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小说

岛[pdf txt epub azw3 mobi]

作者:(英)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著,新经典 出品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岛

岛[pdf txt epub azw3 mobi]电子版下载:

网友评价: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隐藏,心中对无法磨灭的耻辱的恐惧,终生无法弥补的对守护自己的人的歉疚,想要给至亲至爱的人最坚实的呵护,这是索菲亚缄默不语的原动力。

    当母亲的秘密被缓缓揭开,真相大白的时候,时间足以洗刷掉一切伤心的难过的往事,留下的唯有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朋友间纯真的爱,以及美好的爱情。看似针锋相对的姐妹俩,其实也是互相深爱的,只是更隐晦更沉默,不曾开口讲出。

    一切的灾难,麻风病,战争,不合伦理的恋情,谋杀以及死亡…也许这会是无关痛痒的人热衷的饭后谈资,但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个中悲情。有爱在,就不会被蒙蔽住双眼,就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当脱离了痛苦的人们重新走入崭新的生活,没有什么比迎接新的一天的日出更美妙的事情了。

    直面心中的想法与感受,把权力赋予至高无上的爱吧。

  • 岛是安静的,因为无人,所以安静。 
     
    即便是一群人的进入,也没有改变它的荒寂,因为他们是一群被放逐抛弃的人。他们身患麻风绝症——圣经里的描述和诅咒,更使其备受歧视;在那个可怕的年代,罹患此病者,无论男女老幼,也不论身份高低贵贱,有律师、演员、教师、医生,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股脑打包摒弃在荒凉的岛,自生自灭。与正常世界隔离的不仅是变幻的海水,还有歧视和偏见,想来让人不寒而栗。 
     
    岛的名字叫斯皮纳龙格,伊莲妮一家两代人和它有着不解之缘,善良的伊莲妮和女儿玛利亚相继因为患有麻风病被隔离于此,伊莲妮的丈夫专职为小岛提供给养。伊莲妮没有抗争过病魔,长眠于岛上;玛利亚则是在婚礼之前,发现麻风病症,遂隔离岛上;在那里被治愈,并爱上了献身于麻风病事业的医生。姐姐安娜则嫁入豪门,迫于世俗压力,隐瞒了家族麻风病的事实,至于后来与准妹夫兼小叔子通奸被丈夫所杀,则是故事的噱头,没有太多的增色之处。 
     
    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个小岛,一个被世界抛弃的角落,却井然有序,通过居民们的努力,通了电,供了暖,建立起自己的图书馆、酒吧间、电影院,过上了岛外居民羡慕的生活,也算是心酸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可貌似脱离尘世的桃花源,仍然摆脱不了凡世的偏见,即便是他们确认治愈以后,一些病人仍然留恋着小岛,不愿离开,投身于未知的世界。这一幕似曾相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犯人在长年监禁后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而怀念监狱的生活,最终自杀。 
     
    岛与陆地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只有海水,在人们的心中刻下岁月沉重的痕迹;那一段短短数百米的距离,却隔离了人性;尽管每一个生命,都有权利呼吸,每一颗心灵,都要有人抚爱。 
     
    所幸,海底的某个地方,正以飞升的姿态,向上崛起。



  • 爱是人间之永恒 
    –《岛》读后 
         
    英国著名专栏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Victoria Hislop)的长篇处女作《岛》,甫一出版便引起巨大轰动,全球千百万读者为之唏嘘落泪。如潮的好评,逗引了我的读瘾。 
    《岛》的情节并不十分复杂,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多年来,阿丽克西斯发觉母亲总是过分守护着自己的过去,不仅掩埋了自己的根,还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结结实实。阿丽克西斯决定打开母亲尘封的过去。 她来到爱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纳龙格的荒凉小岛。这是一处禁地,一处令布拉卡、爱琴海,甚至整个欧洲都谈虎色变的禁地,更是母亲的禁地。禁地打开,一个融合爱恨纠葛的凄凉故事怆然铺展,一曲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徐徐打开……故事深情描绘了吉奥吉斯对妻女的爱哑默无言却又像爱琴海一样深不可测,麻风病治疗专家克里提斯与患者玛丽娅之间的爱坚如磐石,佛提妮对别人惟恐避之而不及的闺中密友玛丽娅的爱无视世俗冷眼,克里提斯和同事克里斯多对麻风病人的爱以及岛上居民之间的互励互助之爱穿越了死亡……这些人间大爱像一束束强光,撕开、驱散了笼罩斯皮纳龙格岛50多年的可怕阴霾。最终,小岛迎来胜利的曙光,磺胺被发现,它成功地杀死了麻风杆菌,岛上的麻风病人陆续回归人群。斯皮纳龙格作为麻风病隔离区被解散,从此不再是一个让人谈虎色变的地名。完全可以说,是爱战胜了死亡和疾病,是爱拯救了布拉卡。 
        佛妮提讲述的妈妈家庭里经历的故事,让阿丽克西斯那么震撼,真正打动她的是他们彼此的爱那么强烈,经过了疾病与健康,顺境与逆境,到死才分离……这些使她终于明白如何面对爱的选择,并鼓起勇气去见证自己内心深处的真爱。 
        当索菲娅抛弃了把她抚养成人的那些人、那些地方后,二十五年来从未真正快乐过。是女儿让她像看电影中的人物那样看待她的长辈。最后,她看不到耻辱,只看到英雄主义,没有不忠,只有激情,没有麻风病,只有爱。一切真相大白,伤口暴露在空气里,但最后有可能治愈。它们不再羞耻。索菲娅不再有东西需要隐瞒,这让她如此放松释然。 
    《岛》呈现给人们的是经过战争与病痛的洗礼,对不公命运的抗争,真爱与勇气以及爱的包容在平凡人们身上代代相传的印迹,让人们不禁由衷地感叹:爱才是人间之永恒!



  • 这像是一个老祖母娓娓道来的家族史,有些残忍,有些哀伤,辞藻并不是那么华丽,笔调也没有那么冷艳,甚至没有任何技巧,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写了一个家族,一个小岛上生存着的人们,被囚禁着,却生活的那么丰富,他们最接近死亡,又最满怀希望,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就像是岩石中生长的荆棘,虽然并不柔美,但是那股子坚韧却让人感动~
  • 麻疯病, 当年这个可怕的疫病改变了一个原本温馨和谐的家庭: 
    温柔尽职的母亲因为传染了麻疯病,被隔离到小岛;沉默寡言的父亲,用双桨连接着与妻子的爱!直至她生命的尽头! 
    若干年后,相似的命运重现!女儿也被传染了麻疯病, 面对未婚夫的离弃与背叛,在孤寂的小岛上,找到了一生的真爱!  
    在病菌隔离的小岛,大家满怀重生的希望和热切,积极的生活着,创造着爱, 感受着爱,传递着爱…….. 
    尽管,战争带给人们的是伤痛;自私而无道德底线的爱,带给人们的是毁灭—-自己和他人! 
    可,在流泪中, 我们学会微笑着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 《岛》是一本神奇的书。 
    “理查德和朱迪读书俱乐部”是英国一档著名的电视读书节目,办得红火异常,绝对是大众阅读的风向标。经其一指,名不见经传的的英国女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仅凭其处女作《岛》大红大紫,闻名全欧。《岛》一出马即刻登上英国卫报畅销榜榜首,把《追风筝的人》等时下正盛的书们远远抛在后头,不可不谓是一时奇观。 
     “一旦人们能够把一本书,任何一本书,看成只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他们就能开始去享受它了。” 循着理查德与朱迪的步子,我们这样来读《岛》: 
    这是四个女人轰轰烈烈而又孤独的一生。这里没有耻辱,只有英雄主义;没有不忠,只有激情;没有麻风病,只有爱。在与世隔绝的一隅,她们追寻着朦胧的希望,和在彼此间传递的温情。 
    阿丽克西斯:年少时,我们总是试着追求真爱 
    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惘。我不能确定看似“完美”的埃德到底是不是我的真命天子,他看上去是这样近,却又是那样远……于是我决定要藉由打开母亲尘封的过去,来找寻自己的答案。这次的希腊之行却揭开了一个融合爱恨纠葛的凄凉故事,那是任谁也无法回望的过去…… 
    索菲娅:总有一天,我们要正视那无法面对的过往 
    这个乡村,这座岛,你离开了,就不要再回来。当你十八岁,感觉所有的美好与幸福近在咫尺时,却突然得知,你的母亲不是你现在的这位母亲,却是因背叛而惨死在父亲暴怒枪下的可怜人儿,你的父亲或者是那个因妻子的不忠而自决的男人,或者有可能是那个当悲剧酿成后销声匿迹的人……这个时候,你能做的,还有什么?离去,头也不回地离去,以及永远的讳莫如深。我是一个不愿有过去的人…… 
    玛利娅:我的一生,悲苦却也幸福 
    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疾病来了。我再也没见过我的母亲,她是被我父亲亲自送上那座岛的。父亲沉默地守护我们早已破碎的心。我的姐姐安娜去过她想过的生活,但是她从来就不是真的明白那到底是什么。然后有一天,竟是我,坐着父亲的船业上了那座没有归路的岛……战争与疾病竟成了背景,令人毫无感觉。我的故事很长很长,从你打开这本书,直至你合上,远未结束…… 
    伊莲妮:我从来就没有放弃过 
    战争降临,疾病袭来,我们只能等着生命的终结吗?当然不是。无论多么挂念陆上的女儿们和丈夫,无论剩下多少时日,我都要好好活着,做该做的事。孩子们一定要念书,绝望到顶,所剩的只有可能的希望了。我的时间不多了,多想再见到那些我深深爱着的人啊,但是……我知道,直至心跳停止的那一刻,我都无望地盼望着。 
    …… 
    这本书里有浓郁的地中海风情,有深厚的克里特岛文化,还有“麻风病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复杂处境,更有夫妻、姐妹、母女、恋人之间的深情厚爱,或沉郁顿挫,或节制从容,历经战争与病痛洗礼,抗争着不公的命运,真爱与勇气以及包容闪现在这些伟大而又平凡的人们身上,代代相传。我们都会有属于我们的时代,和这个时代里属于我们的书。


  • 《岛》的封面很唯美,一个美丽女子的背影面对大海对面的岛屿,张开双臂,孤单却又充满生气,图画的色调灰蒙蒙中却带着些许暖意。如此的意境与小说带给我的感觉非常一致。 
        虽然在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在这个浮华的时代,你有多长时间没有为一个书中故事潸然泪下了?这个风靡欧洲的故事,衣婉悲伤,令人禁不住泪流满目……”,但我并没有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如期掉泪,相反的,我好像不是在读一本悲剧,而是在读一部励志小说。我经常停下翻书的手指,静静思考,如果我是被放逐到斯皮纳龙格的麻风病患者,我会那么积极的投入新生活么?我会耐心细致的收拾好因为上一个主人病死才留给我的住所么?我会要求岛外的亲属带给我一些植物的种子把它们种在房前的空地么?我会高高兴兴的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做充足的准备么?好像我不行,面对着社会的抛弃,亲人的泪眼,路人的躲闪,我不会再拥有坚强的意志。而书中斯皮纳龙格岛上的人们做到了,而且他们还用自己坚强的意志等到了医疗科技发展到能治愈他们的那一天。看到最后在圣徒日这一天布拉卡居民和治愈的斯皮纳龙格“流放者”的欢聚,我内心充满着温暖与自由,真的能体会到那种重新被社会接纳的幸福。 
        《岛》用和缓而又富有感情的语气讲述着布拉卡和斯皮纳龙格那里发生的故事,还有吉奥吉斯一家的爱恨情仇。伊莲妮的母性、安娜的任性、玛丽亚的温柔坚忍都非常鲜明。而在我内心,最坚强最勇敢的却是吉奥吉斯,他把自己心爱的妻子送到斯皮纳龙格,并看到了她的香消玉损,多年后又再一次亲自把女儿送了过去,他心里何尝不清楚斯皮纳龙格就是死亡的岛屿,他内心的痛苦应该是最大的了,但他一直坚持着,带给妻子信心,带给女儿希望,痛苦从来不会从他嘴里说出,眼泪从来不会从他眼眶落下,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英雄一样的父亲!
  • 看了一本據說令整個歐洲潸然淚下的小說。是不是宣傳的噱頭呢?反正我沒掉眼淚,天哪,我想我真的很冷漠。書的話,前兩天看完了。這兩天裏面的一些情節一些人物卻一直在心裡不受控制的浮動。靜靜想來,那些並不華麗的敘述里還是把脈絡或深或淺地埋進了自己日漸麻木的心田。 
     
    索菲婭對過去的諱莫如深讓她一直克制不安幸福得不完全。沒有誰能輕易就割裂那些屬於妳的完整的過去。阿麗克西斯對埃德情感的不確定讓她踏上了一次尋根的旅程。人們在不確定某事尤其重大的事譬如愛情婚姻是該讓自己稍微離開一個慣處的位置,勇敢走進自己的內心去尋找真實的答案。我想一個人靜一靜,是一句很有必要的話。 
     
    戰爭,麻風病,親情,愛情,孤島,一個大的歷史背景畫面下演繹的始終就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守與承受。“最後,她看不到恥辱,只看到英雄主義,沒有不忠,只有激情,沒有麻風病,只有愛。”“現在一切真相大白,傷口暴露在空氣里,但最後有可能治愈。它們不再羞恥。” 
     
    真正的愛情經過了疾病與健康,順境與逆境,到死才能分離……瑪麗婭和克裡提斯的愛情是那個灰澀佈景里一道耀眼的亮光,穿越了書本身的重量,照亮黑暗的夜。吉奧吉斯接受生活給予的所有不幸和磨難,他的一生充滿了不幸卻始終不曾抱怨,只是默默接過生活遞給他的那些苦難包袱。佛提妮和瑪麗婭的友情,是所有悲傷來臨時都能有所倚靠的堅實後盾,真讓我欣慰。 
     
     
     
    值得一提的是,翻譯得很好的。好讀,有兩三處錯漏於全書也是無大礙的。 
     
    最終,我的遲鈍的神經還是被刺傷了,忍不住就想去剜開我那些一直隱藏著的過去,它們其實多麼微不足道。早該正視並且離開那些老舊的疑慮和無謂的猜測了。

  • 很庆幸,重新翻开《岛》的第一页,平静地读完它,它使我看到了坚定的爱及坚持下来的重生。似乎斯皮纳龙格浮现在现实生活中,自给自足的桃花源,有一种安居下来的冲动,即使是麻风病。喜欢所有在命运面前努力的人们,无论天昏地暗,一切终归于平静,恢复到再正常不过的生活。正如阿里克西斯所想:她已了解了神秘的过去,未来才是她此刻关心的。

    纪念《岛》,纪念所有获得‘心’生的人们,纪念此刻净化的心灵。
  • 买这本书纯属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那逝去的年代,在周身的喧嚣浮华中感受到深沉的爱。中国有个词最能表现这种爱,这就是“大爱无疆”,可能这个故事感动不了部分读者,因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有很多可以与这个故事相媲美,甚至是超越这个故事的让人感动莫名的故事。但是不要忘记,在他国个人主义盛行的时刻,这种大爱是多么缺乏。一本书,一个故事,引发人们的心灵拷问,这就是成功。
  • 那时对于麻风病人们都很绝望,但是如果上苍真的降灾给你,你也无法控制。我要说的是,如果真的患上这种病,伤心与绝望是解决不了任何事的,必须鼓起勇气去面对!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全力以赴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这才是有意义的事。正如许三多说过的,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儿。脸上时常挂着微笑,给人以阳光,也让自己开心一些!
  • 吉奥吉斯护送最亲爱的妻子到斯皮那龙格岛那一幕,那种离别是不会再有相聚的希望,无助又无耐,而又无法真实表达内心情感,让人难过! 
    当吉奥吉斯再次要护送自己心爱的女儿再到那个岛时,我忍不住落泪了,好心疼呀!不舍这个渔夫要再次面临亲人的生离死别! 
    这本书是否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但可以确定的是它这得让我感动落泪!
  • 在甲流肆虐的是时候,看到了《岛》。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慰藉。刚看不多时,以为整本书会很阴郁,很悲伤,很无奈,可当我看完后,才发现我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太狭隘了。在传染病面前,在分离面前,在家族衰落面前,在背叛面前,爱,宽容,理解永远都是处于上风的。以爱的名义,让我看到了令人动容的世界和一群满怀着爱的人们。
  • 这本书就是要人感受到故事中的潸然泪下,然而,真正读了《岛》之后,才感受到书并没有想象中的伤悲。现代人活在喧嚣的尘世中,忘却了那些曾经令我们感受颇深的故事,大概就是这个原因,致使我做出选择,品味这本书。我只能说,母亲掩盖自己过去,是一种很自然地事情,尤其是在对隐私权十分在乎的西方国家。即使在中国,那个孩子会去涉及自己父母的曾经,人世间,孰能无过?而母亲掩盖的过去,也不是自己真正的过去,而是自己亲戚的人生上的瑕疵点。所以,可能对这点事比较失望的
  • 无法想象一个得了麻风病的人,被驱逐到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被世人所抛弃的心理恐惧。 
    文中有太多的人让人敬佩。作为医生,能在那种不发达的时代,义无返顾地去拯救那些谈虎色变的麻风病人,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勇气和坚强的信念。 
    在那个岛上,全是麻风病人,他们被领进这个岛就意味着今生再也没法出去,再也没无见到自己的亲人。当伊莲妮被查出有麻风病被送到岛上去的时候,心里相当难过。我无法接受一个人活生生地与自己的亲人隔绝,永远不能再见。 
     
    身为父亲的吉奥吉斯年复一日的来往与斯皮纳龙格。这是一个常人无法做到的。在那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他无怨无悔地来往于这个岛,不光这岛上有他的爱人和女儿。虽然只是个渔夫,没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却年复一日地坚守着这一分工作。他认为,如果他都不做这件工作,那对于岛上的人来说,就更看不到希望了。 
     
    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不许说“再见”这个词。那是对生命的渴望,那是对未来的憧憬。 
    书中有太多善良的人。的确,让我有点动情,有点感动! 
     
    人们对于未知总是充满着恐慌,只有战胜这一切,才能勇敢地面对一切。 
     
    书中描写到二战时期德国侵略布拉卡的时候,犹为吸引我。人们团结抑制一切侵略行为,人们也在做不做叛徒来保全自己的安全时。我就想到了《南京!南京!》。在那种情况下,没有个人的安全,只有全国的安全。背叛是没有好结果的,背叛的最终结果仍是失去自己的安全。只有团结保护抵抗德国的侵略,才有千千万万小家的幸福。



  •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行小字:“在这个浮华的年代,你有多长时间没有为一个书中故事潸然泪下了?这个风靡欧洲的故事,哀婉悲伤,令人禁不住泪流满面……”在内容简介里边,还有这样的形容,“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

    这么说吧,咱们客观一些,这书确实挺让人感动的,但是要是让整个欧洲都潸然泪下的话,那么欧洲的泪点确实不算很高。抛开对这些推广文字的刻薄评价不说,这书确实比较值得部分在生活中很久没有感动过的读者来读的。

    据说这书最早在欧洲是这样火起来的。名不见经传的的英国女作家维多利亚经英国一档著名的电视读书节目——理查德和朱迪读书俱乐部的推广,立刻大红大紫,后者是一档读书推广节目,堪称大众阅读的风向标。顺路慨叹一下,国内的读书节目,残留的几个也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独地播出的,而在英国,该节目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话说《岛》经其一指,立刻登上英国卫报畅销榜榜首,把《追风筝的人》等时下正盛的书们远远抛在后头,作者也随即闻名整个欧洲。

    

    回到故事本身。这是一个关于麻风病的故事,也是一个有关爱,有关悲伤,有关坚忍的故事。

    麻风病,是一种毁容的慢性疾病。《圣经》中曾有过关于麻风病的记载,斯皮纳龙格的岛民便在人们对《旧约》中对待麻风病人的残酷指示的引导下,与社会保留了一个脐带的关系。渔夫吉奥吉斯负责给岛上的居民运送生活必需品。因着吉奥吉斯的关系,他家四代女性的命运逐步展现开来。

    吉奥吉斯的妻子伊莲妮,是个受人尊敬的老师,在人们不了解麻风病的年代里,非常不幸得了这种病。得病必须隔离,于是被吉奥吉斯亲自送到了斯皮纳龙格岛上,当两个人首次转身走向不同的方向时,他们都没有回头,对未来生活的胆怯和茫然,让他们无暇整理自己凌乱的心情。

    时隔多年之后,当吉奥吉斯的二女儿玛利亚在订婚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皮肤有了变化的时候,磨难再次光临整个家庭。吉奥吉斯和孩子们用了好几年的时间习惯伊莲妮不在的日子,但是这一次高震级地震再次在家里发生。大女儿安娜已经结婚了,但是安娜好像天生就是一个制造麻烦,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人。虽然母亲过早从她人生中失去影响,但是她在抓狂之后,便用不走寻常路的姿态向人生挑战。当她得知玛利亚可能患上麻风病的时候,甚至她的内心里,还隐藏了分量很重的欣喜!玛利亚带着自己的嫁妆去了斯皮纳龙格岛上。在起初的不知所措之后,她用自己的草药开始为麻风病人减轻身体的不适。

    可以说玛利亚还是生逢其时的!

    她生活的年代,逐渐看到了治愈麻风病的曙光!她后来的丈夫带着一种全新的疗法来到了斯皮纳龙格,并且亲手治愈了玛利亚。当玛利亚的生活逐步走向阳光的时候,安娜因为和玛利亚的第一个未婚夫通奸,被安娜的丈夫开枪打死了,留下了据说是安娜和玛利亚第一个未婚夫的孩子——索菲娅。索菲娅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玛利亚夫妇收养,她一度淡忘了自己的身世。在索菲娅执意去希腊上大学前一天晚上,玛利亚夫妇告诉了索菲娅她的身世。索菲娅决绝地离开了玛利亚,并且在此后很久,未曾回到她的家乡。

    索菲娅幸运地遇到了马库斯,但是在他们专攻考古学的女儿阿丽克西斯的眼里,母亲的过去有一个惊人的秘密,而且母亲把这个秘密深深地埋到自己的土壤里,甚至还在上面踏踏实实地踩了很多脚!当阿丽克西斯在自己的人生中迷茫的时候,她想起了回到母亲的故乡,去探寻关于整个家族的历史。

    在探寻中,她找到了家族历史中的爱恨纠缠,她明了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也许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就是玛利亚曾经的一句话,当人生遭遇一次次磨难的时候,永远不要被打垮!

    这个故事,值得读,只是故事的感动程度,远未及“整个欧洲潸然泪下”!



  • 以为只是一本伤情的普通小说,不料是一本让人几度哽咽的书。 
    文字,爱情,凄凉的疾病,令人无限哽咽的生命坎坷,悲伤几度,哽咽几度。 
    在她知道自己再也无望回到丈夫身边,回到两个可爱的女儿身边的时候; 
    当她回头望着脚后跟的那一瞬间; 
    当她看到父亲佝偻的身影的时候; 
    当她遥遥望着近在咫尺却无法跨越的家的时候; 
    当她的希望重新点燃的时候; 
    泪水无数次喷涌而下…… 
     
    不是为了哭泣,是与她同喜,与她同悲!
  •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使人迫不及待地读下去,想要知道后来发生的故事。伊莲妮美丽善良,但在麻风病的折磨下痛苦的死去,她的丈夫吉奥吉斯面对苦难,选择了承担。当妻子死后,他仍然为麻风病隔离区提供供给。麻风病人患上了这种在当时称为不治之症的疾病,本来就很不幸,为什么他们不能享受更好的物质呢?然而,吉奥吉斯的女儿——玛丽娅,也患上了麻风病,玛丽娅为了自己的父亲付出了很多,先是自己的梦想,后是自己的幸福,将自己囚禁于繁琐的家务活中,只要让可怜的父亲幸福。。玛丽娅安静,内敛,为家人着想,当她要结婚时,却不幸患上了麻风病,不得不进入斯皮纳龙格岛隔离区。幸福像泡沫一样转瞬即灭。而她的亲姐姐,安娜,美丽,风骚,一心想逃离家乡,懒惰,不爱干家务,自私。后来嫁了一个富商的儿子,与妹妹的未婚夫有染。当得知妹妹得了麻风病时,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对妹妹没有丝毫的同情,后来,由于安娜自身放荡不羁,不加检点,她的婚外情被丈夫发现,丈夫一怒之下,开枪杀了她。玛丽娅在隔离区时遇到了医生,医生治好了所有的麻风患者,玛丽娅与医生喜结连理,获得了幸福。佛提妮是玛丽娅的好友,当玛丽娅得了麻风病时,佛提妮不顾世俗的偏见,给玛丽娅带去了许多乐趣与希望,有这样的一位朋友,人生足矣!一场由麻风病引出来的故事,亲情,友情,爱情,在文章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有人通过正确的途径来追求它们,有人却像安娜一样误入歧途……
  • 最喜欢玛丽亚,因为她的名字注定了她是一位美丽、善良、正直的女子。麻风病不期而至,残酷而决绝地撕碎了玛丽亚美丽的婚纱。英俊的新郎多情而又薄情,马诺里-这个绝非君子,亦非小人的男人,这个前半辈子都没怎么理智过的男人,在古老的疾病面前表现出了相当的理智。他所有的暧昧的言行举止只是让对方能给出一根导火索,点燃他被动的欲望。一个真正胆小怯懦而又喜欢故作潇洒,招惹是非的人,所以他应该被放逐在空气中。 
    斯皮纳龙格岛,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只是多了一点隐忍的伤痛和无奈。克里提斯-敬业尽责的医生,至情至信的男子与玛丽亚相约在这座灰色轮廓的海岛上,最终带着她走出小岛,带着她走出逆境,带着她到白发苍苍。
  • 买回来一个月后的今天才把它一口气读完,所获得东西我想应该分开了看。 
    我最敬佩的是吉奥吉斯夫妻,丈夫是一个语言不多但有责任有担当的真汉子,而吉奥吉斯夫人,生活饱受病痛的折磨痛却很坚强,夫妻间像他们一样在这样的磨难之下相濡以沫,足矣。整本书我没有如同书中宣传的那样让我潸然泪下,但是在他送他的妻子去岛上是,那种悲凉的心境,足以让人痛彻心扉,为之而流泪。 
    而两个女儿,是年轻人中间的主角,一直以来都不喜欢自私的人,所以在书中不喜欢安娜这个人物,觉得她无耻。但不得不承认作者把这个角色塑造得很好,每种人都需要诠释。而二女儿玛丽娅,一个善良坚韧的女子,心地就和她的母亲一样,包容下一切,看到她也发现自己可能是麻风病,突然就觉得揪心了,以为她回重蹈母亲的覆辙,幸运的是,克里提斯医生是上帝派来拯救她的天使,放下书来我仍然为书中的两位祝福,好人应该得到这样的结果。 
    重新回到旧的岁月当中,一个家庭和其他人组成一个故事,人物的轮廓都很突出,有他们各自出彩的地方。 
    就像书中最后讲到的一样“经过了疾病与健康,顺境与逆境,到死才分离”,这种想法需要我深入骨髓。

  • <岛>书评 
    说实话,初读这本书,有些失望. 
    这本书有四部 
    1先说说第一部.女孩一直都渴望知道自己的来源,恰逢女孩遇到感情问题,她很想知道母亲是怎样找到合适之人的. 但母亲讳莫如深,阿丽克西斯对家族过往一无所知,考古学出身的她偏偏想弄个究竟,于是只身来到母亲的出生地。从那座令整个欧洲谈虎色变的岛屿的每一寸土地,她发现家族三代的命运都与一座孤岛紧紧相连……寻找这个诡异的真相,她走向斯皮纳龙格岛(希腊麻风病隔离区). 从那座令整个欧洲谈虎色变的岛屿的每一寸土地,她发现家族三代的命运都与一座孤岛紧紧相连 
      其实我觉得这一部分,是想对较沉闷的,不知道使自己心情问题,还是作者要做的铺垫,这里基调平缓,缓慢,没有波澜.看到这里“““““`有些失望 
     
    2 第二部分是由母亲的好友来讲述这件事,是全书正文的开始.(终于舒了一口气) 
    这是一个关于麻风病人的故事 
    女孩的曾曾祖母备受尊敬却不幸被麻风病感染的女教师伊莲妮的故事.她被迫离开家乡,前往斯皮纳龙格岛. 
      这部分,作者似乎想强调麻风病人并不是如神经所说的不洁净,通过斯皮纳龙格岛上人们幸福的生活来强调即使身有疾病,但仍有自尊,自由和情谊.反过来通过布拉卡人们的态度来说明他们对麻风病人认识的错误.颇有讽刺的意味.更深刻得来说是精神不灭(我想是的^_^) 
    所以,作者说的道理简单易明,但放在这个背景,就有深刻的含义. 
      这里不得不说 吉奥吉斯(伊莲妮的丈夫),唯一一个往返并知晓岛上与陆上状况的摆渡人,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沉默,内敛——在旁人看来,抑或是他根本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却也深深地知晓,这座离岛承载了太多太多的…… 
      这个人物,我觉得是作者刻画的最精彩的人物,贯穿整部书,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虽然他不是主角 
      这一部分““`怎么说,作者把它描绘得比陆地上的人还幸福,因为这里的人很[真] 
    像我近期看的书都是先黑暗压抑,后希望光明,这里就好像走到结尾(笑),描写恐惧的,我觉得少了一点.无论如何,整本书已经有些气氛了. 
    其实我想,这一切都为刻画吉奥吉斯.因为他是这本书真正让我感动的人,其他我只感动情节,真的,很喜欢这个人物 
      这部分还涉及了一战,但我觉得,这一小部分可有可无,哎,最近的书,非要把战争来当筹码,好像这样会升值似的““`我觉得很无谓,我对这部分没什么感觉,不多说. 
    3转入最重要的部分,是女孩的曾祖母, 伊莲妮两个女儿,安娜和玛丽娅的故事 
    两姊妹勾心斗角, 安娜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而玛丽娅是以父亲为中心的懂事女孩 
    吉奥吉斯做梦也没想到,上帝又一次毫无预兆地抛弃了他。只因那抬脚时的惊人一瞥,母亲的命运无法想象地降临到了善良乖巧的玛丽娅身上。  
      再一次,吉奥吉斯又将亲手彻底改变自己和女儿的生活,希望踪迹全无,沉默是最容易的躲藏方式。他虽然悲痛欲绝,胸口闷得呜咽哭号,却依旧不发一言。这个家最后还是破碎了,永远毁了。死一般的寂静中,吉奥吉斯小心地解开缆绳,护送着玛丽娅向斯皮纳龙格, 
    玛丽娅开始在岛上生活,结局是完美的, 玛丽娅治好病并和医治她的医生开始新的生活. 
    故事的主角是三个女人,每一个都熠熠生辉,即便是安娜这个自私无情的角色也让人无法拒绝,而其间的男人也自有光芒。  
     
     
    不过,我最喜欢还是吉奥吉斯,给我的感觉,就是海枯石烂,也会永远屹立的老人,他的所有品质,有过人的魅力



  • 读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处女作《岛》的间隙,不时会想到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的论述:疾病是生命的阴暗面,是一重更为麻烦的公民身份。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双重的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而另一种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很乐于享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在人生中总有一段时间,每个人都会被迫承认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王国的公民。在我看来,希斯洛普的《岛》完全以此作为小说的背景和分界,书名孤零零的一个字,已经预先建立起了读者心目中与世隔绝的形象。唯一让我没料想到的是,这样一个预先建构起的冰冷和恐怖的意象随着叙述的展开和深入竟然一点点的消解融化了。最终的阅读体验反而是如此地美好。 岛,是斯皮纳龙格岛;病,是麻风病。小说中有段文字介绍说,1903年该岛成为麻风病隔离区。1941年德国人入侵克里特岛,占领到1945年,斯皮纳龙格岛因麻风病人的存在而幸免。1957年该岛被废弃。而麻风病更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疾病,甚至可以与《圣经》一样古老。当无法治愈这种病症的时候,人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遵循《旧约》中对待麻风病人的残酷指示:让他们与社会隔离。通常而言,在麻风病肆虐的时期,它很容易引起社会性的恐慌。在桑塔格的论述中,在麻风病盛行的中世纪,麻风病人经常被看作是一个“社会性文本”,“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的腐败,是道德的一种劝谕,也是腐化的一个象征”。但在这部小说中,似乎是特意规避了这种对麻风病人的历史性叙述。麻风病人作为小说背景存在的时候,似乎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的不安。但有理由相信,这种不安的情绪是作者特意营造出来的,为的是给小说的氛围制造出某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差。小说的叙述基调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温情,一步步不动声色的叙述,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家族的秘史,一个因为麻风病的肆虐而分崩离析的家族,后同样因为这种令人恐怖的病症重新找寻到了失去的希望和生活的动力的故事。 按照巴尔扎克的说法,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是不是正因为如此,家族叙事才成为小说中恒久的母题?追寻一个家族的历史,寻找遥远的过去似乎是解决当前危机的唯一出路。这种奇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依然延续在了这部小说中。年轻的姑娘阿丽克西斯回到了克里特岛,寻找母亲很少提及的家族。老人佛提妮给她开始讲述家族故事的时候说,“我得说,‘我要从最开始讲起’,可其实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开始”,因为“你母亲的故事就是你外婆的故事,是你曾外婆的故事,也是你姨外婆的故事。他们的生活纠缠在一起”。这是一种宿命,不是由某种不可知的迷信决定的宿命,而是因为我们的先辈决定的宿命,“当我们谈到古代历史,我们常常说命中注定——可是我们并不是指不可控制的事情。当然事件可能突如其来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轨迹,但真正决定什么会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是我们周遭那些人的行为,以及那些生活在我们之前的人的行为”。所有我们不断地寻根的欲望都与这种寻根的宿命相连。这种迷人的叙事让我沉浸其中,也让阿丽克西斯沉浸在老人佛提妮的惊心动魄的叙述中。小说的这种迷人的魅力在此刻彰显开来。 显然,复述小说中的故事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不仅仅是涉及剧透,而是因为复述只会破坏小说原汁原味营造出的动人氛围。我更为在意的是书中不断提及到作为重要线索的麻风病。当疾病作为文学的一部分的时候,疾病显然是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而存在的。而疾病作为一种文学的隐喻,无一例外地会被赋予一种道德方面的含义,比如这种疾病会与某种道德上的惩戒相关,比如疾病会带来内心深深地恐惧,并且这种恐惧感会逐渐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在小说中,阿丽克西斯的曾外婆因为麻风病被隔离到了斯皮纳龙格岛,最终死去;随后阿丽克西斯的姨外婆玛丽娅同样因为麻风病隔离到了这个岛上的时候,最终却收获到了她在安全之地无法得到的爱情,并治愈了麻风病离开了这个无形的监狱。而阿丽克西斯的外婆安娜,这个自始至终健康无恙的人,从来没有踏上过岛的人,却因为永不满足的情欲,任性,狂躁,反叛,嫉妒,最后偷情死于丈夫的枪口之下。也许,疾病作为文学的隐喻在这里彰显出了它悖论性的一面:到底什么才是健康的?身体的疾病和心灵的扭曲,哪一种疾病更为严重? 小说中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岛,本来是作为隔离麻风病人的恐怖的象征而存在的。但在小说的叙述中,玛丽娅离开时想到在岛上的生活反而觉得无比的留恋。她把它比作门上没有锁,没有铁条的监狱。她这样想的时候,又想到了从家里来到岛上的那些日子,当然可以肯定在麻风病隔离区生活绝不是她所喜欢的,但是如果当初嫁给了那个一发现她身患病症就退避三舍的爱人马诺里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那会不会是另一座监狱?”“与马诺里共同生活也许是另一种终生监禁,不会比她现在被判到斯皮纳龙格岛好多少”。这是一座令人恐怖的孤岛,但在岛上生活的麻风病人拥有释放心灵的自由和井然的秩序,他们有条不紊地安稳生活,甚至逃离了战争和杀戮,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人身患绝症,也许这就是一座世外桃源。而与此形成 强烈反差的是孤岛之外的世界,那是一个贪婪、杀戮、情欲、争斗、嫉妒、流言和尔虞我诈的世界。 《岛》是一座充满了温暖的爱,明亮的忧伤的孤岛,放逐隔绝了一群没有“病”的麻风病人。孤岛之外,天翻地覆,填满了失序和无常的人生。
  • 《岛》,维多利亚·希斯罗普的小说,据说是另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故事。我不排斥悲剧,其实,往往成为经典的著作大都是悲剧。不过,或许是刚刚读过《追风筝的人》的缘故吧,这部《岛》,我一滴泪也没落,尽管,也为这个故事中几代人的悲欢离合而动容。

    读过《岛》,我对自己说,人生就像一幅画,匆匆忙忙挥洒也好,慢条斯里描绘也好;忧伤的涂抹也好,欣喜的诠释也好;终归是各人有各人的色调,各人有各人的布局。画里有平淡、有浓烈;有温柔,有激昂;有相聚与分离,有欢喜和悲伤。越是看清所有的悲悲喜喜都是构成这幅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越是会感受到生之幸福、生之美好。



  • 我不是一个特别会向他人推荐书的人,只是这本书真的很好。我不是在当当上看到这本书的,很早就买了,最初也只是看中的是世界的人的评论,然后销量,毕竟吧,只有大家才认可的才是好的。我很惊讶这本书竟有这么多的评论了,在我所认识的人里,甚至找不到一个知音。很高兴能够推荐这一本书给大家,其实我只是一个初中生,也许并不懂得那么多的而又复杂的情感在其中,不过至少在我所能理解的范围里看来,这是一本好书。
  • 这是一个岛的故事。

    蔚蓝美丽的爱琴海,忙碌愉快的乡村生活,几代人的生死悲欢在这充满希望的蔚蓝中展开。克里特岛的布拉卡,一水之隔,它的对岸是斯皮纳龙格岛。

    那里曾是荒芜,也曾被土耳其人占领,而现在,那里是一处禁地,一趟旅行的歇脚处。不是运送物资的短暂旅程,而是通往新生活,通往与世隔绝的囚牢,通往孤独而痛苦的生命终结的旅途。命运在这里是轮回的,一个人来到这里的结局是可预见的。生命的终结由生命的诞生来填补;岛屿的兴衰;德军的进驻与离开,这种轮回联系着每一个人。伊莲娜来到这里,葬在这里;多年后,她的小女儿玛丽娅也被遣往这里。咸湿的海风刮过之处,只有风中飞舞的乌黑长发将她与货物区别开。在斯皮纳龙格——麻风病隔离区的开始,是一去不回的旅程的开始。来到这里的人们已被上帝判了死刑,却还须痛苦地停歇或长或短的时间行往自己的最终归宿。

    痛苦,绝望,死亡,谎言,不忠,这些都是这个冗长故事的注脚,而它其中的情感已足够浓黏。每一个人在这里各得其所,一个家族的命运和它的诅咒都是既定的,他们按部就班地上演着自己的生死荣衰。

    上帝似乎从不垂怜这家人,父亲的一生格外悲凉而从无抱怨,美丽善良的母亲伊莲娜葬身在斯皮纳龙格破旧的病床。在斯皮纳龙格几乎一抬眼便可望见彼岸的布拉卡——家,然而人们知道他们永不可再奢求走出去。两个女儿,安娜和玛丽娅在二战硝烟中成长,最终这个固执而勇敢的古老村庄将驻扎其中的德军赶出了家门。安娜高傲而自我,玛丽娅则沉默内敛,如母亲一样。安娜最终如愿嫁入豪门,离开村子,玛丽娅则始终守护着她那已失去了生命中两个最爱女人的父亲。爱情于玛丽娅不真实得如同幻象,它的迅速萌发的结果是因自己被确诊麻风病而付诸泡沫——玛丽娅不仅继承了母亲的性格,也继承了母亲的命运。在斯皮纳龙格的日子里逐渐淡忘这段感情的同时让她更加担忧的是未婚夫与姐姐之间的暧昧。安娜永远大胆放纵,她的美既是天赐,也是诅咒。与玛丽娅的准新郎——安娜显赫丈夫的堂弟,两个同样放纵的心灵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玛丽娅终于健康回家那日,也是“斯皮纳龙格”宣告不复存在那日,安娜被丈夫枪杀。一个女儿的回家,换来一个女儿的永远失去。麻风病与不忠毁了两个家庭。安娜留下的幼女索菲娅由姨妈玛丽娅和姨夫克里拉斯——拯救斯皮纳龙格的英雄收养,他们小心地收起过往,用生命呵护着女孩。索菲娅十八岁离家求学前,这对夫妇向她坦白了一切,包括她真正的家庭成员——麻风病的外祖母,不忠的母亲,谋杀犯父亲或是通奸犯父亲。耻辱使她选择了冷漠残忍的离去,离开这两个一辈子的好人,深深隐埋这段家族过往,并在往后的日子里用一生来追悔自己当时的冲动任性和伤害。

    故事的最后,在女儿和佛提妮的帮助下,她终于坚强地面对了过去。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大部分那段历史的见证人都已逝去,这终于使心灵得以解放的一刻总算不太迟。故事由蔚蓝的海水而生,也终结于这孕育着无数希望的蓝色里。最后,她看不到耻辱,只看到英雄主义,没有不忠,只有激情,没有麻风病,只有爱。

    是的,这个故事最珍贵就在于,即便最悲凉的时刻,也总可望见希望,无论是怎样令人疯狂的绝望,最后沉淀下来的,是爱。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帮助。这本书值得推荐。)

  • 我没有在当当购买这本书,是从堂姐那里借来读的。当看到玛丽亚发现自己的皮肤有异样的时候,我哭了。因为就在前一天,我发现自己的皮肤上有一小块很不起眼的白斑,和母亲皮肤上的白斑很像,我知道这种斑不会传染,也不会对周围的人造成什么影响,唯一的就是有碍观瞻,但人们依然存在偏见,不愿意与有白斑的人接触,而我的男朋友也就是因为这个提出了分手,我不知道自己发病的几率有多高,也不知道真的生病了治愈的几率有多高。但有一点我能确定,那就是我会依旧骄傲的生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下守护我的母亲,我不会介意她将白斑遗传给了我,因为在我眼里她一直都是位美丽、智慧、坚强的女人。无论我今后的人生会因为这种病变成怎样,我都会一直爱我的妈妈,很爱很爱她。

    经常在路边看见一些残疾人或是相貌特殊脸上有疤痕的人,有些路人喜欢用一副好奇的眼神直直的盯着人家看。想想自己,想想玛丽亚,我觉得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懂得对他人的苦难怀有一丝尊重。想想看,当苦难在那些人身上造成难以掩藏的痕迹的时候,那些人该要用多么坚强的心生活啊?!
  • 很感人的一个故事,虽然没有哭,但是心灵真的是被撼动了,现在的我们从书本中知道了战争,瘟疫,动荡,却未曾真正的感受过,更不能体会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当自己知道自己将要何时死亡,那种坦然的面对谁又能淡定自若,劫后余生的欣喜又有谁能真正体会。 
    小姑娘在一次短短的旅途后变了,虽然没有亲身体会,但却能真切感受到那一段尘封的记忆的厚重。
  • 这是一个由悲伤的故事串起来的小说,看完它,感觉好象心里有了一种解脱.当然,所有的小说都写成让人感觉是真实事件的样子,而读者们也真的越来越分不清到底那是个完全真实的故事,还是完全虚幻的,大多数时候,我觉得,虚实参半…因为没有真实经历的人不会无端编出一个有头有尾又有背景的故事…. 
     
    这本书里写了很多有关麻风病的人和事,我不知道整个欧洲的潸然泪下是否与这个情节有关,在此之前我对其也一无所知,如果书里描写的是真实情况的话,那现在算是稍有了解,但我还是不太喜欢有关这些的内容.. 
     
    关于爱情与亲情,里面有太多的无奈与不幸,当然大部分是由于这种疾病带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个别人为的任性带来的,但是所有这些不幸都降临在这一对父女身上实在让人觉得作者有些残忍. 
     
    故事的叙述方式也符合所有悲伤故事的逻辑,插叙和倒叙,最后又回到”现在”.想说一下就是比较赞同最后女孩子这个分开的决定,和那个一句话的字条,”抱歉这样结束.你从不听我说.”很酷很中肯很明了. 
     
    书的介绍说这本书超越了<哈利.波特6>和<追风筝的人>, 前者我只看到3,没看6,不过个人认为不能超越<追风筝的人>, 因为<追风筝的人>更让我震撼,而且我一直在为朋友推荐,也倍受那个故事的感动,个人觉得写作和情节,叙述方式,内容的紧凑程度,都要大大超过<岛>.



  • 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能给这本书打分,但是我确实在当当上买的……

    额……打个满分!

    刚刚拿到这本书,我也刚刚失业。每天的午后,任何天气,任何心情,都是我打开它的理由。略略地翻上几页,记住其中的故事,便成为最大的安慰。

    看了几天后,忽然发现他没有宣传说的那么悲,我也开始失望起来。无穷尽的讲述家庭和人群的故事,每天如此。我是个90后,喜欢传统相声,喜欢京剧,喜欢各种非主流不喜欢的东西……对,我也不喜欢非主流。从不敢对同龄人说我喜欢的东西,我怕他们当我外星人。

    而这本书,几乎看到我忍耐的极限,第一次看完了大半却没涉及进心底,我也就放下了。

    等到大学开学了,上课时闲来无聊就又捧起这本书,继续看着最后100页,才发现,它像一个小小的蒲公英,悄悄溜进我内心深处,在最柔软的地方生根发芽,不知不觉中,早已茂密一片了。

    它不是郭敬明,没有明目张胆的悲伤;它不是韩寒,没有放荡不羁的犀利,它有的,是安安静静的难过和失落,触目惊心的平静。

    那种哭不出来的感觉真难受,以至于我找了悲剧电影电视剧来解放自己。

    这是欣赏郭敬明的悲伤多年后的另一种心情







  • 上了几次书“腰带”当,对那些或横或竖围着书封面小折条上的推荐语已是百般憎恶,可每每去书城还是意志不坚定的跳进“腰带”的圈套。当看到“令整个欧洲都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的宣传语,我的书架上便多了一本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岛》。

    这虽然是以二战为时代背景写的,但在书中看到的不是战火硝烟,不是厮杀掠夺,只是一个家族的爱恨相织,一个特殊群体在绝望中的奋起,一股希望永存的信念。

    希腊爱琴海沿岸有一个叫克里特的岛屿,这岛上有一座宁静的村庄,吉奥吉斯与妻子伊莲妮还有他们的女儿索菲娅和玛丽娅就生活在这座叫布拉卡的村庄里。与布拉卡只有一海之隔的岛那是斯皮纳龙格岛,那里囚禁着与现在“爱滋病”同样恐怖的麻风病人。

    繁花满树,高山上最后的积雪也化成清澈的细流,在那五月初克里岛最美的一天,摆渡为生的吉奥吉斯不得不承受离别之痛把患有麻风病的爱妻伊莲妮送到斯皮纳龙格。初到岛上的伊莲妮精心的装扮着自己的新“家”,用石灰浆把墙刷白,把从家带来的画贴上去,还摆上几件瓷器,用尽自己的爱心像母亲一样照顾学生迪米特里。最后带着那战胜病魔回家团聚的心愿沉睡在岛上。

    几年后,即将要步入婚姻的小女儿玛丽娅,却被命运捉弄染上了和母亲一样的麻风病,悲痛万分的吉奥吉斯又得再次把善良乖巧的玛丽娅送到那个充满了死亡味道的岛上,本已很不幸的玛丽娅却继承了母亲的乐观,她采草药治疗被其它疾病欺负的岛民们,她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孤岛上每个人。不放弃治疗麻风病的克里提斯医生与善良乐观的玛丽娅在接触中互相吸引着,相爱着。也许是希望,也许是爱的力量,最终克里提斯终于研究出治疗麻风病的药物,并成功的治疗了岛上很多麻风病人,包括玛丽娅。

    当玛丽娅既要回到布拉卡与亲人团聚的晚上,她嫁入豪门的姐姐索菲娅与小叔子(玛丽娅的前未婚夫)不道德奸情被丈夫发现并枪杀了她。

    沉默的吉奥吉斯陷入欢喜的悲伤中,像《活着》中放牛的老人那样没有选择权,只有面对和承受一切。

    用粗犷的线条勾勒了小说的情节,可是文中的那份坚强与感动、那份精致与细腻,像高山上积雪化成流澈的细流需要慢慢的领悟。

    被抛弃在斯皮纳龙格岛的人们,他们自己也预料不到哪天就会飞往天堂,但他们不甘像死亡那样沉寂,他们不但动手组装了发电机,便每个人家有了台灯和取暖器,还把岛的主街上破旧房屋的门和窗户粉刷成深蓝色、墨绿色,变成了一排排漂亮的商店,小岛有了自己的商店、理发店、电影院。这里不在只有死亡,他们亲手创造了欢声笑语;除了不能与家人团聚和遭受疾病折磨之外,这里甚至比岛外饱受战乱的人们更另幸福。





  • 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一般,而且外国人名字好难记啊,但是读到100页左右的时候就渐渐被吸引了,一直到读完,让人爱不释手,被女主人公的身世所吸引,为发生在她身上的不幸而难过,被她的坚强所感动,非常好的一本书
  • 总想用温热的语言去赞美,用悲伤的心去祭奠。一本书,开启了一座小岛决绝的往事,几代家族的隐秘历史,连《圣经》中都被嗤之以鼻的毁灭性病种——麻风病。 
     
    从不知道在世界的另一端还有一座曾经称为禁地的斯皮纳龙格岛,那里生活着一批身患绝症的麻风病人,一去不返的旅行,隔海相望的悲痛,简陋的住所,病痛的吞噬,医学的匮乏,绝望的眼神,岛上每个人都有一段心酸的故事。 
     
    如果你想了解《岛》带给我的震撼,请看我的博客!文字虽不华丽,但我却想用自己的文字写下对它的感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4b43000100fnk5.html




  • 人们(或许只是我)生活中常常经历带着希望而去,拎着失望而归的无力。可去往斯皮纳龙格岛的人却不一样。他们甚至都是带着绝望而去的,可是去了之后,大部分人都会改观,尽管他们仍然疾病缠身,尽管他们仍然有痛苦,尽管他们在空间和感情上都被隔离,可是他们发现这里也有他们不曾想到的惊喜。一个似乎是由传说和恐惧组装的死灰之地,竟然处处都散发着生的希望,很坚强,很努力,很决绝的!不得不承认,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得了麻风病几乎算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可是在面对德国纳粹党的侵袭时,他们又是多么的幸运。不禁让人想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给你打开一扇窗!正是因为它(斯皮纳龙格岛)的特殊性,才避免了枪林弹雨的袭击。保存了一块完整的土地。无论面临怎样的境况,只要自己的心态摆正,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没有人能放弃你!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相信那些麻风病人在最初入岛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健康的走出去,甚至是像正常人一样!
  • 看完了全文,故事让我很着迷,我觉得自己好像也身临其境,看着这一幕幕的场景,回忆一幕幕地上演。也许人生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但是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因为人生很短暂,如果心里装着那么多不开心的伤心的事,那是多么可怜悲惨的一件事,虽然别人不一定能帮你什么,但是说出来了就是一种解放,不是吗?
  • 书的介绍的确有点夸张,借用前面朋友的评论:如果欧洲会为这样的故事潸然泪下,那地中海的水就可以淹没地球了 
     
    故事的确说的挺好,一部被麻风病贯穿的家族史,有种感觉作者是学医的,而且研究的就是麻风病.作为一部处女作写成这样可以算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故事还是稍显单薄,以一位母亲对家族史的愧疚来结尾,没能让麻风病这一主题完全的贯穿全书.留给人的思考空间就少了很多,稍显遗憾.
  • 以前看过一部史诗片,讲的是耶酥对麻风病患者的救赎。看到原本健康的人,因为病痛的折磨,身体走了样,形态臃肿、肌肤腐烂、如过街老鼠被人驱赶。心中不免感叹人心的冷漠。有时候热情是伪装出来的,真的涉及到自身利益受到威胁了,真本性就暴露无疑。 
    可对于患者本身,并无过错,可世事如此。 
    即便自己深陷悲惨,如果你不爱自己,不爱生活,还有谁来宽慰呢?
  • 原来一个人的命运是真的没法儿给他下定义的,谁会知道下一步即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就像啊甘说过的那句话一样“life was ***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接着索菲亚真的逃离了养育了的姨妈姨夫的身边,后来她接到她的姨夫去世的一封信,她没有去,只是心里满满的内疚,但又不想被人发现自己的身世,在后来她又收到了她的姨妈去世的一封信,当时,她还是去看了,心里实在是内疚的都不行了,后来她就试着忘记自己以前的身世,以及过去的18年。

    但是,没想到竟然被把自己的一切告诉了自己的女儿,说完了心里舒服了很多,但是还是很后悔当年的不效以及自己的很多过错。

    这是女儿问为什么把自己的一切藏在心底呢?索菲亚说,自己怕别人说自己的母亲是随便的女儿,怕说自己的父亲是杀人犯,怕说自己是她们的女儿。

    可是女儿又回答道,你不觉得你的姨妈跟姨夫的爱情是很伟大吗?你不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令人感动的爱情吗?你不觉得你的姨夫拯救了上千人的性命而骄傲吗?你不觉得你的姨妈自己研究药草,减少了很多人的痛苦,以及一直守在父亲身边的孝顺的女儿吗?你不觉得你的外公把自己的一献给了这个隔离岛,为他们送她们所需要的东西,他解决了得了麻风病患者的一切需求,而这种活儿只有外公才做,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精神啊?你不觉得你的外婆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中而感到自豪吗?她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才子,多么值得敬佩的一件精神啊?难道你不觉得你很荣幸吗?为什么没有领会他们的功德呢?

    这时,索菲亚的心终于被自己的女儿给解开了,为了保守自己身世并掩饰自己而过的胆战心惊的一生,终于得到解放了。







  • 从昨天深夜开始看这本书,断断续续,一直到今天傍晚才看完。

    内容多但不显得冗长,情节清晰,跃然纸上。读完之后,脑子里满满的是那个年代的醇香品行。

    刚开始读并不是很习惯,毕竟二战之间的事离我们太远。

    关于麻风病,那也只是遥远的记忆片段,难以体会亲人割舍,骨肉分离的痛楚。

    而这本书,完完整整的呈现了。不遗余力地。带我们进入的精神世界,也是难以用经历去换取的。

    整个故事以爱琴海畔斯皮纳龙格岛为背景,以麻风病作为线索,曲曲折折的诉说了整个大家族的悲欢传奇。

    在伊莲娜身上,我们能看到的绝不仅仅是母性的光辉,还有她天生的强烈使命感。对教育事业的极度热爱,和对生活的无限追求。即使在她的人生已被刻上毫无希望时。她还是燃起自己对生命的渴望,继续在斯皮纳龙格岛上付出她的一切。她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用爱去回报一切。她装点她的人生。就算是在孤凉的岛上,她也要让香草弥漫。遗憾的是,上天并没有留给她足够的时间来行善施乐。麻风病无情的夺走她的一切。包括她曾引以为傲的事业和家庭。

    她平静的离开,却留给丈夫余生的孤独以及抚养两个女儿的艰辛。我是极其不喜欢安娜的。她的骨子里有很强烈的反叛精神,相片里嘲笑的神情,和对待一切事物的不羁和无所顾忌。她想到的永远只是自己,她的人生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华丽舞台。她是天生娇贵的高傲者,目空一切的支配着所有。而与她恰恰相反的玛丽亚,像伊莲娜一样,有纯朴的品性,想的最多的也是付出和不求回报。即便她后来甚至与母亲有着相似的命运。她有着天下善良女人的所有优点,美丽,端庄,勤劳,朴实。她不抱怨,所以也只有逆来顺受。她像是被牵着走的温顺的羔羊。她用爱心感动着身边的人。所幸的是,她的麻风病对她来说并不就是坏事,反而是莫大的转机。她因此预见了她的余生,也经历了难能可贵的爱情。这亦是经验和珍宝。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那座斯皮纳龙格岛,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有那么井然有序的民主。是什么支持着他们活下去呢?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满足并且渴望获得自由和平等。即使他们要遭遇的是秽人所言的:不洁净的人。这样肮脏耻辱的话语。可是这些仍然没有消磨他们对阳光和爱的渴望。多少人在这里结你婚生子。他们希望走出去,希望摆脱这样尴尬的身份。而最终他们也做到了。其实,人们眼里的地狱。更胜天堂。

    故事有庞大的根系,由一个见证着这个家族成长的老妇人娓娓道来。留给我们的是强大的震慑力和满足感。世间万物,有它亘古不变的定律。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对待生与死的态度。能够豁然开朗,便能洒脱的拥抱这个世界。

    像书中经常提到的:不说再见

    是啊 永远不要放弃对生命的热爱。

    对待真挚的感情 不说再见







  • 伊莲妮是个充满了爱的女人。她是那样深刻地爱着她的丈夫和女儿,爱着她平静却精彩的人生,甚至也深深爱着可能是她获病的源头的那个小男孩。在染上了麻风病后,在斯皮那龙格的日子,对有些人来说像地狱般,可是对这个内心充满爱的女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天堂。于是,她的爱使原本孤僻的小男孩也燃起了希望与激情。每次想到这里,我会由衷地为这个命运可悲却可敬的女人落泪。  
        
      伊莲妮的丈夫吉奥吉斯同样是个可敬的男人。在来往斯皮那龙格和小镇的海上,我仿佛看见了一位黑瘦的老人划着船,仰着头看着岛,眉头紧皱,心里有无限的感情。他爱他的妻子,他爱着两个女儿,尽管安娜的所作所为使他伤心,可是那份血肉相连的亲情从来不会淡。在酒馆里的他,一杯又一杯,可是再多的酒也浇不息心里的苦。  
        
      安娜有错吗?我一直在想。可是,我的结论是,没有。她也是有爱的。她深爱着她的母亲,这点可以从她无数次为母亲寄来的信泪雨滂沱中看出。她的爱,有一些霸道。她爱的是一种新的生活,不愿意永远呆在充满伤心往事的地方。她的爱没有错,唯一的错,就是那一种有些霸道的占有欲吧!可是安娜也有着让人心疼的过去,她的任性显得那么可怜。安娜倒在血泊中的时候,我反而觉得这是一种解脱。她的生命当时已经有些行尸走肉,或许死真的会让她的心里获得暂时的休息。  
        
      索菲亚更是不用说,她的爱,平静祥和,像极了她的母亲。虽然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可是,上苍从不会亏待好人。她来到了斯皮那龙格,看到了她母亲生前的生活。这对她的过去是一种解脱,让她能够直面过去。而那个过去,却是姐姐安娜的伤疤。索菲亚看到了,所以她就可以面对,反而更加自然。同是,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生命中又一个转角——他!幸福的生活终于拉开了序幕。

  • 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读完了这本书,并不觉得书中象美国的书评说写的具有什么悬疑色彩,就是一个家庭四代人因麻风病所引发的悲欢离合,可能没经历过这种生死离别,所以也没感觉到潸然泪下,但书中斯皮纳龙格岛上的重点描写的几个人物,象雅典的岛主,两位医生(名字太长不详细写了),依莲妮,玛利亚等人面对疾病,套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被抛弃,不放弃,虽然被流放到这个距陆地既咫尺之遥又相隔千里的岛上,但他们用自己的信念,努力,勤奋,非但让小岛失去了人间地狱应有的恐怖气氛,反而生活的更加好过陆地上的那些健康人,正是有了这种精神,让人在看书的时候虽然伤感于他们的不幸,可又时时感到希望的存在,我认为这才是本书所传达的最主要的精神. 
    这本书畅销的原因个人认为,第一,作者所叙述的事件在其他作品中更多着墨于病者的悲惨,而本书则强调了不放弃的精神.第二,不管读者目前身处顺境逆境都可丛中得到启示,珍惜现在的生活或振奋精神走出困境
  • 即使生活有再多曲折,我们都应该乐观面对,像玛丽娅如此善良的女孩就应该受到老天的眷顾,而她最终也从病魔的魔掌中挣脱,并且也得到美好的爱情。父亲一生疾苦让人疼惜,难以想象在自己的一生中亲自送两位亲人去那个小岛是怎样的感受,后来又亲眼见证了大女儿安娜因为偷情而被丈夫枪杀的一幕,父亲的一生活得都很坚强。而小岛上的雅典患者带领全岛人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举动也着实让人感动,即使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就算明天就会死去,我们也要把握今日,向着光明美好的方向前进。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曲折动人,令人回味。
  • 以前在书店看到过《岛》这本书的介绍,甚至在书的封面这样写道:“在这个浮华的年代,你有多长时间没有为一个书中故事潸然泪下了?这个风靡欧洲的故事,哀婉悲伤,令人禁不住泪流满面……”加上绝妙的封面上,若即若离的孤岛、海、天空、夕阳抑或是朝阳(开始我会觉得是夕阳更合适这个画面,但是看完整本书我更加确定那是朝阳,迎接新的开始的朝阳)张开双臂的少女、凝视着远方、抑或掩面背对海天一色。没能够引起我太多的注意,甚至觉得更多的是商家的炒作而已。

    也许在这信息时代,书籍爆发的时代读到一本能够让自己愿意坐在这里写点想法的书也真的是一种缘分吧。没有看太多的评论也没有看介绍,不知道为什么就买下这本书用一周的时间读完。期间为故事几度哽咽泪流不止,不止……

    亲情,爱情,友情,残酷的疾病,宽容的度量令人无限哽咽的生命坎坷,悲伤几度,哽咽几度。在这个浮华的年代我们都为什么苦恼着,为什么而烦心着,觉得一点困难都难以承受,可是看看那位老父亲一位沉默寡言的渔夫,他一生遭遇了那么多不幸,却从未抱怨过。而玛丽亚为了自己的父亲差点错失自己心爱的人,佛提妮坚持每周去看自己的好朋友而从未担心过自己被传染上麻风病。整本书都写的很平叙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环节,但深深的让我震撼。真正打动我的是他们彼此的爱那么强烈,经过了疾病与健康,顺境与逆境,到死才能分离…….

    在伊莲妮知道自己再也无望回到丈夫身边,回到两个可爱的女儿身边的时候;

    当玛丽亚回头望着脚后跟的那一瞬间;

    当玛丽亚看到父亲佝偻的身影的时候;

    当她们遥遥望着近在咫尺却无法跨越的家的时候;

    当玛丽亚的希望重新点燃的时候;

    泪水无数次喷涌而下……

    不是为了哭泣,而是被这种平静而强烈的爱所震撼!爱的那么纯洁,那么的毫无保留,在这个浮华的时代真的只能在书中体会到这样的爱!





  • 读英国作家维多利亚&#8226;希斯洛普的处女作《岛》的间隙,不时会想到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的论述:疾病是生命的阴暗面,是一重更为麻烦的公民身份。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双重的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而另一种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很乐于享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在人生中总有一段时间,每个人都会被迫承认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王国的公民。在我看来,希斯洛普的《岛》完全以此作为小说的背景和分界,书名孤零零的一个字,已经预先建立起了读者心目中与世隔绝的形象。唯一让我没料想到的是,这样一个预先建构起的冰冷和恐怖的意象随着叙述的展开和深入竟然一点点的消解融化了。最终的阅读体验反而是如此地美好。  
      岛,是斯皮纳龙格岛;病,是麻风病。小说中有段文字介绍说,1903年该岛成为麻风病隔离区。1941年德国人入侵克里特岛,占领到1945年,斯皮纳龙格岛因麻风病人的存在而幸免。1957年该岛被废弃。而麻风病更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疾病,甚至可以与《圣经》一样古老。当无法治愈这种病症的时候,人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遵循《旧约》中对待麻风病人的残酷指示:让他们与社会隔离。通常而言,在麻风病肆虐的时期,它很容易引起社会性的恐慌。在桑塔格的论述中,在麻风病盛行的中世纪,麻风病人经常被看作是一个“社会性文本”,“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的腐败,是道德的一种劝谕,也是腐化的一个象征”。但在这部小说中,似乎是特意规避了这种对麻风病人的历史性叙述。麻风病人作为小说背景存在的时候,似乎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的不安。但有理由相信,这种不安的情绪是作者特意营造出来的,为的是给小说的氛围制造出某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差。小说的叙述基调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温情,一步步不动声色的叙述,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家族的秘史,一个因为麻风病的肆虐而分崩离析的家族,后同样因为这种令人恐怖的病症重新找寻到了失去的希望和生活的动力的故事。  
      按照巴尔扎克的说法,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是不是正因为如此,家族叙事才成为小说中恒久的母题?追寻一个家族的历史,寻找遥远的过去似乎是解决当前危机的唯一出路。这种奇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依然延续在了这部小说中。年轻的姑娘阿丽克西斯回到了克里特岛,寻找母亲很少提及的家族。老人佛提妮给她开始讲述家族故事的时候说,“我得说,‘我要从最开始讲起’,可其实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开始”,因为“你母亲的故事就是你外婆的故事,是你曾外婆的故事,也是你姨外婆的故事。他们的生活纠缠在一起”。这是一种宿命,不是由某种不可知的迷信决定的宿命,而是因为我们的先辈决定的宿命,“当我们谈到古代历史,我们常常说命中注定——可是我们并不是指不可控制的事情。当然事件可能突如其来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轨迹,但真正决定什么会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是我们周遭那些人的行为,以及那些生活在我们之前的人的行为”。所有我们不断地寻根的欲望都与这种寻根的宿命相连。这种迷人的叙事让我沉浸其中,也让阿丽克西斯沉浸在老人佛提妮的惊心动魄的叙述中。小说的这种迷人的魅力在此刻彰显开来。  
      显然,复述小说中的故事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不仅仅是涉及剧透,而是因为复述只会破坏小说原汁原味营造出的动人氛围。我更为在意的是书中不断提及到作为重要线索的麻风病。当疾病作为文学的一部分的时候,疾病显然是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而存在的。而疾病作为一种文学的隐喻,无一例外地会被赋予一种道德方面的含义,比如这种疾病会与某种道德上的惩戒相关,比如疾病会带来内心深深地恐惧,并且这种恐惧感会逐渐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在小说中,阿丽克西斯的曾外婆因为麻风病被隔离到了斯皮纳龙格岛,最终死去;随后阿丽克西斯的姨外婆玛丽娅同样因为麻风病隔离到了这个岛上的时候,最终却收获到了她在安全之地无法得到的爱情,并治愈了麻风病离开了这个无形的监狱。而阿丽克西斯的外婆安娜,这个自始至终健康无恙的人,从来没有踏上过岛的人,却因为永不满足的情欲,任性,狂躁,反叛,嫉妒,最后偷情死于丈夫的枪口之下。也许,疾病作为文学的隐喻在这里彰显出了它悖论性的一面:到底什么才是健康的?身体的疾病和心灵的扭曲,哪一种疾病更为严重?  
      小说中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岛,本来是作为隔离麻风病人的恐怖的象征而存在的。但在小说的叙述中,玛丽娅离开时想到在岛上的生活反而觉得无比的留恋。她把它比作门上没有锁,没有铁条的监狱。她这样想的时候,又想到了从家里来到岛上的那些日子,当然可以肯定在麻风病隔离区生活绝不是她所喜欢的,但是如果当初嫁给了那个一发现她身患病症就退避三舍的爱人马诺里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那会不会是另一座监狱?”“与马诺里共同生活也许 是另一种终生监禁,不会比她现在被判到斯皮纳龙格岛好多少”。这是一座令人恐怖的孤岛,但在岛上生活的麻风病人拥有释放心灵的自由和井然的秩序,他们有条不紊地安稳生活,甚至逃离了战争和杀戮,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人身患绝症,也许这就是一座世外桃源。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孤岛之外的世界,那是一个贪婪、杀戮、情欲、争斗、嫉妒、流言和尔虞我诈的世界。  
      《岛》是一座充满了温暖的爱,明亮的忧伤的孤岛,放逐隔绝了一群没有“病”的麻风病人。孤岛之外,天翻地覆,填满了失序和无常的人生。
  • 据说,这是一本风靡欧洲大陆,让人怆然而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书本封面上这段小字“在这个浮华的年代,你有多长时间没有为一个书中故事潸然泪下了?这个风靡欧洲的故事,哀婉悲伤……”是吸引我的原因,那些能够触动心魂的故事的确是最近渴望的。

    不过此书,个人认为,那种传说中能够因为哀婉悲伤而风靡欧洲的魅力,未免言过其实,从此层面而言,是失望的,如题,此书担不起这种轰轰烈烈。

    但无疑,这是一本好书。

    首先,译者陈新宇值得称道一番,翻译无可挑剔,那些文字,能够把作者的个人风格完全展露出来,细腻、舒缓、绵长,值得细品。

    这本书,绝非背页所写的,禁地打开,一个融合爱恨纠葛的凄凉故事……,我很怀疑写这段话的人是否有看这本书。全书直到第15章,才略微拉开了那个爱情故事的帷幕一角,那些冲撞心灵的缠绵悱恻,不是作者的风格。

    并非一口气读完这本小说,而是陆陆续续,分了三次看完。看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无法自拔地出现很多年前的一部基诺里维斯的经典电影——《云中漫步》。如同这本书一般,优雅的步调,不紧不慢撩开自己的层层面纱;其中的丰美,需要细细品味。

    地中海风情袭面而来,但它不是意大利,而是希腊式的低调舒缓。如同上品的红酒,淳而后劲十足,直到阖上书页,输出一口气后,抬头看见,酣畅淋漓。

    那些烈日午后的炎炎街道,白墙碧海,无人的小路,不知名的野花和慵懒的猫,才是这本书的主基调。在这个基调下,主角不是爱情,而是希望。经历了战争,经历了圣经中的“不洁净”的人,却始终坚持着希望,不忘记生命中沿途的风景。这是此书的吸引力所在。

    它是圣托里尼,它不是雅典;担不起那强加于身的轰轰烈烈。



  • 笃信第一感觉,如题,人烟气息的希腊便是我认为此书值得一读的第一感觉。 
     
    根据从小接受的关于希腊的一切,我一直认为那里不是人间而是众神的领地,至少,是人类最富神性的栖居地。因而,它在高处遥不可及,凡俗如我只能仰望。 
     
    不是说《岛》这本书推翻了我脑中已有的希腊,恰相反,它给了我惊喜——就像心中那个身影模糊的女神眉目渐渐清晰、亲切……直至令人悦目,悦心。 
     
    书中刚刚开始回溯往事时,关于“宿命”的一段解释迷住了我。它让我感到,“形而上”的希腊其实最人间、最烟火。放大了说,我觉得如何定义宿命其实反映了一个民族对待终极问题——我们从哪来,将去向何处,包括如何活在现下——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像离开枝头飘落树根的叶子,会弥漫,融入那根部最最琐碎的日常里,具化成人们每日如何打理柴米油盐这样所谓的微不足道。 
     
    读书动不动脑,反映在独立思考,偏信会让人错失好书。看了坛子里的帖子,生出些感喟,不吐不快……见谅。





  • 整部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许多事件的发生和进展常是出乎阅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是在常理之中。

    小说通篇有许多精妙的细节描写,如玛丽娅来到和离开“岛”时不同的心情和心理活动,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就将自己的灵魂融入到书中人物的身上,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在亲历那些平凡、真实却刻骨铭心的事情。

    书中记录了四个时代的男男女女的生活和心情,既有高尚也有猥琐、既有坚定也有动摇、既有伟大也有渺小,但对人性的“恶”的揭露最终都是在彰显人性善良之花的美妙与伟大。安娜夫妇是“恶”的代表,自私、狭隘、追逐肉欲直至癫狂,丈夫对妻子的灵魂背叛从漠不关心到怀疑而无力面对、最后在自己的嫉妒心的爆炸中结束了两个人的生命,有胆量杀妻却没勇气自杀的男人真的让人可怜!他们两的悲剧似乎再一次验证了一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

    索菲娅也是一个悲情人物,从她知道自己的生世的那一刻开始,她先是被一个她无法改变却又难以接受的“往事”压得一心要挣扎逃离,而后又为自己对玛丽娅夫妇的“决绝”而懊悔抱恨。虽然后来也有自我拯救,如放弃学业与马库斯结婚,但这其实仍然是她在逃离“过去”,不做她生母那样的女人、不找她生父那样的男人!这也是可悲的,她的人生轨迹彻底的改变了。否则,以其聪慧及能力,她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公众人物也不一定。这也许就是命运的魅力和残酷!但幸运的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权利获得救赎和解脱。阿里克西斯就是索菲娅的救赎!阿里克西斯的心是纯洁的、情是善良的,也许是她作为那段历史的“有关联的非亲历者”的身份,使其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那段岁月的恩怨情仇!她理解了自己的母亲,使其得到了救赎,也使自己得到完整的亲情;她放弃了男友,使双方得到解脱,也有机会寻找自己的真爱!

    当两个女人、一对母女站在船头,看夜幕降临,我,也在一旁默默的祈祷、祝福……



  • 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很喜欢这本有着飘逸封面的书。 
     
    虽然没有像书评上所宣传的潸然泪下。但至少我能感受到一种人性的心灵震撼。 
     
    一个人。是要经历多少生活的磨砺。才能得到如此生命的升华。 
     
    看着吉奥吉斯的默默无闻。我感动于他的人格的坚韧与对爱的执着。 
     
    看着伊莲妮的黯然神伤。我怜悯于她的离别的苍然与余生的孤独。 
     
    看着安娜的高傲不狂。我愤恨于她的不羁与对手足的轻蔑。又悲叹与她仓促而张狂的离开。 
     
    看着玛利亚对希望的追求。我感慨于她面对噩运的坚强与对情感的张弛有度。 
     
    看着索菲亚的绝望隐瞒。我疑惑于她为何如此拒绝谈论她的家庭。那是她的家。所有人都爱她的那个家。 
     
    故事从曾祖父母那辈开始。从曾外孙女的故事结束。恩恩怨怨。交织萦绕。 
     
    也许几千几百年后。斯皮纳龙格依旧突兀地存在。小镇上再没有这个家族故事的流传。他们的后代也无暇想起曾经长辈们烂俗套的故事。但就算是过去的记忆。它们仍旧鲜活地存在过。在它们存在的时日里。它们牵绊着命运的大网。就算没有人记得。它们也曾是多少人心中的感动。 
     
    岛。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命运。我们一生的羁绊。











  • 书终于看完了,可我不敢马上打开笔记书写,过了一晚,第二天起来后还细细想了一遍,是的,我没晕头,我也不能说谎,此书给予自己的心灵冲击只是感动,但,不如评论所言来得震撼。故事情节确实哀婉,可我也没有因此泪流满面,那么,这本风靡欧洲的悲伤故事为何不能引起自己的共鸣?是内心的冷漠?还是过于愚钝理解不了其深刻含义?坦诚而言,我不认为是前者,那么,知识的贫乏该是导致于如此相悖的短见吧?他人的喜爱我无法干涉,于我,直视内心的同时,我很明白地告诉自己,书是好书,可我仅仅只限喜欢而已。

    当然,我非常欣赏书面的设计。淡雅而忧郁的色调令人无限暇想,看过众多评论后,我很想知道这座令人谈虎色变的禁地到底发生了一出怎样的凄凉故事?而倒叙式的述说更让小说充满了悬念,尤其“引子”,我看了不下二十次。说句唐突的话,我认为文中最充满神秘感的莫属于“引子”部分。我很好奇,这位几乎失去知觉的哀伤的女子到底是谁?阿丽克西斯是书中第一个出场的名字,我先入为主地对号入座,这个她是“她”吗?再深入就能明白自己错得厉害;再看,是阿丽克西斯的母亲索菲娅吗?不是;佛提妮呢?也不对。那么,“她”到底是谁?带着疑问,我一路追击。

    在开头部分,索菲娅的字眼一直都不曾出现,所以我特别留意文中出现的人物名称,还有那些错综复杂却又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曾外婆伊莲妮,曾外公吉奥吉斯,姨外婆玛丽亚,姨外公尼可拉斯,然后就是外婆安娜,外公安德烈斯、母亲索菲娅的亲生父亲马诺里,姨外婆的好友佛提妮……很多很多,名字太长,我根本没办法将它们一一记全,而故事发生时间的跨度之长,涉及人物之多,让人不禁惊叹作者如此费心的安排。曾外婆伊莲妮的奉献精神让人敬佩,曾外公吉奥吉斯无奈的沉默令人心酸,姨外婆玛丽亚的无私犹如天使,尼可拉斯的敬业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安娜忠于自己的情感是无可厚非,但其过激行为已经严重伤害到身边深爱自己的人,而其过于自私的狭隘却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同情;母亲索菲亚无权选择自己的人生,而在真相大白之际,她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掩盖这一段难以启齿的往事,却因此引发女儿阿丽克西斯的不满与好奇,这也就是女儿阿丽克西斯为什么会在自己的情感出现危机时,极需从母亲对婚姻的选择与看法乃至于其身上寻求答案。

    因为对历史的空白记忆,三代人的家族传奇与爱恨纠葛让我看得稀里糊涂,人犹如坠在云雾中分不清方向。更抱歉的是,我感受不到因疾病不得不两岸两隔的切肤之痛,麻风病在脑中的记忆也仅作为一种传染病的代名词。不敢造次,我特意翻开字典,找到了相关的解释以填补这份尴尬的空白。麻风,俗称“癞病”,一种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麻风杆菌,患者皮肤发生红斑或结节,知觉丧失,毛发脱落与指节烂掉。麻风病在我国早已杜绝,所以,我所能感受到的也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只不过,字典的正面描述还是让自己毛骨悚然。同时,我忽然想到了多年前的SARS,当年的轰动那是历历在目,那么,麻风这种在当年可以说是绝症的传染病又是令人怎样的后怕也就可想而知了。

    故事的经纬跨度确实很大,在我还细细玩味那不为人知的历史时,文章忽然峰回路转,我们重新回到了现实中。随着阿丽克西斯的进一步深入,封尘多年的往事最终为一一揭开,恍然大悟之时也感叹作者写作手法上的用心良苦。只不过,对于安娜的结局,感觉还是过于匆促。既然丈夫安德烈斯在最难以容忍的一刻忍住了愤怒,既然他想以一种更加理智的方式解决妻子安娜与堂弟马诺里的出轨,那么,安为什么会在盛怒之际冲动地掏出手枪?鲜血是止住了真言,不也同时埋葬了自已的一生?也许正因为这样的结局才能影射出索菲娅身世的悲惨,玛丽亚的博爱形象才更为突出吧?而安娜最终也因为自己的自私与冷漠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试想想,人的一生是何其短暂,我们又怎能由着自己的性子随意挥霍?题外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还以为会出现权贵的庇佑以及官官相护之类的插曲,毕竟这在现实那是比比皆是屡见不鲜的事实,而不曾想到,安德烈斯一直都没获得自由,最后还是孤独地病逝在监狱里。

    还有那座名叫斯皮纳龙格的孤立小岛,虽然因其特殊用途为人排斥在外,可在我的理解上,除去病痛的折磨不堪忍受之余,说句很不恰当的话,我反倒觉得这座小岛更象一处桃源盛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彼此间团结互助,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后期到来的一批雅典的有为人士。我不知道这一出是史实还是作者的杜撰故事,总感觉它的巧合恰恰给予了人们无限的憧憬。吉奥吉斯对于患病中被迫隔离的妻儿长期的不离不弃令人感动,伊莲妮、玛丽娅、娥必达的坚强不息,还有玛丽娅与尼可拉斯的患难见真情,他们的劫后重逢更让人慨叹真爱无敌。也正因为书中始终透着一种新生希望,才令自己对于这出悲剧少了落泪的冲动,当然,与此同时,对于生命,也多了一 份新的认识。



  • 故事是从一个热爱考古的年轻女子阿丽克西斯开始的。一直以来,她发现,妈妈,索菲亚,似乎总是过分守护着自己的过去,不仅掩埋了自己的根,还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结结实实。终于,她有机会去看看妈妈出生的地方,这次旅行比起与所情乏味男友游历博物馆更让她血脉喷张。

    麻风病,曾一度让世人恐慌的三个字是这本书鲜活的故事源头。囚禁麻风病人的小岛矗立在爱琴海中,咫尺的海却严格划分出了天堂与地狱,岛上的麻风病人常年累月的默默的舔舐着被世人所抛弃的日子,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的小岛上有着正常社会该有的一切。

    索菲亚的历史是由一个家族好友讲述的。这个家族的二个女人曾经生活在囚禁岛上,索菲亚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心灵孤岛上,她隐瞒了她的历史。

    阿丽克西斯的曾祖母因麻风病生活在早期的囚禁岛上,生活条件恶劣,最终沉眠于小岛。她的丈夫对她有着深深的爱,一如既往的用小船给岛上运送物资,能保证一周与爱妻见上一面。

    当时她有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个安娜,一个玛丽亚。安娜生性脾气暴躁,爱慕虚荣,一心想逃离这个被诅咒,不洁净的家。玛丽亚生性善良,死心塌地守着自己的父亲和家。安娜顺利嫁入当地的豪门,但是很快她就爱上了丈夫的表弟马诺里,一个常年漂泊在外,把自己家产全部赌输的表亲。在一次家庭聚餐中,马诺里对玛丽亚一见钟情,开始冷落安娜,追求玛丽亚。单纯的玛丽亚以为自己得到了圣洁的爱情,但也收获了姐姐安娜的仇恨。

    即将步入婚礼殿堂的前一周,玛丽亚发现自己感染了麻风病,婚礼被迫取消。在父亲的陪伴下,巨大悲痛的玛丽亚来到已经繁荣的囚禁岛,开始了黯淡无光的新生活。两次将至亲送到这里的痛苦并没有把坚强的父亲压倒,他还要继续运送物资,也是为了能每周见一次自己的女儿。

    安娜向婆家坦白了自己母亲和妹妹的事情,于是,两家断绝了往来。安娜继续与马诺里偷情,并生下一个女儿,索菲亚。玛丽亚顽强地与麻风病抗争的同时,与主治医生产生了浓浓的爱情。最终,科技和医疗手段战胜了麻风病,痊愈的玛丽亚可以回家了,这个小岛关闭了。安娜的偷情最终被丈夫发现。就在玛丽亚回家的那天,丈夫开枪打死了她,自己入狱,几年后,死在狱中。马诺里不知去向。

    索菲亚成为了孤儿。刚好,玛丽亚和医生婚后没有孩子,就收养了小小的索菲亚。被隐瞒事实真相的索菲亚,在上大学离开家的前一天知道了全部的家事:自己居然是麻风病的后代,朝夕相处的不是亲生父母,母亲的不忠,父亲死于狱中,最有可能是生父的马诺里却不知去向,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索菲亚离开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活生生的脱离了玛丽亚夫妇。索菲亚在自己做母亲之后,深深理解了玛丽亚夫妇对自己的爱,可是她自己一直无法面对。

    在阿丽克西斯的帮助下,她勇敢的直面自己的家族,用广博的爱去理解自己的家事;她勇敢的面对自己,理解了自己,接受了自己,终于,索菲亚用自己的力量走出了心灵孤岛。

    这部小说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通过祖孙三代人经历的故事让读者饱尝了从生活被毁,又被重建,爱情被毁又重生希望的爱恨纠葛,让读者知道了:“人们需要未来,即使没有把握这会带来什么。”



  • 一座绝望的岛, 
    一座永远没有返还之路的岛。 
    从那里回望,可以望见家乡,就一水之隔,一箭之地。 
    但永远无缘再次踏上家乡。 
    这种味道,是一个心愿,是那些人百般纠缠,难以了结的心愿。 
     
    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座岛上。二战期间,整个欧洲大陆烽火连天,硝烟四起。战争,毁灭,人心惶惶。但是在希腊的爱琴海边,一座与陆地仅一水之隔的名叫斯皮纳龙格的小岛,荒凉竟也平和,仿若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 
    吉奥吉斯,唯一一个往返并知晓岛上与陆上状况的摆渡人,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沉默,内敛——在旁人看来,抑或是他根本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却也深深地知晓,这座离岛承载了太多太多的…… 
    还记得那一次,要送去岛上的,不是政府发放给斯皮纳龙格的物资,不是那些被雅典驱弃的麻风病人,而是他的妻子——备受尊敬却不幸被麻风病感染的女教师伊莲妮。他身体紧绷、僵硬,试图努力克服激动的情绪,但心还是被悲伤给击倒了,哀伤深不可测,但仍一如既往地,像之前的上千次一样,载着妻子去了那个再也没有归路的岛上。 
    从此以后,吉奥吉斯家的“我们”不再有了,“伊莲娜”只是他可以叫唤的名字,无法触摸,相见只是为了痛苦的离别。多少年过去了,女儿们长大成人,幸福只需临门一脚。但是吉奥吉斯做梦也没想到,上帝又一次毫无预兆地抛弃了他。只因那抬脚时的惊人一瞥,母亲的命运无法想象地降临到了善良乖巧的玛丽娅身上。 
    再一次,吉奥吉斯又将亲手彻底改变自己和女儿的生活,希望踪迹全无,沉默是最容易的躲藏方式。他虽然悲痛欲绝,胸口闷得呜咽哭号,却依旧不发一言。这个家最后还是破碎了,永远毁了。死一般的寂静中,吉奥吉斯小心地解开缆绳,护送着玛丽娅向斯皮纳龙格——那一去不回的旅程驶去。 
    任谁也没想到,这把年纪的吉奥吉斯竟然可以等到那个历史性的夜晚。上帝仿佛突然醒来一般,记起了这些被他遗忘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离岛的人们。这一次,吉奥吉斯坐在合欢树下,大口地抽着烟,守候着他的女儿从地道里出来。可等了好久也没见到玛丽娅的身影,也许有什么事耽搁了,他惊慌起来。终于,玛丽娅从黑黑的半圆形地道里出来了,向他跑来。他感受着女儿丝一般的头发拂过自己粗糙的皮肤,一声不吭。 
    这位终其一生都仿佛木讷的老人,在离开这座岛的最后一刻,突然想起了妻子,就像他最后一次见到她时的样子,这一刻,他是这么的怀念她,连女儿回到他身边带来的快乐也忘了。 
    或许,正因为承受的磨难太深,太沉,太透,绝望的从容是最好的方式。这是吉奥吉斯——一个不得不往返于岛陆之间的人——的不动声色的史诗!






  • 一座绝望的岛, 一座永远没有返还之路的岛。 从那里回望,可以望见家乡,就一水之隔,一箭之地。 但永远无缘再次踏上家乡。 这种味道,是一个心愿,是那些人百般纠缠,难以了结的心愿。  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座岛上。二战期间,整个欧洲大陆烽火连天,硝烟四起。战争,毁灭,人心惶惶。但是在希腊的爱琴海边,一座与陆地仅一水之隔的名叫斯皮纳龙格的小岛,荒凉竟也平和,仿若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 吉奥吉斯,唯一一个往返并知晓岛上与陆上状况的摆渡人,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沉默,内敛——在旁人看来,抑或是他根本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却也深深地知晓,这座离岛承载了太多太多的…… 还记得那一次,要送去岛上的,不是政府发放给斯皮纳龙格的物资,不是那些被雅典驱弃的麻风病人,而是他的妻子——备受尊敬却不幸被麻风病感染的女教师伊莲妮。他身体紧绷、僵硬,试图努力克服激动的情绪,但心还是被悲伤给击倒了,哀伤深不可测,但仍一如既往地,像之前的上千次一样,载着妻子去了那个再也没有归路的岛上。 从此以后,吉奥吉斯家的”我们”不再有了,”伊莲娜”只是他可以叫唤的名字,无法触摸,相见只是为了痛苦的离别。多少年过去了,女儿们长大成人,幸福只需临门一脚。但是吉奥吉斯做梦也没想到,上帝又一次毫无预兆地抛弃了他。只因那抬脚时的惊人一瞥,母亲的命运无法想象地降临到了善良乖巧的玛丽娅身上。 再一次,吉奥吉斯又将亲手彻底改变自己和女儿的生活,希望踪迹全无,沉默是最容易的躲藏方式。他虽然悲痛欲绝,胸口闷得呜咽哭号,却依旧不发一言。这个家最后还是破碎了,永远毁了。死一般的寂静中,吉奥吉斯小心地解开缆绳,护送着玛丽娅向斯皮纳龙格——那一去不回的旅程驶去。 任谁也没想到,这把年纪的吉奥吉斯竟然可以等到那个历史性的夜晚。上帝仿佛突然醒来一般,记起了这些被他遗忘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离岛的人们。这一次,吉奥吉斯坐在合欢树下,大口地抽着烟,守候着他的女儿从地道里出来。可等了好久也没见到玛丽娅的身影,也许有什么事耽搁了,他惊慌起来。终于,玛丽娅从黑黑的半圆形地道里出来了,向他跑来。他感受着女儿丝一般的头发拂过自己粗糙的皮肤,一声不吭。 这位终其一生都仿佛木讷的老人,在离开这座岛的最后一刻,突然想起了妻子,就像他最后一次见到她时的样子,这一刻,他是这么的怀念她,连女儿回到他身边带来的快乐也忘了。 或许,正因为承受的磨难太深,太沉,太透,绝望的从容是最好的方式。这是吉奥吉斯——一个不得不往返于岛陆之间的人——的不动声色的史诗!
  • 书中人名比较多,记得曾经也读过一本书,读到兴起自己化了家族关系图。这本书,看到后面,就一直很想知道,那个母亲究竟是哪一个人物。是趋炎附势的安娜,还是历经坎坷不知是否能得到幸福的玛丽娅,亦或是还会再出现哪个人物?读到最后不禁反复回头去看那个坚持隐瞒历史的母亲的名字,看到最后,才明白了一切。

    首先感到欣慰的是,善良单纯的玛丽娅能够得到幸福。书中开头的描写,是玛丽娅被迫离家的情境,让人心伤。再看到医生对她的求爱和她被迫的放弃时候,内心柔软心疼,为她祈祷得到幸福。那样一个女子,那样一种生活,那样一份坚持,那样一颗心。

    整本书和上,感觉一段家族历史的沉淀。不可否认,故事跨越的年度大,横贯了一个家族三代人,直到第四代人来索求真相。

    不知道斯皮纳龙格的存在是真是假,书中描写的真实度有多少。只是庆幸,该得到幸福的人,都得到了。

    读这本书,看到书评“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读过不少小说,这本书目前还没有让我“潸然泪下”。如果说它有震撼,我想:关于斯皮纳龙格的生活,那种咫尺天边的伤痛,那段历史上因为无知而造成的伤害,应该是震撼的理由吧,或者说,换个词:负罪感。

    毕竟是作者的处女作,驾驭语言的能力或者情节架构的组织,这里不赘述了。

    能得到幸福,让我最终欣慰。生活中苦难已如此多,让我们都多点幸福。

  • 作者维多利亚 希斯洛普(英)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斯皮那龙格的小岛,这个名字曾经多么令人毛骨悚然。因为在这个岛上居住的都是被迫遣送到这里的麻风病人,他们和正常人的世界就隔了一道海,那里就是布拉卡。麻风病人的孤独无奈,家人的悲伤,让人觉得那么无助。斯皮那龙格又像是每个人心中的小岛,孤独无助,像是那隐秘在索菲亚心中的秘密,那么令人好奇,却又触及不到。

    小说以阿里克西斯探寻家族过去为切入点,通过佛提妮讲述了这个家族的悲欢。伊莲妮是个有爱心的老师,被自己的学生传染麻风病。但她完美的人格,对教育的热爱,让她在斯皮那龙格受人敬仰。她的宽容让她没有嫉恨这名学生,反而像母亲一样呵护他。这么完美善良的人,却早早离开这个世界。似乎作者在说,生活有时就是这么不公平。

    小说的人物较多。伊莲妮的两个女儿安娜(丈夫安德列斯,情人马诺里,女儿索菲亚–主人公阿里克西斯的母亲),玛利亚(丈夫克里提斯)。丈夫吉奥吉斯。还有很多其它人物。

    斯皮那龙格这个小岛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地方,外界的人害怕它,觉得它像是人间地狱。麻风病人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这里,但最后又舍不得离开。它又像是世外桃源。二战并未入侵这个小岛,是麻风病毒保护了这个岛。多么有趣,麻风病人并没有在这里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他们在这里有社会,有政治选举,有亲情友情,有敌人,造谣者,嫉妒狂。这里有电影院,有咖啡,有玫瑰花。读者都似乎想去看看,多么神秘的快乐。在这里,麻风病人不用担心被别人称为“不洁净”的人, 虽然遭人厌弃,但他们自得其乐。这是本部小说最深刻和讽刺之处。仿佛在向人述说,疾病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战争。玛利亚和圣母同一个名字,似乎她来到这个岛上,意味着岛上的人会获得解救。克里斯提对玛利亚的爱,促使他研制了治疗麻风病的药物。“爱可以改变一切”——玛丽亚在到岛上之后才认识到马诺里是一个浮夸的人,她若嫁给他,过那样不踏实的生活还不如来到这个岛上。

    这本小说是我读过的小说中,最喜欢的之一。我要强烈的推荐给大家,和它比起来《灿烂千阳》的文学水平就是**。《岛》无论从构思,文笔,和内容,都堪称完美。从中我懂得了怎样的老师才能幸福,怎样的爱情才是真爱,怎样的亲情让人难以割舍(患了麻风病的玛丽亚在岛上和父亲分别时,父亲不顾一切的抱住女儿,宁愿自己也上这个病住到这里来),怎样的友情至深至诚(佛提妮没有厌弃玛丽娜即使怀孕,经常来岛上聊天讲述外面的事给她听)。故事交织着亲情,友情,爱情。也引导人们用更开阔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比如:安娜与生俱来的任性和自私,是无法改变的。本性和教养哪个更重要?这个世界很多人们没有力量克制自己的本性,作我们希望看到的完美的人。阿里克西斯劝母亲索菲亚不要对曾经父母的忘恩负义自责不已,其实她的养父母玛丽亚已经原谅了她。人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和自己,要像前看,珍惜自己已有的一切。要学会包容这个世界,包括狠你的人,你才会迈向幸福,否则你将永远讲自己囚禁在心灵的某个孤岛上。

    这部小说让我理解了一些世界上比较复杂的一些东西,也让我知道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尤其是宝贵的亲人和朋友。不要让他们生活在你冷落的孤岛上!平凡的生活就是完美的生活本身!





  • 作者带着冷静的眼睛和平静的心灵讲述着离奇伟大的情感故事 
    原本怀疑它让人“潸然泪下”的能力 
    很留意的观察书中字里行间传达的情感 
    故事是不断深入的,看了不到一半已经让我欲罢不能 
    它的魅力在于它的离奇 
    它的永恒因为对于情感的执着和忠诚 
    故事中充满了激情,充满了辛酸,也充满了遗憾 
    但幸运的是 
    故事没有像开始一样一直重复下去 
    命运有的时候是可以自己掌握的 
    再柔软的人也可以拥有选择的权利 
    如果选择不了生存的空间 
    那么就选择生存的方式吧 
    整个故事中最深厚的是爱 
    当看到幸福最终垂青于善良的玛利亚时 
    在看到苏菲亚最终悔恨于年轻时候的冲动当着女儿泪流满面时 
    我还是被作者近似平实的语言感动了 
    整个家族几代人的感情纠葛告一段落 
    留给观众的是对亲情、友情、爱情的重新审视 
    看一本书 
    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影子 
    是不是哪个角落有自己似曾相识的片段 
    不要让故事中的悲剧在现实中上演 
    毕竟故事的结局算是完美的 
    或者说是不完美中最完美的结局 
    爱!是永恒的!












  • ——读维多利亚&#8226;希斯洛普《岛》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把别人的悲伤当新闻,记者们似乎更加无耻,竟然经常把“苦难”当作自家媒体的机遇,连篇累牍都是灾难即使救助和灾后的积极重建,几乎看不到他们对受难者的心灵关怀。久而久之,我们竟然形成这样古怪的想法:灾难不可怕,因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2010年以来,我们看见或听到大多的悲伤,王家岭矿难、连续的校园凶杀、玉树大地震、富士康员工的“12连跳”等等,灾难接二连三,有天灾有人祸。在惊恐与愤怒之后,我们终归沉寂。毕竟那都是别人的悲伤,不可能在我们心理投下久远的阴影。北京的“天上人间”被摧毁,深圳的“海上皇宫”被拆除……但是,这个时代奢侈享受极度娱乐的病毒仍然没有清除,歧视贫困与疾病的高墙依然坚固。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其历史小说《双城记》的开头,写了这样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面前有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这部小说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实际思考却是是英国的现状。他认为,革命前夜的情绪,可能会因为一些无关重要的事件突然爆发。

    革命就是摧毁,是对政权的摧毁,也是对人性的摧毁;疾病也是摧毁,是对肉身的摧毁,也是对精神的摧毁。英国当代作家维多利亚&#8226;希斯洛普的小说《岛》,讲述了一个离我们有些遥远,却又令我们无比沉重的故事。这里有伤心,但没有摧毁;有最悲凉的情节,但没有悲哀的绝望;有生离死别的痛,也有深情厚意的爱……这里的每一个悲痛,都让人潸然泪下。

    故事起止于1903年到1957年间的希腊克里特岛海岸以北的斯皮纳龙格岛,该岛当时是希腊的麻风病隔离区,

    麻风病,这个令全世界谈虎色变的魔鬼,与爱情、友谊、家庭交织一起,在被禁闭的斯皮纳龙格岛,闪耀着低徊、哀婉、沉痛的人性之光;岛之外,爱琴海上的布拉卡小镇,人们饱受战争的残酷,也承受着等级制的桎梏以及麻风病的阴霾。布拉卡这个貌似自由的世界,时刻被死亡笼罩。而被禁闭在孤岛人们,由于船工吉奥吉斯、医生克里提斯的往来,而看到了健康的希望。他们相互传递温暖,始终追寻着希望。终于有了那一天——离开斯皮纳龙格岛。

    最让我感动的是吉奥吉斯,他的妻子伊莲妮原本是个教师,不幸感染麻风病。吉奥吉斯亲自把她和她的学生迪米特里送到岛上。不久,她去世了。此时,他的长女安娜成了农场主安德列斯的妻子,但因为害怕安德列斯家族知道自己的身世,她疏于和父亲的往来。多年后,他的次女玛利娅在即将成为安德列斯堂弟马若里的新娘之际,意外发现了麻风病症状。吉奥吉斯在巨大的悲痛下,又一次把自己的亲人送到斯皮纳龙格。分别的那一刻,这个沉默如山的父亲对她说:“玛利娅,勇敢些。我明天还会来,如果能够,你来看我。”我想,此刻他的悲痛一定呼啸如海。

    在岛上,玛利娅像母亲当年那样热心帮助别人,同时也接受别人的帮助。希腊作家卡赞特扎基斯说,如果我们不想让世界陷入混乱,我们就要释放困于心中的爱。若干年后,“痊愈”的消息来临,许多人的心情居然是难于言说的复杂。玛利娅对她最好的朋友佛提妮说,我们有可能痊愈,但我好像更烦。与一般人不同,玛利娅最大的烦恼是离开斯皮纳龙格以后,还能不能经常见到克里提斯?她与马诺里的爱情被毁灭后,又被克里提斯重建。患者和医生,女人和男人,一个曾经心如死灰,一个始终内敛从容;一个念于家庭,一个追随恋人……一场看似不动声色其实激情澎湃的爱情,在缓慢而压抑的气氛中牵扯着读者的神经和泪腺。

    与斯皮纳龙格关联的所有人都希望忘记自己的过去,可是,即使你把爱琴海上空最明亮的颜色涂在脸上,让人间欢乐写满你的现在的日记本,在你感觉幸福终于来了的时候,你却突然得知,你现在的母亲原来是你的姨妈,你真正的母亲早已因不忠而惨死在父亲枪下,并且你真正的父亲也未必是那个开枪的男人,而可能是那个酿成悲剧却又逃遁的人……安娜的女儿索菲亚被父辈的历史困住了。这时,她能做的是什么?离开或永远的讳莫如深?小说以阿丽克西斯对母亲紧锁过去的疑问开始,以她母亲索菲亚25年来第一次泪眼婆娑结束。作家在这场关乎灵魂的解密中,让阿里克西斯毅然离开她的男友埃德,并坦言:没有爱,我承认。

    我少年时,亲眼见过麻风病群体,其身体之畸形不堪描述;成年后,我亦体验过咫尺天涯的煎熬,其痛苦同样不堪言说。《岛》的迷人之处,是它写出了人间的盼望。比如吉奥吉斯,作为丈夫他失去了妻子,作为父亲他的两个女儿,一个患上麻风病,一个被女婿枪杀。破碎的家庭,歧视的目光,都没有把他逼至绝望。因为他有爱,爱伊莲妮、爱安娜、爱玛利娅,爱克里特也爱斯皮纳龙格。

    我们这个时代的不幸之一,是快乐太多欢愉太少,欲望太多梦想太少,肆意太多自由太少。因此,当我们的欲望逐渐满足时,居然发现幸福没有同 步。或许我们需要一次揪心的痛,以使我们记住悲伤的模样,拯救我们被肉身胀没的灵魂。可是,我们拿什么来记忆?我想,《岛》就是这个时代最适合我们的书。

    2010-6-4http://blog.sina.com.cn/shuranyoumeng



  • 如此感动,一生用自己的爱去呵护自己的家庭:无助的父亲、专横的姐姐还有幼小无知的小外甥女;如此感动,一生中的坎坷不幸下没有低下头,终于因为坚强和理性得到真爱;如此感动,即使是在患病而被隔离的时候,还牵挂着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爱人而不是自己。

    那个容纳着上百个麻风病人的斯皮纳龙格岛上发生的一切,足以让我们感动。在那个麻风病还无法医治的时代,他们用热爱生命的热情,构筑起甚至比不拉卡更好的生活。在他们被人们遗弃、被疾病宣告死亡的时候,他们用极大的热情来构筑他们生命的欢歌:办理医院、开酒馆、学校,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报纸、电影院。医院是他们的希望所在,医院的医生也最好地完成了他们神圣的天职,他们不仅抚慰了所有患者的心灵,最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努力让麻风病终于成为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为了更好地管理他们自己,他们成立了政府,选举了自己喜爱的领导人;而他们的领导人也没有让他们失望,直到岛上的居民全部治愈离开后,一直在推动着居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岛》告诉了我们一个坚强的女性玛利亚,在她的母亲因麻风病去往斯皮纳龙格岛时,她默默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苍老的父亲和任性的姐姐都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姐姐出嫁到富贵人家后她更专心照顾父亲,直到她发现自己也得了麻风病。在岛上她纯朴的天性和勤劳的品德仍然在延续,她容纳了岛上的所有人,她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别人的生活增添色彩。在岛上她终于找到了她的真爱,那就是帮她治好病的医生克里提斯,经历生活的磨难和疾病的摧残,通过两个人不懈的努力,两颗真诚的心终于融合在一起。

    索菲亚想掩藏这一段对她来说是耻辱的故事:爱慕虚荣的母亲、最终死在监狱的父亲;而最终她终于理解了人生不是耻辱、不忠和麻风病组成,而是渗透着真爱和理解。女儿埃里克西斯从了解她母亲以至她母亲整个家族的故事得到了启示,最终把握了自己的未来。而我们通过索菲亚、埃里克西斯还有慈祥的佛提妮,记住了永远的玛利亚。


  • 对于岛,总认为那是心灵的避风港。没有灯红酒绿的喧嚣,只有简单的生活,人与人间纯朴的真情。可是,斯皮纳龙格却不是充满人们憧憬的岛,它收留着被世人遗弃的麻风病患者,填满的是孤独与死亡。而当夜深人静,我的情感被它牵索着时,我的心一直揪着,连呼吸也变得异常沉重。

    麻风病,这几个字于我而言并不陌生。脑子依然记得第一次去麻风病康复疗养院时,那些曾遭受这疾病扭曲的身体,还有那双渴望外人关心的眼神。当时心真的很震撼。而事实上,尽管来之前已熟知这一切,但同行的中还是有很多人内心难以接受这一幕。当然,在我没看此书前,我并不知道此病的过去,所能想象也就是一种会让身体变畸形,或者更严重让患者丧失行动能力的疾病。却从未没想到最初的麻风病患者就像艾滋病一样,被人排斥、遭人遗弃。即便众人知道一般生活接触不是病毒传染途径,但内心却依然异常的排斥与患者的一切接触。

    而故事的是始于阿丽克西斯发觉母亲在守护一个过去,守护一个秘密。处于婚姻爱情的迷惘之中正无法抉择的阿丽克西斯,决定回来爱琴海的布拉卡,去那座名叫斯皮纳龙格的荒凉小岛,去打开母亲尘封的过去……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居然是一处禁地,一处令布拉卡、爱琴海,甚至整个欧洲都谈虎色变的禁地,更是母亲的禁地。禁地打开,一个融合爱恨纠葛的凄凉故事怆然铺展,一曲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徐徐打开,一个遥远悲怆的尘封话题被再次重启……

    一水之隔便咫尺天涯。当吉奥吉斯把善良的妻子送往这座岛屿时,即便是万般的思念,却只能两眼相视。目睹着自己的爱人在病毒的侵蚀,生命逐渐枯萎,直至死亡。我不知道这个沉默的男人内心有多么的哀伤。可生命的无常并未休止,连唯一相依为命的女儿玛丽娅也从他身边夺走。可幸的是这个见证了岛的生死悲欢的老人最终还是等待到希望之光。

    如今,我们这些生活在物质充裕的局外人,也许,难以深刻体会到这个故事真正的那种伤痛。但言外之意却能告知自己要更加珍爱身边的人,一辈子很短,不要等失去了才学会珍惜。那一刻,为时已晚,后悔莫及了。


  • 玛利亚出生在平凡的家庭里,可她友好,纯洁,善良。生活中一点点细节就能让她感到自己无比幸福。她有爱她的父母和骄傲跋扈的姐姐,她时常会问父亲吉奥吉斯关于那座岛的事情,因为父亲是唯一一位穿梭在岛与路间的人。可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命运会与这座绝望之岛紧紧相连。 
    那个夏天的早晨,玛利亚和姐姐哭泣着,哭声大得都能传到街上,她们的母亲要被父亲送到彼岸那座没有返还之路的岛上,也许女孩们此时还不能明白母亲的离去意味着什么,只是屋里再也没有母亲的气息,母亲的温暖。她们待在屋子里,望着模糊而熟悉的背影,远去。 
       从那一天起,屋子里再也没有了“我们”, “我们”被重新定义。坚若磐石的家被几乎不敢想象的脆弱代替了。玛利亚此后的生活异常简单:上学,做家务,等待,仰望。她总是耐心的等待着母亲寄来的简短的信,或是娴静的站在母亲的照片下慢慢回想从前的记忆。 
       长大的玛利亚对母亲的离去显然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也开始追寻自己的幸福。那时幸福离玛利亚只有一足之遥,然而上帝又抛弃了她。母亲悲惨的命运同样降临到自己身上。当她一步步走上父亲的船时,每走一步都是一种刺痛,痛的不是肉体而是心情。温暖的海风,百里香的香味吹拂,这般浪漫的风景却只有她一人独行,没有亲人的温暖。彼岸是一去不回旅程的开始。 
       也许连时间也舍不得带走她的幸福,也许上帝在云端眨了下眼,总之,奇迹发生了。玛利亚完完全全的康复了。她可以离开这座岛有一个新的开始,但这意味着她在岛上的生活将被一扫而空。不知道为什么,当自己最后看一眼这条街道时强列的不舍之情几乎令她晕倒,回忆一桩桩在脑海里翻滚,交叠,碰撞。那段时间里建立的特别的友谊,节日里庆祝时的激情,看最新电影时的快乐,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带来的满足以及想到母亲曾与病魔斗争的坚强勇敢。时间仿佛静止不动却挥不去那些朝露镀造的流年。四年前玛利亚恨透了斯皮纳龙格岛,它夺走了她所有的幸福,死亡也会好过在这座岛上的无期徒刑。可是现在,她在这里得到了最宝贵的东西,是曾经不被人知晓却真切的盛开在彼岸的美好;可是现在,她在这里拥有了最珍惜的情感,是战胜恐怖病魔时散发在彼岸的人格的芳香。可是现在,她在这里,片刻间不想走…… 
       容纳一世的淡忘的感伤,在时间和希冀的研磨下逐渐风化为一枚蝉翼的书签,珍藏在感情的底层,心灵的最深处,永久,永久……

  • ——读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岛》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把别人的悲伤当新闻,记者们似乎更加无耻,竟然经常把“苦难”当作自家媒体的机遇,连篇累牍都是灾难即使救助和灾后的积极重建,几乎看不到他们对受难者的心灵关怀。久而久之,我们竟然形成这样古怪的想法:灾难不可怕,因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2010年以来,我们看见或听到大多的悲伤,王家岭矿难、连续的校园凶杀、玉树大地震、富士康员工的“12连跳”等等,灾难接二连三,有天灾有人祸。在惊恐与愤怒之后,我们终归沉寂。毕竟那都是别人的悲伤,不可能在我们心理投下久远的阴影。北京的“天上人间”被摧毁,深圳的“海上皇宫”被拆除……但是,这个时代奢侈享受极度娱乐的病毒仍然没有清除,歧视贫困与疾病的高墙依然坚固。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其历史小说《双城记》的开头,写了这样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面前有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这部小说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实际思考却是是英国的现状。他认为,革命前夜的情绪,可能会因为一些无关重要的事件突然爆发。 革命就是摧毁,是对政权的摧毁,也是对人性的摧毁;疾病也是摧毁,是对肉身的摧毁,也是对精神的摧毁。英国当代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小说《岛》,讲述了一个离我们有些遥远,却又令我们无比沉重的故事。这里有伤心,但没有摧毁;有最悲凉的情节,但没有悲哀的绝望;有生离死别的痛,也有深情厚意的爱……这里的每一个悲痛,都让人潸然泪下。 故事起止于1903年到1957年间的希腊克里特岛海岸以北的斯皮纳龙格岛,该岛当时是希腊的麻风病隔离区, 麻风病,这个令全世界谈虎色变的魔鬼,与爱情、友谊、家庭交织一起,在被禁闭的斯皮纳龙格岛,闪耀着低徊、哀婉、沉痛的人性之光;岛之外,爱琴海上的布拉卡小镇,人们饱受战争的残酷,也承受着等级制的桎梏以及麻风病的阴霾。布拉卡这个貌似自由的世界,时刻被死亡笼罩。而被禁闭在孤岛人们,由于船工吉奥吉斯、医生克里提斯的往来,而看到了健康的希望。他们相互传递温暖,始终追寻着希望。终于有了那一天——离开斯皮纳龙格岛。 最让我感动的是吉奥吉斯,他的妻子伊莲妮原本是个教师,不幸感染麻风玻吉奥吉斯亲自把她和她的学生迪米特里送到岛上。不久,她去世了。此时,他的长女安娜成了农场主安德列斯的妻子,但因为害怕安德列斯家族知道自己的身世,她疏于和父亲的往来。多年后,他的次女玛利娅在即将成为安德列斯堂弟马若里的新娘之际,意外发现了麻风病症状。吉奥吉斯在巨大的悲痛下,又一次把自己的亲人送到斯皮纳龙格。分别的那一刻,这个沉默如山的父亲对她说:“玛利娅,勇敢些。我明天还会来,如果能够,你来看我。”我想,此刻他的悲痛一定呼啸如海。 在岛上,玛利娅像母亲当年那样热心帮助别人,同时也接受别人的帮助。希腊作家卡赞特扎基斯说,如果我们不想让世界陷入混乱,我们就要释放困于心中的爱。若干年后,“痊愈”的消息来临,许多人的心情居然是难于言说的复杂。玛利娅对她最好的朋友佛提妮说,我们有可能痊愈,但我好像更烦。与一般人不同,玛利娅最大的烦恼是离开斯皮纳龙格以后,还能不能经常见到克里提斯?她与马诺里的爱情被毁灭后,又被克里提斯重建。患者和医生,女人和男人,一个曾经心如死灰,一个始终内敛从容;一个念于家庭,一个追随恋人……一场看似不动声色其实激情澎湃的爱情,在缓慢而压抑的气氛中牵扯着读者的神经和泪腺。 与斯皮纳龙格关联的所有人都希望忘记自己的过去,可是,即使你把爱琴海上空最明亮的颜色涂在脸上,让人间欢乐写满你的现在的日记本,在你感觉幸福终于来了的时候,你却突然得知,你现在的母亲原来是你的姨妈,你真正的母亲早已因不忠而惨死在父亲枪下,并且你真正的父亲也未必是那个开枪的男人,而可能是那个酿成悲剧却又逃遁的人……安娜的女儿索菲亚被父辈的历史困住了。这时,她能做的是什么?离开或永远的讳莫如深?小说以阿丽克西斯对母亲紧锁过去的疑问开始,以她母亲索菲亚25年来第一次泪眼婆娑结束。作家在这场关乎灵魂的解密中,让阿里克西斯毅然离开她的男友埃德,并坦言:没有爱,我承认。 我少年时,亲眼见过麻风病群体,其身体之畸形不堪描述;成年后,我亦体验过咫尺天涯的煎熬,其痛苦同样不堪言说。《岛》的迷人之处,是它写出了人间的盼望。比如吉奥吉斯,作为丈夫他失去了妻子,作为父亲他的两个女儿,一个患上麻风病,一个被女婿枪杀。破碎的家庭,歧视的目光,都没有把他逼至绝望。因为他有爱,爱伊莲妮、爱安娜、爱玛利娅,爱克里特也爱斯皮纳龙格。 我们这个时代的不幸之一,是快乐太多欢愉太少,欲望太多梦想太少,肆意太多自由太少。因此,当我们的欲望逐渐满足时,居然发现幸福没有同步。或许我们需要一次揪心的痛,以使我们记住悲伤的模样,拯救我们被肉身胀没的灵魂。可是,我们拿什么来记忆?我想,《岛》就是这个时代最适合我们的书
  • 面对真相, 我们通常无能为力; 了解那真相所付出的代价, 就像是了解爱要人付出的代价, 有时大到无人愿意承受… 
    “过去”这个斗篷, 以感觉为补丁, 以象征符号为丝线,缝制而成. 大部分时候,我们所能做的, 就是把斗篷披在身上; 或在我们挣扎着前进时,把它托在身后. 但事事皆有原因, 皆有意义, 每个人生, 每份爱, 每个行动, 感觉, 想法, 都有其理由和涵义. 都有开始, 都在最后发挥作用. 生活中最睿智的东西莫过于失败, 最清楚的东西莫过于悲伤.
  • 这本书不至于像宣传语所说的那样“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至少对我这个哭点很低的人来说,直到看完最后一页合上书,也没有掉下一滴眼泪。但这个故事是感人的,我用了一个晚上+一个早上的时间一口气读完,玛利亚的经历固然令人唏嘘,但她仍然是幸运的;由始至终,她的身边都不缺少理解和信任她的人——亲人、朋友、爱人。这种平凡到常常会被我们忽略的情感却是那么的珍贵和有力量,让人即使身处孤单的小岛多年,也不至于对人生、对爱绝望放弃。
  • 读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处女作《岛》的间隙,不时会想到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的论述:疾病是生命的阴暗面,是一重更为麻烦的公民身份。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双重的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而另一种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很乐于享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在人生中总有一段时间,每个人都会被迫承认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王国的公民。在我看来,希斯洛普的《岛》完全以此作为小说的背景和分界,书名孤零零的一个字,已经预先建立起了读者心目中与世隔绝的形象。唯一让我没料想到的是,这样一个预先建构起的冰冷和恐怖的意象随着叙述的展开和深入竟然一点点的消解融化了。最终的阅读体验反而是如此地美好。

      岛,是斯皮纳龙格岛;病,是麻风病。小说中有段文字介绍说,1903年该岛成为麻风病隔离区。1941年德国人入侵克里特岛,占领到1945年,斯皮纳龙格岛因麻风病人的存在而幸免。1957年该岛被废弃。而麻风病更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疾病,甚至可以与《圣经》一样古老。当无法治愈这种病症的时候,人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遵循《旧约》中对待麻风病人的残酷指示:让他们与社会隔离。通常而言,在麻风病肆虐的时期,它很容易引起社会性的恐慌。在桑塔格的论述中,在麻风病盛行的中世纪,麻风病人经常被看作是一个“社会性文本”,“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的腐败,是道德的一种劝谕,也是腐化的一个象征”。但在这部小说中,似乎是特意规避了这种对麻风病人的历史性叙述。麻风病人作为小说背景存在的时候,似乎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的不安。但有理由相信,这种不安的情绪是作者特意营造出来的,为的是给小说的氛围制造出某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差。小说的叙述基调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温情,一步步不动声色的叙述,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家族的秘史,一个因为麻风病的肆虐而分崩离析的家族,后同样因为这种令人恐怖的病症重新找寻到了失去的希望和生活的动力的故事。

      按照巴尔扎克的说法,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是不是正因为如此,家族叙事才成为小说中恒久的母题?追寻一个家族的历史,寻找遥远的过去似乎是解决当前危机的唯一出路。这种奇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依然延续在了这部小说中。年轻的姑娘阿丽克西斯回到了克里特岛,寻找母亲很少提及的家族。老人佛提妮给她开始讲述家族故事的时候说,“我得说,‘我要从最开始讲起’,可其实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开始”,因为“你母亲的故事就是你外婆的故事,是你曾外婆的故事,也是你姨外婆的故事。他们的生活纠缠在一起”。这是一种宿命,不是由某种不可知的迷信决定的宿命,而是因为我们的先辈决定的宿命,“当我们谈到古代历史,我们常常说命中注定——可是我们并不是指不可控制的事情。当然事件可能突如其来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轨迹,但真正决定什么会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是我们周遭那些人的行为,以及那些生活在我们之前的人的行为”。所有我们不断地寻根的欲望都与这种寻根的宿命相连。这种迷人的叙事让我沉浸其中,也让阿丽克西斯沉浸在老人佛提妮的惊心动魄的叙述中。小说的这种迷人的魅力在此刻彰显开来。

      

    显然,复述小说中的故事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不仅仅是涉及剧透,而是因为复述只会破坏小说原汁原味营造出的动人氛围。我更为在意的是书中不断提及到作为重要线索的麻风病。当疾病作为文学的一部分的时候,疾病显然是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而存在的。而疾病作为一种文学的隐喻,无一例外地会被赋予一种道德方面的含义,比如这种疾病会与某种道德上的惩戒相关,比如疾病会带来内心深深地恐惧,并且这种恐惧感会逐渐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在小说中,阿丽克西斯的曾外婆因为麻风病被隔离到了斯皮纳龙格岛,最终死去;随后阿丽克西斯的姨外婆玛丽娅同样因为麻风病隔离到了这个岛上的时候,最终却收获到了她在安全之地无法得到的爱情,并治愈了麻风病离开了这个无形的监狱。而阿丽克西斯的外婆安娜,这个自始至终健康无恙的人,从来没有踏上过岛的人,却因为永不满足的情欲,任性,狂躁,反叛,嫉妒,最后偷情死于丈夫的枪口之下。也许,疾病作为文学的隐喻在这里彰显出了它悖论性的一面:到底什么才是健康的?身体的疾病和心灵的扭曲,哪一种疾病更为严重?

      小说中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岛,本来是作为隔离麻风病人的恐怖的象征而存在的。但在小说的叙述中,玛丽娅离开时想到在岛上的生活反而觉得无比的留恋。她把它比作门上没有锁,没有铁条的监狱。她这样想的时候,又想到了从家里来到岛上的那些日子,当然可以肯定在麻风病隔离区生活绝不是她所喜欢的,但是如果当初嫁给了那个一发现她身患病症就退避三舍的爱人马诺里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那会不会是另一座监狱?”“与马诺里共同生活也许是另一种终生监禁,不会比她现在被判到斯皮纳龙格岛好多少”。这是一座令人恐怖的孤岛,但在岛上生活的麻风病人拥有释放心灵的自由和井然的秩序,他们有条不紊地安稳生活,甚至逃离了战争和杀戮,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人身患 绝症,也许这就是一座世外桃源。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孤岛之外的世界,那是一个贪婪、杀戮、情欲、争斗、嫉妒、流言和尔虞我诈的世界。

      《岛》是一座充满了温暖的爱,明亮的忧伤的孤岛,放逐隔绝了一群没有“病”的麻风病人。孤岛之外,天翻地覆,填满了失序和无常的人生。

  • 就像看完一部电视剧,把《岛》这本书看完了,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这座岛,有它独有的魅力,让我看到了关于亲情,关于爱情,关于生命的故事和感动!

    (一)关于亲情 麻风病犹如死亡之神给那座岛带去了黑暗!当伊莲妮发现自己得了麻风病后,吉奥吉思悲痛欲绝送妻子去斯皮纳龙格岛,还是孩子的安娜和玛利亚沉浸在失去母亲的悲痛中…吉从此扮演着母亲和父亲的双重角色,而玛丽亚从小就懂得体恤父亲,一生都在认真地照顾他,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而反过来吉也一直钟爱着女儿,当生命中又一个重要的女人患了麻风病,他是那么地绝望,好在彼此间浓烈的亲情一直让他们相互鼓励着,支撑着,直到女儿幸运地离开那座岛,父女团聚……我感动了,这是怎样浓厚的亲情,怎样善良的一对人儿,他们都默默无闻地牵挂着对方,看到彼此幸福自己就会快乐,即使曾经绝望过,亲情始终是黑暗时光里最温暖的一道风景!

    (二)马诺里和克里提斯,曾经说爱玛利亚的两个男人,一个在她最美丽,最健康的年华里相遇,一个在她生命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候出现……一个用离开告诉了她原来幸福如此之短暂,承诺如此之无用;一个用守候和守护来证明真爱的存在……当然玛利亚的确苦尽甘来,她是幸运的,幸福的!同事吉对伊的爱情也另我感动,这个老渔夫一生都在用默默无闻来爱着妻子……而安娜的死在我看来并不悲惨,是她触犯了道德的底线,她不懂什么是爱,什么叫尊重…当她被安德烈斯击毙的瞬间,我长长嘘了口气……为了老渔夫,为了安德,为了玛利亚。

    (三)如果说麻风病曾经摧毁了某些人的生命,那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它带来的更多的是生命的意义!病痛的折磨的确让被隔离到时候斯皮纳龙格岛的人失去了重生的愿望和意志,但是对生的渴望在他们的心里也深深扎根着!在岛上人们开始新生活,为了新生活不断努力着,岛民们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医生努力寻求治疗的方案直到真的成功……对生命若没有那么深的信念,在面对了那么多失败以及战争带来的恐惧时,他们不会坚持那么久,不坚持就没有最终的胜利!就像红军长征了二万五千里路似的,麻风病终于不再使人们恐惧了!广场上那庆祝太让了感动了,一群群热爱生活,真爱生命的人聚集在一起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 今天中午刚刚拿到手,下午三个小时一口气读了70多页。(顺便说一下,书的质量不错,手感好,尤其喜欢那个封面) 
       即使还没有完全切入正题,但是在读的过程中心里还是暖暖的,柔柔的感觉。不知不觉被吸引住了!回到寝室第一句就对舍友们说:“太好了,这书没买错。” 
       作者笔法细腻,特别喜欢其中的人物表情刻画和景物的描写。 
       译者也有很深的功底,让我抛开了以前一读外国小说就会莫名其妙的心理压力。 
       可以看到,作者通过一个故事(特别是对麻风病的关注)向我们传达了爱,“没有不忠,只有激情,没有麻风病,只有爱”。也正是这样充满了爱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我们吧! 
       我的感动才刚刚开始—-就像书中的故事一样。



  • 和我们看到的所有有关《岛》的简介一样,故事从阿丽克西斯开始,她为了挖掘母亲身后不为家庭所知的“大秘密”,以此来验证自己所谓的爱情是不是爱情为开头,通常会让人误认为母亲背后有一段曲折又离奇的疯狂爱情故事。其实,看完书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样的简介有多么傻。这种傻和作者写这个故事以阿丽克西斯开始铺垫一样的傻。难道从营销的角度只有爱情才能才能畅销吗?

    而我认为,这本书最大成功点不是在于什么家族传奇,什么爱恨纠葛,而是象《出版家周刊》所评价——“重启了那个遥远的,令世界谈虎色变的话题”——对,就是麻风病!

    在中国古代对麻风病虽也恐惧,但远不及西方写到《圣经》——这本所有基督教徒的红宝书里去那样令人恐慌。我所有对麻风病的认识,还停留史诗般的圣经电影的片段,以及梁羽生小说人物金世遗的形象中,因此对很多人而言,麻风病是一个遥远、陌生、恐怖又凄惨的碎片。

    而《岛》,向世人揭开了麻风病隔离区的神秘,那里并不像世俗所想象的那样肮脏、绝望、充满死亡的恐怖气息,而是比拥有健康身体的人更勇敢、坚强和宽容。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已经腐烂的双手重新开创着生活,将一无所有、条件恶劣的人间地狱变成了充满关怀与温暖的幸福小镇。健康虽然被剥夺了,可生活依然在继续,正如同释迦摩尼所说娑婆世界——堪忍。而这,让我们这些拥有健康的人多么汗颜。尤其是拉帕基斯和尼克拉斯两位伟大的医生,如果他们不称为佛,试问还有谁是佛,我五体投地。

    这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而其次,就是关于佩特基斯一家的命运。是的,真实的世界中从来不是充满爱心的人就能拥有完美人生的,不必哀伤,生活本就如此。

    故事还是值得一看的,假如作家能够更成熟一些,不是以无病呻吟的所谓爱情为噱头,别扯到阿丽克西斯那么远,调整一下入题方式,那情节应该能更紧凑,节奏感更强,更精彩。

  • 多年来,阿丽克西斯发觉母亲总是过分守护着自己的过去,不仅掩埋了自己的根,还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结结实实。阿丽克西斯决定打开母亲尘封的过去。她来到爱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纳龙格的荒凉小岛。这是一处禁地,一处令布拉卡、爱琴海,甚至整个欧洲都谈虎色变的禁地,更是母亲的禁地。禁地打开,一个融合爱恨纠葛的凄凉故事怆然铺展,一曲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徐徐打开……

    就是这么一段话,让我买了那本名叫《岛》的书,开始了一段奇幻的旅程,开始了和斯皮纳龙格以及麻风病的纠缠。我为故事里那个家庭牵动,为岛上的人和事而颤抖。那样一群人,生活在与正常人隔海相望的小岛,因为麻风病别误解,被放逐,甚至差点被消灭,却又因为麻风病免遭世界大战的荼毒。岛上的人带着等死的绝望前行,却又把那座岛变成了现代、文明、积极并且温情的地方。看来的确让人唏嘘不已。

    《岛》是一座充满了温暖的爱,明亮的忧伤的孤岛,放逐隔绝了一群没有“病”的麻风病人。孤岛之外,天翻地覆,填满了失序和无常的人生。

    故事终于要到结局,前几个晚上看到深夜一点都不肯放下,今天快到结尾的时候却不敢看了。因为这两天它带给我的思考太多太多。我在想,为什么苦难总是发生在善良而坚韧的人身上,是命运真的以残忍为乐吗?看到被秋风扯落的树叶,我有点明白。苦难,很多种人都会遇到。只是那些善良并坚韧的人让故事有了继续讲的意义,让世界有了继续微笑的勇气。麻风病,是一个隐喻,代表了很多,我们有没有那么一道见不得人的斑痕,有没有保护自己、帮助朋友,让生活继续甚至更为精彩的勇气和魄力?

    好想踏上斯皮纳龙格,那个1930年成为麻风病隔离区,1941年德国人入侵却在它的面前却步,最终1957年被废弃的小岛。走在那些曾经充满着苦难和绝望却又极尽繁华过最终归为枯萎的土地上,对心灵会是一种强烈的涤荡吧……



  • 看这部小说,我一滴泪都没有。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心肠狠毒? 
    但是我觉得真的很好。 
    很真实。 
    在发烧被留院观察的时候,更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麻风病人的生活和生存,原来并不是很多人想想一般。 
    这本书总是留着那些希望,在最黑暗最痛苦的时候——希望依然存在。 
    美好是永存的,并且将会赢得幸福。 
    我相信。 
    尽管幸福从来都不展示它长久的一面。 
    但是幸福的确存在。 
    坚信它。追求它,才能拥有。
  • 其实这本书并不像介绍那样,让人潸然泪下,可能是中西文化差异吧。但我觉得,它确实是本值得看的好书。故事围绕主人公一家展开,可怕的麻风病是一家人半个世纪的梦魇。

    渔夫把自己的妻子送到隔离麻风病人的小岛,过程中没有哭天抢地,却让人感觉到什么是悲痛欲绝。渔夫的感情没有通过眼泪让读者直观的见到,却以另一种方式带入,甚至是压入人心。

    可悲伤并不是主旋律,麻风病人的勇于面对现状和改造自己的家园,才是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最动人的场景。甚至岛的另一边,岸上人们抵御德国侵略的坚决也让我受到鼓舞。

    渔夫把最贴心的小女儿玛丽亚送上岛,婚礼之前,一切天崩地裂。可玛丽亚顶住了,生活还要继续,而且会越来越好。岛上,美丽的姑娘认识了沉稳的医生。真挚的感情甚至可以超越被人们视为魔鬼的麻风病。

    一切的一切,充满希望。朴实自然。虽然故事的结尾好人大多都拥有了幸福,看似落俗,但这个幸福作为读者的我,那么期盼的。


  • 令人爱不释手的书.绝妙的封面上,若即若离的孤岛.海.天空.夕阳抑或是朝阳.张开双臂的少女,凝视着远方,抑或掩面背对海天一色.令腰封显得多余. 
    四月的爱琴海,大风不在刺骨,空气中有了微妙的变化.大地暖和过来,紫色的春银莲,淡粉的兰花绽开了花朵.候鸟过完冬天,一路从非洲飞回,飞过克里特岛.每个人都在迎接季节的变化,热切期盼的温暖现在要来了,可是空气中还没有什么明显的征兆.战争的铁蹄正神不知鬼不觉地袭来. 
    如今一切都归于平寂,时间真是一个背负过于沉重的老人,谁能想象得到,这温柔浪漫的爱琴海曾经也是如许凄然残酷的战场,无法拒绝,只能承受. 
    英伦式的节制与从容,如润物细无声般的令人潸然泪下,绝非令人嚎啕大哭之作.


  • 这是四个女人的故事。从曾祖母伊莲妮,到阿丽克西斯,她们继承了同一般的容颜,也传承了同一般的品质。她们表面安宁,内心汹涌,她们总是带着不愿人知的隐秘,却都勇敢的选择走向阳光。是的,“这里没有耻辱,只有英雄主义;没有不忠,只有激情;没有麻风病,只有爱。在与世隔绝的一隅,她们追寻着朦胧的希望,和在彼此间传递的温情。 ” 
    在这个故事里,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生死也是平凡的。但是,作者用清淡的笔触却描绘出了在那个麻风病谈虎色变的年代里克里特岛另外一种风情。很难想象这只是一本处女作品。节奏的把握,故事的铺开,都很有功力。 
    我喜欢文章的结尾,她说,一切都将会在阳光下。一切伤口都会愈合。
  • 岛——斯皮纳龙格岛,一个当时让人闻之色变的岛屿,记录了2代人的悲伤!

    当时的麻风病,让很多家庭支离破碎!爱人分别、孩子被隔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无限期,余下的一辈子只能隔着大海,眺望对岸小岛上一个个黑色的背影!

    为什么心地善良的两母女,不能和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爱人守候在一起?两母女相隔十几年,分别患了麻风病,来到缠绕这个家族的“墓地”!可幸的是,女儿最后麻风病痊愈,最终找到真心相爱的人,可是在这个过程,小女儿何尝不是受到很多身心的折磨!本来好好的订婚,因为这个鬼病给没了,未婚夫既然和自己的姐姐发生婚外情。当小女儿病愈,回家的那天,姐夫知道姐姐的出轨,把姐姐枪杀!这样的家庭伦理悲剧,在哪个小说中会出现?!

    很沉重的小说!善良的母亲死了;贪婪的姐姐嫁了却远离自己本身的家族;继承母亲善良的小女儿,本来一直好好守在父亲身边,可是却踏上母亲的宿命,本来有一段很好的婚姻,却因为这个宿命而打破…

    其实,除了这三个女人的悲剧,最最最悲剧的也许就是父亲!从十几年前看着爱人离开,到现在两个女儿的际遇,让这个老人身心偏题鳞伤!如果说三个女人可悲,那这个男人就是无辜、无奈!

    这本书标榜让整个欧洲潸然泪下!坦白说,我看完不至于所谓潸然泪下,但是无可否认,确实让我久久不能自已!整个思绪都陷入这个无奈又沉重的深渊!

  • 麻风病。在这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世上还有这种病的存在。一战时期的希腊,得了麻风病,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无药可治,而且会通过某些途径传染。人们遵循着《旧约》里对待麻风病人的残酷指示:麻风病人,无论是男人,女人,甚至小孩,都应该与社会隔离。因此,就有了斯皮纳龙格这个让整个欧洲谈虎色变的禁地,就有了这样一段充满悲伤与苍凉,又不失乐观和坚强的感人故事。

    神秘的面纱渐渐揭开,我们看到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被隔离岛上的生活和正常人的生活几乎没有区别,整座岛就是一个社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日子一样过得井井有条,而且,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没有歧视,没有偏见。可以看出,他们尽力让自己过得像个正常人一样,只是,空气中多了一些悲凉的意味。这是一定的,岛民们的日子屈指可数,谁都明白。他们一直在和死神、和自己作着艰难的搏斗。这里死去的人太多了,就连身后的孤独,都成为一种奢侈。他们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好好地,有尊严地活着。

    吉奥吉斯,克里特岛上无数渔夫中的一位。我觉得他是一种象征。他负责运送刚刚查出病情的麻风病人和政府物资到隔离区,弥补一下做渔夫的微薄收入,因此他成为连接克里特与斯皮纳龙格的唯一纽带。作者对他着墨并不多,可是他给我印象最深。他似乎永远都沉默着,绝少听到他说话。就连痛哭,都是无声无息的。这个人物身上所承载的,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和承受的。对他来说,生活中只有苦难,少有其他。先是把自己心爱的妻子送进隔离区,并在不久后彻底地失去。接着把最爱的小女儿也送了去。他的生活被麻风病搅得支离破碎。好不容易等到小女儿治愈回家的一天,却又眼睁睁地看着大女儿的生命消失在眼前……人们叫他“可怜的吉奥吉斯”,好像生活总在跟他开玩笑。经历了这一连串的打击,他对生活不再有感觉,最终孤独地走在一个萧索的秋日。一百多村民挤满了教堂,他们怀着深厚的感情悼念这位沉默寡言的渔夫。他一生遭受了那么多不幸,却一直默默地承受着,从未抱怨。他是一个那样让人心痛却又那样无能为力的人。

    玛丽亚,吉奥吉斯的掌上明珠,年轻貌美,善良聪慧,沉醉在甜美的爱情里,憧憬着幸福的婚姻生活。然而有一天,脚上的几块斑痕将所有的一切化为泡影。未婚夫惊恐地跑开,从此消失不见。那些精心准备好的嫁妆,都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器物。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她那种从天堂跌入地狱的绝望和恐惧的。父亲用那条运送过无数麻风病人的船送她去斯皮纳龙格,不过这次和以往任何一次的出行都不同,这一趟,是一去不回的旅程,是和家乡克里特,和父亲,和所有亲朋好友的诀别。和她优秀的母亲一样,玛丽亚很快让自己适应了岛上的生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岛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作着积极的努力。在与医生克里提斯的频繁接触中,两颗年轻的心渐渐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历尽苦难后,这个善良而坚强的女子,终于收获了真爱。

    克里提斯的出现,给这个绝望的小岛吹来了一股希望之风,这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医生。也许连岛民们自己都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还可以离开这里,回到原本正常的生活中去。克里提斯成了大家的救星。他和玛丽亚之间若即若离的恋情,也成为灰暗年代的一抹亮丽的色彩,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善良的人们,会永远为他们祝福。

    常常想,我们总在寻找幸福的路上,跟那些对生命有着无限渴求却又无法得到的人相比,我想我们应该知道怎样给幸福定义。

  • 很久以前一口气看了一半,而后复习考试去了 ,,,而今又花了一个下午加晚上把这本书看完了,想了很久,安娜为什么会这样,是人的本性?还是后天环境。。。? 
    毋庸置疑,这本书相当引人入胜,从伊莲娜的勇敢,而至死去,对比玛丽亚和他丈夫而后对抗麻风病的胜利,安娜作为吉奥吉斯的女儿的叛逆对比索菲亚作为玛丽亚的女儿的结局。。。从吉奥吉斯的默默和本分老实,对比克里提斯的坚守与忠贞可靠,这一切, 
    最后的悬念便是安娜的死去结束,让人倒吸了一口气~又不禁长叹~ 
     
    总之,我为伊莲娜和玛丽亚而哭泣,也为她们而骄傲~



  • 感觉像《飘》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出不为人知的故事,从更加温情的角度描写斯皮娜龙格岛上发生的一切,生命的顽强,情感的纠结,人生真谛的感悟。 
    连续哭了两个晚上看完,这是在《三杯茶》后又一本让我伴着眼泪看完的小说。 
    女主人公的善良,她父亲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然我的心理位置颤动。
  • 翻开《岛》这本书,一段尘封已久的故事徐徐展开,先是索非亚的矜持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当埃里克西斯行至故事的发生地-布拉卡,我们就进入了那个陌生而神秘的时代~~ 
      这世上总是有这样的人:他们因一些特殊的时代背景而走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就像《灿烂千阳》,像《追风筝的人》,像《三杯茶》,虽然我们不能亲历那一幕幕,但是却为他们感动着~~ 
      《岛》是一部很厚重的的小说,就在作者略显平静的叙述中,我从中体会到了爱情的价值,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出版家周刊评论这部小说是在最悲凉的情节里也始终能看到希望,是的,充满希望,无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总会等到阳光! 
      虽然故事最后还是有很多遗憾在里面,但是了解了一个被尘封的秘密,作为读者,我已知足~~

  • 一开始,是被题目旁的–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我觉得,夸张了点。不过,让人值得尊敬的,是岛内岛外的一部分人的那种爱。你可以说是爱情,也可以说是亲情。当然,还有友情。 
    佛提尼和索菲娅,吉奥吉斯和伊莲尼,克里提斯和玛丽娅等。人们对麻风病的误解,以及吉奥吉斯对妻子和那座被人拒之千里的岛的那种感情形成了一个对比。当然,吉奥吉斯更多的是为了他的妻子,因为他很爱她,如她一般。整个故事的人物,我觉得最悲惨的应该是吉奥吉斯,先后两个他最爱的人都进了那座岛,尽管各自结果不一,但肯定忍受了极大的悲痛。可他还是坚强的面对。岛中后来形成的局面,是自然却也意外的,如围城的一句话,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稍有不同的是,因为在岛上呆了那么久的人们,好像与世隔绝,而且他们觉得在岛外的世人,亲人可能都不会接受他们这副模样(有些脸毁了一半,手脚溃烂等),可在岛上却很正常,而且,他们甚至生活得很正常,岛上的人如亲人朋友般照顾。 
    总的来说,还不错吧。
  • 今天上午刚刚读完,本来是揣着一颗看悲剧的心来看这本书的,看完之后,感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悲惨,但绝对在灵魂深处触动了我,让我收获了比一场普通的悲剧更有意义的东西。一个普通而又支离破碎的家庭,见证了人情冷暖,见证了生离死别,见证了悲欢离合。看完之后只有一种想法,那就是静下心来冥思自己的人生。很多儿女情长,回过头来发现都不是事,站得远一点看,真的是浮云而已。爱情,憎恨,欢喜,悲伤,多难忘的记忆,随着时间的冲刷,都会慢慢失去棱角。
  • 很久没碰到一本让我潸然泪下的书,《岛》让我数度泪流满面。

    

    作者的笔调很平静,没有宣泄情绪的文字,但是在这些不动声色的文字背后你能感受到他们所强忍的悲伤与痛苦。

    

    吉奥吉斯,他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妻子-伊莲妮是一位善良漂亮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因为感染了麻风病,得送到斯皮那龙格-一座专门为麻风病人而设的小岛。而负责送她到这座小岛的人就是她的丈夫,她丈夫的工作就是负责这座小岛与大陆的交通运输。亲自送自己深爱的妻子到这座有可能再无回头路的小岛,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更残忍的是在他妻子去世后不久,他又得亲自送他的小女儿-玛利亚到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岛,因为她也感染了麻风病。因为麻风病,他差点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女人。这种伤痛,如何去面对,一个曾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疾病生离死别支离破碎。吉奥吉斯没有消沉,没有逃避,没有背叛,每次来岛,他都会鼓励着自己的妻女,给她们带去生的希望。

    

    伊莲妮,她本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因为被学生传染了麻风病,一夜间,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得离开学校,离开深爱的丈夫与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儿,离开正常人的生活,要到与她曾生活的这个小镇一海之隔的小岛上,过另外种生活,也许到死都不能再回大陆与家人团聚。看到在码头她与大家诀别时,泪水禁不住滚落下来,我多么希望这是误诊,多么希望这个善良的女人能继续过着她以往的生活,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没有分离。在小岛上,伊莲妮慢慢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给自己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积极的投身于这座小岛的教育事业,她希望这些本已不幸染病的小孩能在书本与知识中获得快乐。她是一位内心充满爱与温暖的女人,即使面对那个曾让她染病的学生,她也充满爱,她的爱使原本孤僻的小男孩也燃起了希望与激情,并把他培养成这座小岛教育事业的接班人。

    

    玛利亚,吉奥吉斯与伊莲妮的小女儿。在染病前,她差点就结婚了。因为疾病,她的未婚夫离她而去,从一个幸福的准新娘一下变成一个被人抛弃的绝症患者,前几天还满怀喜悦的盘点着自己的嫁妆,现在确要收拾行装到孤岛上生活。她和她的母亲一样,是个内心充满爱热爱生活的女人。在收拾行李到岛上时,她带去了一套茶具,正是这套茶具,让她生活有所念想,正是这套茶具,让她和负责这座岛的医生在馥郁飘飘的咖啡香中默诉心曲,疾病虽然让手不能互牵,但心已相惜。“留在这里,你是对的。 那便是我爱你的地方,玛利亚,因为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你就会去做”,这是医生对玛利亚说的话。我想医生爱她,是因为她懂得爱、懂得救赎、懂得宽容。很高兴,在书的最后,麻风病被攻克了,玛利亚病愈了,与医生终于可以相扶相持了。

    

    佛提妮,玛利亚最好的朋友,从小一块长大,未曾染病,她对朋友的忠诚与不离不弃让我感动。还有这个小岛上那些内心充满阳光的人,也让我感动。在这个被外界人称为地狱的小岛,他们不曾放弃生活,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我想正是这份信念,让他们等到了曙光。

    

    这是一本关于爱,关于勇气,关于希望的书,有了爱与勇气,就会有希望,值得细读与收藏。






  •     斯皮纳龙格是希腊最大岛屿克里特岛的北海岸附近的一座岛屿,曾是希腊20世纪上半叶主要的麻风病的隔离区。这座岛及与其隔水相依的小村庄布拉卡,萦绕着四辈人爱恨情仇委婉动听的故事。故事像一滴滴爱恨交错的眼泪,在几近一个世纪的时空里飘荡。 
     
        小说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用倒叙的手法将故事铺引开来。着重描写人物的心理感受和变化,并配以相应的环境描述,读起来自然贴切,仿佛电影的脚本,让读者在脑海浮现出一幕幕光影画面。 
     
        全书以布拉卡船夫吉奥吉斯一家人的生死离别为主线,描写了发生在斯皮纳龙格和布拉卡的风雨故事。坚毅容忍的父亲吉奥吉斯,贤惠且广受爱戴的母亲伊莲妮,叛逆多情自私的姐姐安娜,单纯善良的妹妹玛丽娅……他们和他们的小村庄和对岸的斯皮纳龙格每个人物及发生的事件都跃然纸上。人物及人物之间的亲情、爱情、恐惧、幸福、仇恨……按故事的发展随文就理,又不失跌宕起伏。 
     
        全书字里行间无时不唤醒着读者对人性真情的不舍追寻,即使掩卷多时还回味着我们对人生意义何在的思索,浸心于书中的感觉久久不能散去。




  • 这也叫长篇小说吗?全书结构前后不搭,漏洞百出,写法是家族编年史,但我实在看不出母亲和女儿的经历之间有何联系——除了同在麻风岛呆过。而且女儿一出场,母亲就被可怕地遗忘了,成了一个符号。第二个岛主这个角色出场可谓浓墨重彩,却是虎头蛇尾,类似之处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既算不上一部结构严谨有机的小说,也算不上纪实作品,须知长篇小说如砌楼,各个部件得严丝合缝,这篇作品骨架是歪七八糟,好歹读完,离预期值太远,可能时下大家都是泪腺退化,急需点催泪弹吧——不是一颗,而是集成炮弹,如果这也叫时下的好小说,那只能说明文学的退化,我宁肯去读读狄更斯,汤姆琼斯
  •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是的,一个童话故事。 
        虽然整个故事里有一切让人觉得恐怖的东西:死亡、战争、麻风病、谎言、谋杀,但是它展现给我们的确实一个那么美丽的世界,像童话一样的世界。 
        在面对那一切可怕的东西的时候,人们表现出来的勇气、真诚、爱和希望,使一个残酷的故事和残酷的时代变得那么美丽而和谐。 
        《泰晤士报》评论这部小说“哀婉悲伤”,但是我真的不觉得。悲伤,也许有一点吧,但是更多的是希望和宁静。
  • 麻风病,一种在当时看来已经足够恐怖的传染病,在《圣经》赋予了其伦理倾向之后变得更加令人色变。于是,一段由传染病、误解、战争、贫富、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的传奇,便在一个25岁女孩——阿丽克西斯的面前缓缓展开。

    伊莲妮,美丽、善良、宽容、执著,拥有完美女性的一切特征。当她得知自己患上麻风病之后,她知道自己必须放弃自己深爱着的一切,去到那个小岛了却余生。她没有罪,却被判处了终身监禁,而且随时有可能被判处死刑。最终,天不假年。然而,从踏上斯皮纳龙格一始,她唯一的信念就是教导那个有可能是她麻风病罪魁的男孩,以及其它所有斯皮纳龙格的孩子。

    吉奥吉斯,任劳任怨的男人,当妻子被带去斯皮纳龙格,他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一切。可这只是一切的开始。此后,小女儿的罹病、大女儿的身亡接二连三地给他带来打击,他的性格注定了他只有默默忍受。

    他是唯一往返于两岸的摆渡人,但是除了患者,他还定期为斯皮纳龙格带去医生和各类资源。如果卡戎代表着绝望,那么吉奥吉斯则是斯皮纳龙格岛民的曙光。

    “不说再见”,因为他知道终将有一天,失散的儿女还会重聚,遭到排斥的人们会重新回到世界的怀抱。他没有等来自己的妻子,但是他盼来了小女儿的回归。

    玛利娅,继承了母亲的美丽善良和父亲的任劳任怨。在家中,她承担了本该属于姐姐那一份家务。在生活中,她不仅和母亲一样遭受了麻风病的打击,而且还遭受了未婚夫的背叛。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她有了属于自己的爱人,属于自己的家庭。然而那个被她视如掌上明珠的侄女却离她而去,远赴英伦。《圣经》给予了麻风病人不公正的评价,但信望爱的教义却支撑着她的全部生活。

    二战,当几个独裁者引发的战火烧及克里特,人们把那个意味着隔离的小岛看成了远离尘世的桃源,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代,相比之下,岛民享有着这颗星球上最弥足珍贵的资源——民主。

    人言“苛政猛于虎”,而位于独裁政治和战争漩涡中的人突然发现,苛政的代价更甚于流行病。

    斯皮纳龙格,和克里特岛仅在咫尺。然而,在1903-1957年间,这样的咫尺便是天涯。“来了就回不去”,回不去的不仅仅是患者,更是患者的过往,是属于他的整个世界。

    然而,岛中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绝望。尽管病痛不可避免,但岛上的生活、医疗都在有条不紊地改善。没有人怀疑麻风病迟早会被征服。在他们眼中,也许有一天,他们可以昂着头,离开这座岛屿。

    1957年,当那一天终于来到时,他们突然发现,离开这座岛甚至和当时离开家乡同样令人伤感。

    当抛弃的了过往成为未知,曾经令人恐惧的未知随即成为了难舍的过往,而绝望与希望终于成为了历史,成为了斯皮纳龙格遗址上令人震撼的点滴。

    这本书并不悲情,这里饱含的是一种淡淡的温情,一种无处不在,纠结着复杂情绪的人文关怀。它向传染病人、乃至所有正在于各类疾病抗争的人们传递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好好活下去。

    最后,向所有投身于各类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研究和治疗的人员致敬,谢谢你们。

  • 岛,是斯皮纳龙格岛;病,是麻风病。小说中有段文字介绍说,1903年该岛成为麻风病隔离区。1941年德国人入侵克里特岛,占领到1945年,斯皮纳龙格岛因麻风病人的存在而幸免。1957年该岛被废弃。而麻风病更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疾病,甚至可以与《圣经》一样古老。当无法治愈这种病症的时候,人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遵循《旧约》中对待麻风病人的残酷指示:让他们与社会隔离。通常而言,在麻风病肆虐的时期,它很容易引起社会性的恐慌。在桑塔格的论述中,在麻风病盛行的中世纪,麻风病人经常被看作是一个“社会性文本”,“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的腐败,是道德的一种劝谕,也是腐化的一个象征”。但在这部小说中,似乎是特意规避了这种对麻风病人的历史性叙述。麻风病人作为小说背景存在的时候,似乎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的不安。但有理由相信,这种不安的情绪是作者特意营造出来的,为的是给小说的氛围制造出某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差。小说的叙述基调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温情,一步步不动声色的叙述,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家族的秘史,一个因为麻风病的肆虐而分崩离析的家族,后同样因为这种令人恐怖的病症重新找寻到了失去的希望和生活的动力的故事。
  • 我超级喜欢这本书,我喜欢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这就是一本好书的标志,虽然语言不曾华丽,但是却让每个主人翁都深深地烙在了读者心上。 
        我想,安娜算是这本书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可否认,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角色,那么这本书则缺少很多社会形态的色彩,没有她,就描绘不出当今社会有些女性为了权利和金钱嫁入豪门,没有她,哪里有那么多是是非非可以写,当然,我们不能说她专情,但我们同样不能说她滥情,最终,索菲亚是谁的孩子都无从考证,说不定是除了书中提到的那两个男人外的其他人,说不定是安东尼奥。。。安娜的结局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没有想到她的丈夫会用那样一种方式结束他们的婚姻,以及背叛他的妻子的性命,我不知道我该不该肯定这种做法,但我相信,他的反应合乎常理,只是对感情的宣泄用错了方式。 
        这本书的结局是好的,是好的。好人都得到了幸福。但,那座岛,却在所有人心中留着深刻的印象,那里有生有死,又进去也有出来,那是一座城池,一座坚固的城池,有着那里人太多的记忆,好的,坏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电子书下载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ookzhai.com/1459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