正践行他的指引的人,必然要过这一关,不然就只能是他耀眼光辉下掺杂着欲望的热情的盲众,事实恐怕也正是这样。
  • 甘地是个抗争者,可他更是个救赎者,他不但救赎自己的同胞,也救赎自己的对手。他怀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受苦奉献与牺牲来催化对手的人性复苏,跟他站起来的同胞自由了,放下武器的对手也自由了,天国的大门由甘地打开,
  • 尽管也备受争议,但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从《甘地自传》里的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甘地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东方人为何能博得不同民族、信仰和阶级的人的景仰和爱戴:他的道德修养堪称楷模。
  • 每每读伟人的自传带着一定的偏见:伟人们为自己洗白的自述。但是刚看这份《甘地自传》前三章,这个观念就被动摇了:他不仅对自己的婚姻坦率陈述,认真反思,对父亲的不畏权威褒扬之后,对其混乱的情感生活也进行了批判。这份坦诚让我心生敬佩。
  • 断续断续很久才读完《甘地自传》,甘地的自述诚如他的为人谦逊平实,甚至于有些乏味,难以发觉到“圣雄”二字的影子。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很难理解这位虔诚印度教徒的修行。苦行僧式的个人克己生活制度包括素食,独身,默想,禁欲,似乎和我们的生活过于遥远。“非暴力”的哲学思想,无疑是伟大而深远。
  • 甘地是一个很懂得宣传、善用营销的达人,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使用媒体引导国际化舆论的成功。 记得他的名言:贫穷才是最糟糕的暴力,越接近神越放弃金钱。也记得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没有比这更酷的姿态,他创造了历史上最少血腥事件的独立战争。
  • 甘地是伟大的,这种伟大使得人们称他为“圣雄”“巴步”(父亲),使得崇拜他的人们接受了甘地那个不可思议的革命,使仇恨中的人们为了让他的绝食而中止了暴动。 但伟人总是少数,人们不可能都那么伟大,人们不可能都像他那样想。
  • 印象很深的情节是甘地对西医的排斥,其实我曾经一度也对西医也有些排斥,但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认同西医循证医学的理念,对中医的信任也越来越低。在这方面,我认为甘地的信仰可能阻碍了他对真理的求追。
  • 《甘地自传》与之前读过的《曾国藩家训》《蒋介石日记》相比,甘地更完全,更透彻地将自己暴露在世人面前。笃信宗教,素食主义者,胆怯自卑,恪守誓言,谨小慎微是他的一面,嫉妒,大男子主义,渴望超越,紧跟时代又是他的一面。
  • 古有孟子评价孔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读了这本自传,发现这个评价用在甘地身上同样合适:出乎其类,是说甘地也是从普通人中成长起来的。拔乎其萃,是说甘地远远地超越了普通人而成为他们的生活和生命的导师。盛,是因为充满人性和光辉而显赫。
  • 看书过程中,也不是没有过质疑:为何甘地在伸冤、奔走过程中拜访的名人绅士州官都对他礼遇有加,至少愿意见面会晤,除去他的家族人脉,应该是他一贯坚持内心的准则,光明磊落不做暗事,为他积累了一定的口碑,虽然可能他根本不去关注所谓的口碑。
  • 于非暴力的理解,我坦诚地说,阅读《甘地》的初衷是为了了解甘地此人的生平事迹,当我粗略地听闻到他能作到坚持素食与禁欲,我便有了深入了解的强烈欲望,并非对他的非暴力学说有学习的渴求。然读书至尾声,我对非暴力有了个新的认识,
  • 参加了瑜伽短期断食班,断食期间我现在觉得最适合看的书籍也许就是《甘地自传》了,因为甘地本人在断食以及素食等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者,觉得从书中我们可以找见在断食期间所能遇到的种种困惑,可以解答一些心中的疑惑。
  • 以前根本就不了解甘地,连他是什么年代的人以及如何死的都不知道,当然历史课肯定学过让,只是让我还给老师了。现在看完这部自传基本上对于甘地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 甘地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在他的自传中,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人名,而这些人都是在他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当然,在这些名字之外,一定还有更多的人因为甘地的人格魅力而给予支持。
  • 甘地在印度人的心中的形象是如此的高大。甘地的成就被绝大部分的评价者概括为印度独立的领导者,如果我没有看这部自传,这看似光辉的荣誉也足以让我把这位传奇的印度人当做一个伟大的”平庸“的政客。
  • 刚开始看,从甘地的出生、家庭、教育、童婚讲起,平实,毫无隐瞒,就像一个老人跟你讲他的故事,曾经也尝试过吃荤、沉迷性欲等,一点点都不隐瞒,读到了甘地从英国留学回来,就像看到了甘地的成长道路。非常棒!
  • 纸厚,但很糙,暗色,影响阅读,且对印度宗教的注解很少,没有宣传的那么多。对事件背景几乎没注解,也没甘地照片,除了翻译内容可以接受。这版本不理想。最好配合《甘地的武器》一起看,那是一本好书,能客观了解甘地。
  • 甘地以及他的斗争、整个印度的斗争,受之启迪影响的诸多殖民地的斗争,源起于一个个体自我意识的迸发、对周遭世事的敏感洞悉、对他人之痛的切肤了然、对一己之私的决然放手,并因之对公平正义宁死不屈的坚持而唤醒了更多沉睡的民众。
  • 读完《甘地自传》,我从他平实无华的文字中看到了一个近似耶稣一样的高贵灵魂,这个世界的一切欲望和丑恶都在他身上瓦解了,他那如苦修一般的简居生活,他为人类和平带来的无上福祉,惟“圣雄”二字可以冕称。
  • 认为自传是比较枯燥的文体,看的是一个人的一生,或许能看到其世界观,价值观,可是名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早就有人总结出来了,那又何必要耗费时间去看别人那些经历,然后绞尽脑汁想他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可是这本《甘地自传》却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了。强烈推荐啊!
  • 早接触甘地是在历史课本中,模模糊糊的背了下甘地生平大事以应付考试。对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不是很了解。直到看完这部自传,才串联起甘地的一生,知识变得鲜活。对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肃然起敬。
  • 《甘地自传》的传主甘地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一个谦虚和朴实的人,一个精神、理智、心灵上的王者,感召和引导着印度人民通过几十年不屈不挠的非暴力斗争和不合作运动,赢得了自己国家的独立。也正是他的精神,给迷茫和狂乱世界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光明。
  • 。真理和爱是甘地一生在寻找并且相伴支撑的东西。不也应该是每个人从生到死在追寻的东西吗?短短一本自传当然是无法说明真理和爱是什么,但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真理和爱浸润下的人那闪闪发光的人格。
  • 很喜欢甘地的传记,但是正如译者所言,甘地自传版本繁多,有些内容并未在本书中显示,使得本书有些残缺。
  • 自传里甘地对友人的描写十分生动,有让他误入歧途的损友,他即使割袍断义。也有不顾他的信仰一心只为他好的朋友,他都理解对方并将对方的胡闹一笑置之。有友如甘地,该是何其幸运啊!
  • 每次读外国的自传就觉得能额外学到很多知识。比如这本《甘地自传》刚阅读了2章,我就歪楼去彻底了解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婚姻制度,比以前单纯的阅读文史资料有趣多了,大千世界,一个小小的批注说明都能打开一扇文化的大门呀。
  • 我之前一直不知道读传记,读名著的作用是什么,当我读了《甘地自传》以后,我发现我可以找到他身上我欣赏却自己没有的品质,我想读传记主要是为了完善自己,成为一个better man。无论是人格还是做事的方法。加油吧!
  • 在甘地去往南非的穿上,船长教他下棋那段,逗死我了。看到甘地的确不是一个天赋秉异的天才,但是他能严于律己,凡是都做到无愧于心,这些才是他最终能成为圣雄的关键。
  • 甘地不仅是思想上的巨人,也是他理论的身体力行者。无论是亲手织布做衣服,还是步行赴海边制盐,都表明了他信念的坚定和为人的务实态度。他的绝食能令三亿多人为之关切动容,这样的领袖气质和人格魅力对一个政治家来说恐怕也是旷古绝今的了。
  • 甘地的自传仿佛在告诉我们:苦难中也总有甘地。以至于后来有了十二月革命党人,有马丁·路德金的点点星光照耀,并非彻骨黑暗;而他们似乎一直都在说别灰心,继续摸索。这路的尽头,终将展露曙光。
  • 我印象最深刻是是他在南非建立的凤凰村,那是一个好地方,住在那里的人是一些并不富裕的人,他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依靠自己的努力生活,这个村子里的生活的平静而和谐的,不知道如今在去哪个地方会不会有当初甘地在的时候的气息。
  •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激荡不安的社会,无论是国际矛盾还是国内问题,都时刻可以成为酝酿暴力的温床,想想半个世纪前的甘地所说过的和所做过的,在圣雄的生平与思想中找回一些被我们忽视的甚至从未认识到的答案吧。
  • 甘地却始终用非暴力来获得和平。他说“非暴力是心灵的事情,它不是来自智力的劳动”,当国际歌里唱着“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甘地的方式是:“非暴力的精神必然导致谦卑,非暴力意味着信任神、基督。如果我们要寻求神的帮助,我们必须怀着一颗谦卑和悔悟的心来接近他”。 
  • 读了《甘地自传》才知道,非暴力的思想贯穿着甘地的一生:早年,他是一位留学英伦的律师和翩翩绅士,基督教中的博爱精神与他不谋而合,而当踏上种族歧视到了近乎疯狂的南非之后,哪怕因为肤色而被白人扔下火车,他的非暴力思想非但没有就此打住,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甘地的人生是平凡有不简单的人生,风里来雨里去,人潮人海中,找到那一个自己想要的,找到自己的心声,发现自己的天赋才能,并且能够看到社会的需求,最终达到学习,生活,成长留下遗产保持平衡的状态,相信这就是最好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自己。
  • 甘地能成为圣雄,印度传统、基督、托尔斯泰、伊斯兰、拜火教等这些中的真理影响了甘地的世界观,他只认为真理可以跨越不同教派和学说、为世人普遍遵循,而真理是仁爱的光辉的
  • 甘地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上面,因此却更显得他的伟大。难怪马歇尔称他是全人类良知的发言人。坚定地信仰,简朴的生活,执着的追求,博大的胸怀,谦卑的态度和另人难以想象的宽容和自制力,这些便是他对抗整个世界的“武器”。
  • 看了这本书,的确很有收获,甘地把他纵欲的经历和禁欲的想法都写得很仔细,还包括他的饮食试验,还有一些他自己的养生功法,书里面都有介绍,比如土疗,水疗等,都属于自然疗法,让我想起了我的树疗,痊愈的力量都来自大自然
  • 有人说他是圣雄,有人说他是凡人;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说他失败。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甘地。这本自传透过圣雄的光环,听一听甘地那些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看一看这个曾经平凡的人如何成为了受世人崇敬的伟人。
  • 甘地反复宣说,“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一段时间内他们似乎是不可战胜的,但终究难逃失败。认真想想这些,永远都是这样。”这与佛教宣扬的因果报应不谋而合。甘地以极其真诚无私的信仰改变了国家的命运,精神上在全球范围启迪民众。
  • 一个腼腆内向,早年因学习困难而辍学,后因谋求生路远赴他国求学,归国后又就业困难,靠家人帮助才勉强执业的青年,终被称为“圣雄”,视为亿万人的“国父”。印度“国父”甘地的一生,就是这样从一名不起眼的小人物成长为举世崇仰的伟人的一生。
  • 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这一部分写得有点浮夸:怎么会甘地说要捐款就有人捐款啊,收取会费成为会员,没有能力缴纳会费的印裔成了保护对象。再次阅读时明白了因为在非印裔需要团结起来反抗不公正的对待。好书果然是需要多看才能解疑。
  • 前只是知道非暴力思想,稍微感动了一下。看了马丁·路德·金的自传,很是震撼。再看甘地,可想而知。非暴力需要毅力,需要坚持的信仰,半途而废是成就不了非暴力的。在斗争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对非暴力的信仰,真的是很难完成。
  • 有人说,甘地被尊为一代圣雄,为何不能解决印度的民族冲突呢?看了此书后,我觉得儒家道家佛家,等等,都没有彻底解决社会矛盾。而甘地的伟大之处,在于勇敢地站出来,思考我们存在的问题。
  • 看完电影《甘地传》之后就订了《甘地自传》。其实不太想读自传,总觉得难免主观,但第三者写的传记也未必客观,况且国内也没有太多的甘地传记可选。果麦这个版本是目前最好的了,没有乱插名人名言和花哨的插图,崇本务实如同圣雄本人一般。
  • 开始阅读甘地自传,刚进入甘地同学的学生时代,发现圣雄小时候一点都不出众,没有光辉的背影,只是一个合格的虔诚的印度教教徒。but印度人的名字真心拗口,看了前五章,只记住了甘地的童妻加斯列白
  • 本来是给女儿买的书,我先看了,《甘地自传》。甘地对道德完善、心灵宁静以及人格完美的不懈追求,应为世人惊叹并永远铭记。看了他的自传真的能吸取力量,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
  • 甘地,一个伟大的人。他是诗人,是哲学家,是革命者,但他不是成功的政治家。他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倡导了世界上最纯粹的革命,他的精神力量高于一切统治者的铁腕。非常赞赏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
  •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中心是用自我牺牲的行动反衬统治者压迫者的残暴丑陋,用高尚对比卑贱,让对方自行醒悟从而幡然悔改。这与基督教的“打完左脸打右脸”和佛教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做法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后者是比喻,甘地则是血的实践。
  • 人民响应甘地的响召,非暴力不合作,追求民族独立。那是因为印度人自己也知道,如果硬碰硬根本就不可能是英国人的对手,而且英国人一向好面子,不管私底下如何却一直以文明人自居,所以 甘地的方法是最好的了。可这只是历史必然与偶然。
  • 虽然一直不觉得文学和非文学的故事有差别,但粗浅认为能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的故事,文字往往欠精致一些;如果文字精美字斟句酌的故事,又容易陷在自己的情绪里,让人看之乏味。甘地不是专业作家,但是他的文字却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 抱恙在床,读《甘地自传》,惊叹圣雄的自律,书中很大篇幅的说明甘地如何地对自己在少年时期沉溺情欲而自责,我认为是非人性的,而且没有那时的沉迷又那来的顿悟和觉醒呢?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又岂能被懵懂的少年抵挡,我想,圣雄就算投胎一千次也难于改变吧,就算释迦牟尼也是红尘中来的呀!
  • 丘吉尔称甘地为“半裸的印度苦行僧”。游行者一队队走至英军的棍棒前,一队被打退,后面还有无数队群众站出来。妻子弥留之际,甘地一直默默地坐在床前握紧她的手,那份埋藏心底的深切至终化作一滴清泪落下来。静坐与绝食。那花园里的枪声。恒河的水,悠远沉涩而又忧伤。
  • 甘地说,一个以暴力取得权利的团体,未来也必将习惯用暴力来保障权利,从而把国家变成一个集中营。所以他决定拒绝暴力。甘地的个人魅力,是特有的,是在印度宗教和国情的大奇特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奇特现象,是不可复制的成功。
  • 读完《甘地自传》。和读其他王侯将相的传记感觉不一样的是,这里没有谋略,只有真理之路。没有大喜大悲,惊心动魄,只有容忍克制,随缘欢喜。甘地一生节制,德性,忘我,勤勉好学。儒家典范说先立德、再立功、再立言。三者成一,已属不易。我看甘地是一个通过立德做到立功的千古奇人。
  • 看到甘地用绝食来抗议以停止几乎呈暴动之势的运动,我甚至认为甘地不仅顽固,而且近似于迂腐,怎么可以以生命为赌注来制止自己的人民推翻统治者,这俨然是一个保守的分子的作派,就像戊戌变法后沦为保皇派的康有为。 但是不可否认,他身上闪动着人性的光辉
  • 甘地的坦然尤使我感动与敬服。他在自传中如实地记载了童年时违反了宗教的信仰偷偷吃肉;童婚的他少年时代纵情欲望;以及他一生中有过的种种毁誉。试问,不是真正的智者、勇者,怎会有如此的坦荡呢?
  • 本书为甘地亲笔撰写的精神自传,生动再现了他饱经忧患,历尽坎坷,追求真理的一生。把自身体验真理的经历以一种平和、谦逊的态度写了出来,将其禁欲、非暴力、独身生活等行为原则展示给读者。
  • 甘地把耶稣与佛陀做过一次比较,很有意思:“看,乔达摩多么慈悲!他的仁慈并不限于人类,而是推及到一切生灵之上!当我们想到那快乐地蜷伏在他肩头的羔羊,怎能不叫人充满爱心?可是在耶稣身上,却看不到这种对于一切生物的爱。”
  • 甘地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一个谦虚和朴实的人,一个精神、理智、心灵上的王者,感召和引导着印度人民通过几十年不屈不挠的非暴-力斗争和不合作运动,赢得了自己国家的独立。也正是他的精神,给迷茫和狂乱世界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光明。
  • 在一次巧合下了解到这本书,而甘地一直以来是我的偶像,没有理由不读读他不为人知的一生。封面很有味道,喜欢。
  • 阅读《甘地》的初衷是为了了解甘地此人的生平事迹,当我粗略地听闻到他能作到坚持素食与禁欲,我便有了深入了解的强烈欲望,并非对他的非暴力学说有学习的渴求。然读书至尾声,我对非暴力有了个新的认识。
  • 看甘地自传,其一生目的在追求真理,并不以印度独立为事,印度独立不过是他一生中所有实践真理行动中的一小部分罢了。非暴力对甘地并不是一个手段,而是具有终极的意义。他开拓了人类生存的更大可能,也就是拓宽了人类生存方式的种类。
  • 非暴力如果没有文明的基础,其实也有行不通的地方。如果不是19世纪的英国人,甘地断无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看看文革中众多的非暴力而死于非命者,就可见其效。但无论如何,非暴力是“社会进化”的方向,是离“人生之圆满”最近的途径。
  • 最近在看这本《甘地自传》,看得我好不沮丧。对真理的追求是甘地生命的全部,生命的本身,相比之下,我多么庸庸碌碌蝇营狗苟,即便把我外在的毛病一一剥离,抽取内心最纯净的部分,依然差之千万里。
  • 我更喜欢这部自传的另一个名字——《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正如他所自述的那样,终其一生,甘地都在孜孜不倦地探寻着他的真理,他的上帝,无所畏惧,一往无前。政治、宗教、种族,这些他为之忙碌了一辈子的事业,仿佛只是他肩上的灰尘,他只是在不经意间背上了而已,惟有真理,是他生活的唯一主题。
  • 当许多人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往甘地身上上加标签时,他更希望就只是甘地而已。这是一种本性的淳朴,也是经历许多之后的归真返璞。这种“简”的智慧与光芒,在他身上,在他的信念里,在他寓于文字的思想中,随处可见。
  • 看《甘地自传》上,印度本身有吃素的传统,但因为受英国的统治,许多印度人萌生了“洋人强壮是因为吃牛肉的习惯”,甘地年轻时也曾抱着“为民族独立”的想法试吃牛肉,但很快就放弃了,并且终身食素,数次绝食,圣雄的饮食习惯跟他的价值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 政权是一种局限的自由,而甘地的方式,让人人生面平等。是一个无限的自由。政权之下的自由非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是被赋予的自由。而甘地所描绘的自由是来自灵魂属于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真正的自由。
  • 甘地并不伟大也不崇高,因为世界上本就无所谓崇高伟大。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虽然他做了一些不佩平凡的事情,那仅仅是他对人生的另一种探索,对社会矛盾所作出的一种新的努力单凭这一点他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 不看《甘地自传》我还不知道,原来印度在四种姓之外还有一个“不可接触者”群体,比奴隶还低级,他们“不能使用公共的水井,不能进寺庙,不能在大街上行走,人们也避免同他们接触,以免受到‘玷污’”,有一次甘地去给他们检查卫生,发现他们连厕所也没有……印度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家。
  • 选择《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是出于填补历史空白和探索反抗精神的目的。我迫切想要了解圣雄甘地是如何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是如何带领印度人民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他在南非到底进行了哪些活动……以及圣雄是如何成为圣雄,他是如何养成坚韧的性格品质,甘地到底有怎样一段惊心动魄的成长历程……
  • 之前尽隐约听说甘地很历害,非暴力抗争,英国还真退让了。以前在课上听老师讲,提到有些人读书不多也可以写出好书,甘地就是一例;习练瑜伽后偶然发现读《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时也提到甘地。怀着敬意阅读《甘地自传》。
  • 历史长河几千年,直至今日,也不乏战争与恐怖袭击等暴力事件,甘地过后印度的暴力事件也未能真正完全停止,但其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仰佩服。也许如果一个人的信仰和虔诚心发挥到极致,老天真的会伸出援手,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可能,因此诞生奇迹。
  • 在经历漫长的车程过程中,我做了唯一一件就有意义的事情:略读了一下不知谁放在桌上的《甘地自传》。读了100多页,这家伙的政治运动生涯我还没读到,但是光读到他13岁就结婚,7岁就订婚,我已经被深深地震惊到。
  • 绝食时妻子陪伴在身旁,为的是停止暴力反抗英帝国主义的行动。给我一杯柠檬汁。甘地对忠诚的妻子说。这位可敬的妻子呵!当被问到在南非坐牢时会不会觉得很耻辱,她的回答是,当她跟她的丈夫一起时就不会觉得屈辱!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
  • 甘地被印度人民赋予圣雄的称号,而历史上又有哪一个人能被赋予这么高尚的称号呢?所谓圣雄,而不是英雄,关键在圣这个字上,读过本书,甘地的坚持素食、禁欲、简朴生活、自我牺牲理念,这些难道是一个平凡人能做到的吗?而甘地把这些理念坚持了一生,这种坚持的成功近似于佛。
  • 读《甘地自传》,便能看到这样一个走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的先行者的身影。我所读到的并非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话,一个在圣坛上供人朝拜的“圣雄”,而是芸芸众生中的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甘地“对真理的敬畏,和对内心的持守”,在真理和内心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我们每个人的圣坛。
  • 断食期间我现在觉得最适合看的书籍也许就是《甘地自传》了,因为甘地本人在断食以及素食等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者,觉得从书中我们可以找见在断食期间所能遇到的种种困惑,可以解答一些心中的疑惑。
  • 没有一个人的生平可以在一个故事里都包括进去,也不可能把每年发生的事件都给予同等篇幅,把与事件有关的人也都写进去,只能在精神上符合原来的人物精神面貌,不漏掉重要的时间,通过这些事件,把人物的人生目的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来。《甘地自传》做到了
  • 刚进入甘地同学的学生时代,发现圣雄小时候一点都不出众,没有光辉的背影,只是一个合格的虔诚的印度教教徒。but印度人的名字真心拗口,看了前三章,只记住了甘地的童妻加斯列。白。。。
  • 纵观世界伟人的队伍中,甘地绝对是特别中的特别,宗教与政治在他身上融合一气,他的思想又似乎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思想激烈碰撞之后产生的火花。世界上有着“国父”之称的人物不在少数,但如他这般竭力宣扬“非暴力”的革命的人,寥寥无几。
  • 最早遇见甘地,遇到的是一个有定语的名字:“圣雄”甘地,还有他“非暴力之父”的声名。后来,我又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圣雄甘地其实耳熟而并不能“详”,许多人在景仰宣扬了甘地很久,可能对甘地的“非暴力”落实到具体之处,究竟是些什么主张,也并不清楚,在印度独立的历史上,它究竟在发挥怎样的作用。只有读了甘地自己写的传记,才开始深入理解。
  • 如果寂寞了就看看《甘地自传》,如果忍不住了也看看《甘地自传》,如果冲动了还是看看《甘地自传》,如果被伤了更要好好读读《甘地自传》。
  • 确信甘地是与政治有关的,纵然不愿相信,甘地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政治家的头衔是不会影响他纯洁形象的。如甘地所说,爱是真理,而非暴力就是践行真理践行爱的法则唯一纯洁的手段。爱不是用来空说的,爱是需要像甘地一样的非暴力勇士来实践的。
  • 甘地思想开明,虽然自己是印度教徒,但既不墨守成规(如不可接触者制度),也不强求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人改弦易辙,总体上反映了一种兼蓄并包的气度,只是在民族主义上还是略微显得有点狭隘,但放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中也情有可原。
  • 非暴力的思想贯穿着甘地的一生,早年,他是一位留学英伦的律师和翩翩绅士,基督教中的博爱精神与他不谋而合,而当踏上种族歧视到了近乎疯狂的南非之后,哪怕因为肤色而被白人扔下火车,他的非暴力思想非但没有就此打住,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一直喜欢看传记类型的书,这次搜到甘地传完全是意外,因为它是在我找寻其他自传的时候无意被搜出来的,我以前曾经读过几本有关印度的书,对印度独立前后的历史和他们的圣雄甘地可以说有了一些了解,可是看过了这部电影却还有许多的震撼和思考。
  • 甘地的一生复杂多变,极富争议。无论对于他的敌手,还是他的亲密同事抑或一般群众来说,他始终是个谜。但这一个谜一般的人物,却是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一代伟人的精神导师。感谢这本《甘地自传》,让我们走进这位一代圣雄的内心,了解他的所思所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电子书下载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ookzhai.com/659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