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

解放战争(1945.8-1948.9)[pdf txt epub azw3 mobi]

作者:王树增 著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解放战争(1945.8-1948.9)

解放战争(1945.8-1948.9)[pdf txt epub azw3 mobi]电子版下载:

网友评价:

  • 关于我党我军历史的书籍不知道读了多少,尤其解放战争的故事可谓几乎烂熟于心,但看到本书时毫不犹豫地购买,原因是本书独树一帜的角度和不同以往的风格。

    1、以具体、翔实的数据、真实可信的故事和饱含深情的笔触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党、我军浓于血的情感和拥护,揭示了我军必胜的根本原因!如山东军区的老百姓奋不顾身的支前热情、保家卫田的真情实感;如贫瘠的陕北人民宁肯饿死自己的幼小孩子也要把家中最后的一点粮食献给西北野战军;如解放军每次围歼蒋军时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民兵站岗放哨绝不让一个蒋军士兵漏网逃窜。小小的莱芜战役,我军不过20万,歼灭国军6万多人,但参加战勤的农民500多万,直接参战的就有50多万。如刘邓大军艰苦转战大别山,仅12万部队就有上万名支前民工;九纵队离开太行山时7000多民工随军参战,纵队司令员秦基伟终生难忘:当时部队有逃兵,但民工队伍没有一个。一幕幕农民不怕牺牲、踊跃支前的情景让国军军官目瞪口呆,这种情景恐怕在世界战争史上也不曾出现过。读来催人泪下。作者不动声色的记述、其绝对白描触和不加任何粉饰的事实感动了读者,宣告了蒋军必败的历史必然性。

    2、作者没有站在偏袒我党的立场上看待这场让世界瞠目结舌的战争,而是站在客观的、中立的立场上细细考察战争双方国、共两党的政策、策略、方针、领导人风格等诸多因素,据此分析得失。在多场重大战役记述时完全不使用“我军、蒋军”的明显符号,干脆使用了“攻方、守方”的字眼。毫不隐晦我党、我军有过的多次错误与失误。如抗战刚刚胜利时弥漫在我党内部的不切实际的“和平民主气氛”,计划参加中央政府将党中央迁至淮阴,为实现共产党的“合法化”地进入国民政府不惜在停战协议中做出重大让步,自毁长城地裁军10万人以上,战争初期留恋大城市以“夺地占城”为主要目标的错误战略、现在宣传是“伟大胜利”的几次战役实际上艰苦卓绝、危险至极,以及多次战役的指挥失误等。

    3、从抗战胜利直到三大战役之前,各野战军中不论军力、武器、消灭敌人数量、被蒋军重视程度、影响大局的地位等等,陈毅和粟裕领导的山东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都名列前茅,地位不可动摇。人们后来热捧林彪的四野,当时排名甚至在刘邓之后。辽沈战役后林彪做大、做强是事实,也是各种因素的大势所致。陈粟的英名长期被林彪所掩盖却毫不争功,陈粟二人让后人肃然起敬。

    4、以往多次看到却没有总结的一个事实:到1947年7月小河会议时的正式排名,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和野战军功绩倒排第一,就连地处贫瘠的陕北、装备最差、兵力最弱的西北野战军的歼敌数量、战略作用和背负之重也排在晋察冀之上。直到中央安排第三年的歼敌计划时,给晋察冀下达的任务业余西北相差不多。

    5、写毛泽东的伟大侧重于战略,而把战役组织的功劳真实地还给野战军领导,是本书突出的真实。

    王树增何许人也?了不起!

    当然也有为尊者晦、为尊者捧的现象。西北野战军第一、第二纵队之差别不属于历史谜团,几乎为战史家皆知。359旅中原突围后实力大损,在吕梁地区休整多日,直至西北烽烟起才在后期加入西北野战军。之前一直是张宗逊的358旅作为唯一的主力支撑彭德怀的西北战局。即使在后来的西北诸战中,两支部队虽然并肩作战,也是358旅稍胜于359旅,张宗逊的指挥优于王震。书中却把张宗逊抽象化,每到具体战事只有王震的生动细节,包括与保护其生命的警卫员扭打成一团——关键时刻不见了张的身影,甚至还把羊马河战役中打阻击的358旅说成是“王震的部队”(P290),此等错误不像是笔误。张宗逊在文革后期固然有不审慎之处,却也并非乱臣贼子、罪不容赦。记得80年代中期某些作品的偏袒描述,曾让亲身经历的家父大发感慨。不想几十年过去了,阴影还在。有机会一定当面问问作者。

    书中大量的资料、情节颇有价值,可信度高。

    1、一个有意思的人,卫立煌。此人是国军将领中屡建奇功之人,但他非黄埔出身,是多次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满腹辛酸。对东北局势做出基本判断:“固守为本,绝不救援,否则被歼。”这实际是个“不作为”的策略,他把此策略发挥到了极致,在锦州、四平、辽阳等地国军同僚被围陷入困境时,从不出手救援。此举给林彪的大决战留出了巨大的施展空间,也给自己辉煌的戎马生涯划上一个不完美的句号。

    2、几乎所有的攻坚战都是血流成河,国共双方的伤亡人数旗鼓相当,有些甚至胜方的伤亡还超过守城的失败者。一将功成万骨枯!

    3、直到1947年5月,在阳泉战役中向我军投降的“最后一支日军部队”的故事颇为诡谲——日本投降已经2年,这支只有500多人的日军,竟在战斗已经结束后我军持续攻击2天仍不肯放下武器。后因水源断绝不得不谈判投降后才发现, 其随军有100多名妇女、儿童——这一场景不仅让主攻营的马营长辛酸,也使我们看到日本军人与中国的不同。


  • 非常棒的一本战争史书,丰富翔实的资料,特别是穿插了一些非常感人的小事件,让人充分体会到残酷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情感和想法,对这场惨烈的战争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而不仅仅是一些时间、地点和伤亡人数的堆积。
  • 这是目前我看到的最真实的关于解放战争的描写,相对客观,真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以前也有一部解放战争实录(解著),但主观性太强,缺乏真实性,客观性。建议年轻人都看看,可以真正了解这一段历史,不要以为今天听到的就是一切。
  • 早就拜读过王老师的《远东朝鲜战争》,这次又仔细读了他的解放战争,对那一段我国的历史,又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国民党何以一溃千里,土崩瓦解,***何以厚积薄发,逐鹿成功,关键还是民心的向背问题,很多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 解放战争我们其实对它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南征北战等影片,还是看点全面的吧,内容很翔实
  • 相较于作者的《长征》,《解放战争》的历史更叫人熟悉,但作者落笔的文学性还是让人喜不自胜。全书结构紧凑、叙事条理并且描写生动,无单纯写史卷帙浩繁之枯燥。 
        作者在结合大量史料和文学手法的基础上,还适时适篇深入地去挖掘在战争中各色人物的背景、动机和心理,以及局部时间的战术分析和更大时间跨度上的战略概括,让人在沉浸每一个历史生动片断的同时,还在宏观上得到时间、空间的历史进程指引。 
        作者的客观描写让历史中的各色人等显得厚重,没有太多意识形态的笼罩。尽管作者没有刻意着墨,但哲学层面上的历史规律还是被作者寥寥数笔带出,给人以掩卷之后的深刻思考和长久回味。

  • 到货很快,书已收到,非常不错,简单翻阅了一下,写得很好的书,很精彩,值得一读。
  • 王树增先生的鼎鼎大名是如雷贯耳一般。在今年春天看他写的《朝鲜战争》时,曾被感动得数度流泪。直到今天,对他字里行间流露出那种澎湃的激情、犀利的文笔和严谨的说理仍然是记忆犹新,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就一下子又买全了他的整套战争系列,包括《解放战争》和《长征》。

    《解放战争》(上部)写的是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8年9月间国内的战争局势的发展与演变,而这个演变的过程和最终的结果就是蒋介石的政治与军事势力日渐消蚀,共产党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八年抗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蒋介石被尊为抗战领袖,他领导的政府被称为称为抗战砥柱,得到全国军民的拥戴,声望如日中天。即便是在国际上,他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得以和苏、美、英三巨头共同商讨战后新秩序。而当小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党军队乘着火车,开着汽车,风驰电掣般的争抢着去受降,那清一色的美式装备,那耀武扬威的劲头,一时间让饱受日寇蹂躏的沦陷区人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当此时,有谁不认为蒋介石会是中国当然而然的统治者呢?他也的确有这样的资本,他的军队数量多,装备好,而且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城市,大面积的国土,接收了日本人留下的资产,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民众对他也充满期待。他正处于其人生的巅峰,拥有从政治到军事,到经济的一切有利资源和压倒性优势。所以,他自以为胜券在握,拒绝和谈。

    而唯一可以与他争锋的共产党有什么呢?他们的起点很低,又长期偏居一隅,凭着落后的装备在敌后和日寇周旋了八年,在日军的扫荡中不断成长,在国民党军队的“误伤”中不断壮大,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武装力量。但是,与国民党军队相比,他们太落后了,没有美援,没有金融,没有大炮,没有汽车,他们有的,就只是小米加步枪,就只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就只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因为,除了他们自己,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够在和蒋介石的斗争中赢得胜利。

    但是,奇妙的是,历史的演变常常是出人意料。眼界的不同,目标的不同,就决定了胜败的易位。日本投降了,亡国亡种的威胁消失了,国民党军队那被压抑了八年的本性就外露无遗。从上到下,从蒋介石到一般士兵,他们只盯着日寇留下的财产,都在中饱私囊:大军阀势力要占地盘,扩充势力,军官要占豪宅,抢金银珠宝,好升官发财,士兵也要从中拾些牙慧,以为未来的生活之资。他们没有人去考虑中国的建设、未来的政治、今后的战略。而在此时,他们的对手,我们的共产党人却在为未来进行战略布局,所以才会有十万干部进东北,所以才会有发动群众土地改革。眼光取向的不同,高下立见。当然,因为实力相差悬殊,他们对共产党人也暂时取得了一些胜利,如郑洞国的四平街之战,如胡宗南的占领延安。然而,一个没有长远眼光的领袖带领的一支没有战略眼光的队伍,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是根本就无法摆脱覆灭的命运。所以,即使有这些短暂的、局部的胜利,随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林彪在东北站稳脚跟,彭德怀几战胡宗南,在全国的大局上看,国民党虽然实力并没有多大损减,但却越来越陷入被动的局面,共产党人越来越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这样的局势继续发展的结果就是,共产党军队不断胜利,不断壮大,而国民党军队却屡战屡败,一败再败,而到了1948年9月三大战役发起之前,两者的实力基本上不差上下,但在军队的士气上,却是相差千里,这一升一降,就象是有武林高手在其中实施了乾坤大挪移一般,共产党人从国民党那里挪走了民心,挪走了土地,挪走了经济,甚至挪走了士兵和武器……马上,决战的序幕就要拉开……

  • 以前只是通过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决战系列电影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对于决战前抗战后的内战历史,不甚明了。读了这本书,对那段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内战初期,解放军的作战,还是很艰苦的。没有后期那般顺畅。
  • 本书保持了作者的一贯文风,对战争的宏观和细节的描写专业、客观、准确且有独到见解,不演义、不虚构,史料完整,分析有逻辑,然人信服。最最主要的,使读者通过本书,可以对解放战争的宏大历史背景可以得到充分、客观的了解。是战争,又不仅仅是战争,战争永远是政治的延伸。军事因素、统帅的洞察力、将领的指挥才能、战士的牺牲精神等等,都是最终取胜的因素,但,民心向背是重于一切的。国民党的最终失败,战场上的因素只是及其小的一部分。 关于解放战争的书籍其实是很多的,但之前看到的,或只局限于某一部队、将领、战役,或只讲胜利的容易、而缺乏对战争胜利的艰辛和牺牲的描述、对人民解放军失败战役的描述一笔带过。而本书,可以让你了解各大野战军、各大战役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强烈推荐。

    向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们致以敬意。

    感谢王树增老师。

    另:王树增老师的战争系列都已读过,如果让我从中选择,我会毫不犹豫的把最好的作品给予《长征》,其次是《朝鲜战争》。那是完全不同的阅读体会,尤其是《长征》。

    再次感谢这些优秀作品的著者-王树增老师。使得我们得以客观、全面、用心和激情去了解、体会那段历史,那段用鲜血、奉献精神、崇高理想铸就的永恒的历史。
  • 我在《人民文学》上看到此书的节略版,也从《文艺报》上看到有关评论,即上网购买了一本上册,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下册。有关解放战争的书可以说汗牛充栋,王树增作家的作品是其中精品,一如写另一场大战的《远东朝鲜战争》。
  • 喜欢战争类的,可以看一看,喜欢党史的,可以读一读。
  • 原来等邓贤兄的抗日题材大部头,暂时没等来。等来了树增兄的《解放战争》,不期之遇。原本以为作者写完了《长征》后,会躺在成绩与“赞誉”上睡大觉,在这里道歉。同题材的《枪杆子1949》令我很失望,让我怀疑那是不是原作者的原作。 
    我认为客观与翔实,是纪实文学的生命所在,虽然它可能不是历史,但尽量做到这两点才是纪实文学及其作者受人尊重的地方。孔圣先师说:“虽不中,不远矣。” 
    我从这本书里里看到了作者尽其最大努力去做到的这两点。作而不述之下,留给读者深思的空间。 
    说句行散的话作为结尾:“Truth is out of there.”–《X档案》


  • 很精彩的纪实文学,有大场面,有小人物。与《远东朝鲜战争》、《长征》的风格一脉相承。比传统的纪实文学多了些文学色彩,叙事过程中多了些作者的感情。 
    可惜缺少地图,要是能和最初版的《远东朝鲜战争》那样配图就好了。
  • 老师推荐的寒假书目,没想到是上下两册,内容极丰富,全面反映了解放战争,可收藏。
  • 中庸之作,说不上好来也不算很差,包括朝鲜战争,长征都看过了,就那么回事,没有新鲜史料,观点,美化自己的你较多,和西方的书对比看看,还是挺明显的,好的史学家还是要公正的看待那段历史。个人观点太多的太明显的不是董狐之笔。
  • 王先生的书一直喜欢,除了《1901》买了还没来得及看,其他几本都看了《远东朝鲜战争》、《长征》,现在正在看这本《解放战争》,看到144页。王先生的书都很好,但是有一个小小的缺憾,就是在看每一部书之前都要去书店好好地选择地图,朝鲜的、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甘肃、陕西······那是为了看之前的书。这本解放战争需要我再买东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地图。 
    如果有再版,请编辑和王先生能否费心把每一个战役的地图配上,这样,读者就不仅仅知道了战役的胜利者是谁,还能让每场战争都变得立体起来,于是更能看出胜利者的精妙之处,毕竟,对那些不太熟悉的地名的方位大多数人都不是很清楚。比如看到132页涟水战役的时候,书上说:“涟水城背靠黄河”,就说得人一头雾水,黄河不是经过河南和山东么?而涟水是江苏啊,看了地图才知道,那是旧黄河故道。 
    非常喜欢这本书,每一个地名都是对照地图仔细看的,有一种好东西不能一次吃完,要慢慢享受的感觉。 
    谢谢王先生写出这么好的一本书。
  • 语言描述有很强的文学性,事件叙述又不失历史的客观性,紧贴国家意志。
  • 我坐在火车站旁温暖的麦当劳里,听见身边一男人动情地打电话:”女儿,爸到火车站了。风好冷,你穿得够不够?不了,爸不去麦当劳坐,又不买东西坐什么呀,还不如让你一出站就看见我呢。没事的。挂了,你慢点啊。”放下电话,他开始狼吞虎咽面前的汉堡炸鸡薯条。#…我以后也要成为这么感人的粑粑#
  • 能详细的了解当时的状况,能深刻理解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多少人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就是有些局部的战役还得找相关书籍了解。。。。不错的书,值得收藏,值得阅读。。
  • 读后很感动,深入了解了一段历史。我们民族能有今天的成就,我们的人民能够有今天的生活,应该感恩先辈的牺牲,那些有名的无名的英雄!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值得阅读!
  • 非常喜欢老师的讲解,爱不释手,之前听过广播,这次看到原书了
  • 给父亲买的,他非常喜欢研读这段历史。据说写的很好!
  • 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一书是我看过最为客观详细描写朝鲜战争的书,作者不光研究深入,而且史料充足,文字描写到位,应该属于非常好纪实文学作品。 
    同样是他的《解放战争》也出自他一贯的写法,对各个部队的指挥者和军队历史了如指掌,而且文笔顺畅,笔那本《血红雪白》的作者写的不知道好多少,一些主要的历史片段都非常客观的描写,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扬解放军而抑国军。不过本书适合对国共战争史有一定基础的读者看,到底是纪实文学,不是小说,有很多东西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可能看的比较累。
  • 去年就读完了这本书,比较懒,一直没写点儿感受。今天是建党90周年,重温一下,感受又有不同。周围有些人说解放战争是没有必要的,是自己人杀害自己人,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我要质问他们站在谁的立场上这样说?!蒋介石27年举起屠刀的时候,短短几年就杀掉了上百万,包括党员和无辜群众,之后面对日寇入侵,宁愿不抗日也要“剿共”,是不是同胞在相残?!为什么代表老百姓的共产党强大了,能够“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了,就成了没必要了呢?两个政党的纲领和路线完全不同,没有协调的可能,决定中国的命运只能通过军事较量。因此,解放战争是必要的。大家读读这本书有必要,也仔细想想现在中国的未来和命运问题。
  • 王树增的作品都是用心之作,高中时候就看过他的《远东:朝鲜战争》,既严谨又有可读性。
  • 建军节前读完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 后附西北作战和济南战役的地图,上下册都没有辽沈战役的地图。地图少是其不足
  • 关于那段峥嵘岁月,一直缺少一本客观的书来描述。自古以来哪怕是史书,倾向性也是很难避免的。此书数据真实,立场客观,非常好,很难得。 
    纸张和印刷很好,就是每本都太厚了,不适合床上看。。感觉分成4-5册会更好点。
  • 给放暑假的小朋友看的,希望他能喜欢,当当越来越好哦
  • 最先看王树斌的书,是《朝鲜战争》,非常喜欢他的写作风格。看得出,是在查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写出来的,绝非一般的战争演义可比。而后又连买了《长征》、《解放战争》上和《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爱不释手!非常期待《解放战争》下!支持当当
  • 书非常的好,是老师推荐看的,其实孩子们应该看,我们大人也应该看,这是我们都不应该忘记的历史
  • 宏大与细节结合,很好的展示了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雄伟画面。
  • 看过王树增的长征、朝鲜战争,印象很好,所以看完朝鲜战争就买了这解放战争的上下册,不光我看,我家上小学的九岁的小孙子也很爱看呢。读读这样的书,特别能让年青人知道中国走到现在这一步是多不容易。
  • 第二次國共內戰. 如何從抗日戰爭成功後. 短短的四年擊敗蔣介石. 是一個不錯的內容
  • 出差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以近乎疯狂的状态,读完了《解放战争》(上)。除了开会和吃饭的时间,飞机上汽车上榻上……700多页的《解放战争》,终告啃毕。 
     
        读罢,两个感受: 
        一个感受:战争,斗的是通盘战略,比的是大智大勇,打的是钱粮给养。。。。  
        而解放战争的胜利,说到底,就赢在两处:  
        一曰 : 得人心者得天下 
        二曰 : 团结就是力量 
     
         另一个感受:说到底,这是内战啊……以百万计的巨大伤亡数字背后,多少手足相残的尸骨和血泪。 
         战争的残酷无法言表。呵呵,算妇人之仁吧。 
       
         对王树增,因为读过他的《远东朝鲜战争》和《长征》,对他的作品始终抱有极高的信任度。同样是纪实文学,他的作品有一点很难得,把战争写得张驰有道有声有色,有大场面的战略智慧,也有局部战争浓墨重彩的特写,所以这书就受看,就能看懂。何况,这人的文字感也非常出色。 
      
         不过,俺这种读书状态,太过疯狂。难免囫囵吞枣,以致于把各战役各野战军啥滴,都搞滴混成一团。呵呵。  
     
          好书,值得再读。 
          还有,下册不知何日面世……







  • 春秋无义战!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亚对孟子的这句名言影响日渐广泛。以此类推,绝对地否定国内战争成为一种时尚的观点。自然,距今最近的解放战争首当其冲。

    这种历史问题简单化、泛道德化的观点,对于以史为鉴是有害的。

    当当网上买回王树增先生的《解放战争》,我并未马上翻看。一是太厚了,上集就700多页。更主要的原因是怕作者受制于政治因素而观点偏颇或者胡编乱造。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全面、最客观地反映解放战争(国民党称戡乱战争)的一部优秀的小说。其记述合乎历史逻辑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一、解放战争是国共双方所代表阶级的较量,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较量

    一往的文学、影视作品,受某种思维模式的影响,或者是出于迎合中国人思维习惯的问题,过于强调中共部队的勇敢,指战员的强大以及国军的孱弱。事实上,经过了抗日战争的磨炼,国军的军政素养有了质的飞跃。四平保卫战等初期的一些战役,国军的作战能力远超过中共军队。书中引用当事人的观点,四平保卫战时民主联军12个人不敌陈明仁将军手下一个人。甚至到了解放战争后期的淮海战役时,非嫡系的黄伯韬兵团在阻击战中的作战素养也是华东野战军所不及的。

    本书在描述每一次重大战役时,特别是华东野战军鲁、豫、苏,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役以及山西徐向前兵团所有在解放区的战役中,浓墨重笔地写了农民对战争的支援。民众的无私与牺牲精神令人震憾。民众与解放军血肉相连的关系是中共由弱到强直到最后胜利的基础。这种描写又与晋冀鲁豫军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所受的困难形成鲜明对比。

    直到1948年5月国民党全面检讨戡乱战争时,才意识到国共两党是一种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对抗,而非单一的军队形式。单不说此时认识是否已晚,作为政治的一部分,国民党此时已不可能做出什么根本性的调整。即国民党的失败已是种必然!

    二、关于统帅部(毛泽东)对战争结果的作用更为客观

    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句歌词时,国内的所有作品在叙事时都跳不出这个圈子。然而《解放战争》却写的很客观。

    解放战争虽然有“摧枯拉朽”的样子,但是毛的指挥并未神化,而是有充分的合理性的。比如有关围点打援、集中优势兵力等等毛泽东军事著作的重要内容,是1948年春陕北米脂杨家沟会议时毛泽东所提出的。这只是对此前一年半时间几大部队作战实践的高度概括。国共间每次大的战役,毛都要求指挥员做出认真全面的总结。也因此,战功最大的林彪曾受到过严重的批评。事实上,四平保卫战、张家口失守以及华东野战军的七月分兵都很值得商榷。而粟裕的三次扭转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役布署更是广为人知的事情。

    然而这并不能抹杀毛是个伟大人物这一事实!面对胡宗南军队数十倍军队的围追堵截,他坚守陕北;他战略家的雄浑气魄以及对所属有些压迫式的战略布局历史罕见。要知道此时的国民党是个正值壮年的现代政党,所领导的军队也是现代代的军队。

      毛不是神,但是绝对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三、蒋介石是位爱国主义者、政治家。他对军队、将领的每一次讲话都一针见血、发自肺腑然而却于事无补,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的腐败、将领的腐化。李宗仁、王耀武、傅作仪、张灵甫、杜肀明、陈明仁等抗日名将在解放战争中处处受挫,其根源在于政治及社会制度的缺失。

      关于解放战争,向句话很难说得清楚。然而这段历史对后世将有重要的启示。











  • 很好,不到100元,买了好几体书,都是喜欢的确
  • 王树增的作品之前买了朝鲜战争那一本。这次买解放战争。是很耐看的主旋律作品。我们需要这样积极向上阳光的红色主题书籍。支持支持支持!
  • 大量的史实和细腻的笔触,将解放战争这个既熟悉又神秘的特殊时期带到我们面前。上部描写的是蓄势待发的阶段,是三大战役的基础。看过以后才知道,解放战争并不是只有大决战胜利的喜悦,同样有卧薪尝胆的艰辛。
  • 值得当政者好好品读的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着必先得民心,自古以来无不如此
  • 作家王树增很是佩服。他下了多大的工夫我是不知道,但就凭着《长征》《解战争》上下册,《朝鲜战争》,等史诗般的著作,我们就能感知他付出的努力和工夫是相当惊人的,场面恢弘,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史学价值无与伦比,好书!给予最高的赞扬!
  • 宏大叙事,充分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血雨腥风,叙事结构宏大有序,细节描写非常棒,了解了当年那段历史
  •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1],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 很详实描写了解放战争,作者真的是花了大量时间去调查的。
  •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看完整本书,心情依旧震撼不已。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英雄用献血换来的,我们应倍加珍惜!
  • 《解放战争》!看毛主席怎样打败老蒋的!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 好话一箩筐,大家都说了,我不再重复了。里边还是有些不过瘾的地方。 
    比如所有关于孟良崮战役的文献、文艺作品都写到的国军反包围的情况,在74师覆灭后,这种反包围是如何不再进行了?我军如何撤出的战场?难道国方全都撤了,给我方让出通道了?从来没有文字写过。 
    开始的东北之战是十分被动的,由于老蒋让杜聿明歇口气,可这一歇歇了多久?国共就此不再战了?跟所有的回忆文献一样,笔锋一转,半年过去了,东北野战军一下子壮大了许多,这个过程极为重要,所有关心我军战史的人都很少了解这一转变,林彪他们是怎样实现的?因为几乎濒临绝境;又因为质的飞跃又时间很短! 
    总之3年的时间简直太短了,我方从想求和参政、被动挨打,然后猛地一下子,国方就轰然倒塌了。怎么想也是很神奇!这方面的深刻、有说服力的描写总是看不到。

  • 厚厚的一大本。内容翔实,描写生动。王树增的书,非常值得一读。
  • 非常非常不错的书,对于解放战争有兴趣的人很有帮助
  • 这是我爸最喜欢读的书了,说是知道了很多战争的细节
  • 长见识,受教育,这书不但自己要看,以后还打算讲给儿子听。
  • 这个商品不错,就是细节描写的太多,没有德国人写得好
  • 喜欢战争类的书籍,但是从来没有完整看完过一个战争
  • 是帮我班的一个学生买的。一个高中的学生很喜欢看这样的中国历史,作为老师我感到很欣慰。读史使人明智。
  • 最先看王树斌的书,是《朝鲜战争》,非常喜欢他的写作风格。看得出,是在查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写出来的,绝非一般的战争演义可比。而后又连买了《长征》、《解放战争》上和《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爱不释手!非常期待《解放战争》下!
  • 很好的一套书籍 对于我们了解解放战争的那一段历史很有帮助 值得收藏
  • 很厚的一本书,要花时间看看了,共产党能得天下是民意。希望继续。
  • 是听了有声读物才买的这本书,写的很细很全面,适合喜欢了解解放战争的人,本人灰常喜欢,当然不适合想大致了解那段历史的人
  • 这是一部充满了精彩文字的好书!原来以为学习过中国革命史,也陆续看过了许多关于解放战争军事文学作品的我,不会有更多的好奇,可是,从开始到读完用了三天时间一鼓作气读完:真是无比感动!于是又读了第二第三遍! 
       蒋家王朝的溃败完全是他们背离了人民,违反民意的结果。而美国当时许多人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明白继续支持蒋家王朝不会有结果;而苏联则是完全不了解中国***,于是,他们都没有支持我们所进行的解放战争,只不过在意识形态方面,苏联是我们的“同志”而已。 
      人民的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他们认为值得:那些还乡团、地主武装、土匪,还有更甚于他们的“四大家族”,中国人民无法与他们两立! 
      奉劝那些对所谓“过去”有过幻想的人,不要编织所谓的谎言来欺骗自己和别人了,中国人从近代以来,这时是最自豪的!

  • 作者引用了一些有争议的历史,还有部分人物说的话张冠李戴了。作者大量使用数字,占用篇幅太多了。没有更深入的写战争,当然有些历史还是比较客观的
  • 作者采用气势辉煌的手笔全景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整个过程,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小说。初步阅读后发现存在四个小缺点: 
        1、有错误语句。比如:P300页,将二纵和三纵的司令员都写成了陈再道;再如将我军的指挥员前面误加了一个“敌”字变成了敌军(页码不记得了)。 
        2、我买的书中出现了一处正面印刷的字迹渗到背面的情况,虽说不影响阅读,但终究是缺陷。 
        3、书中对于大战前双方指挥员审时度势、斗智斗勇描写得较少,大部分是双方指挥员姓名和参战部队人数和番号,可以说这是全书最大的缺点。 
        4、全书720多页,采用一本装订,太重了。只适合坐在桌前阅读,不适合我这样靠在床上看书的人,看不了多久就要歇歇手,不能让人一气呵成。建议一本书装订在350页左右为宜。 
        以上原因评分4星。


  • 好书,建议每个人都读一读。每个人都能从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俞正声号召党员干部读此书,是有道理的,是否达到功用,就难说了。 
    凤凰卫视分别做过关于辽沈、淮海战役的专题片,也很好,有兴趣的朋友可找来一看。 
    觉得作者战争系列的几部书的不足之处都是类似的:引文不注明出处、缺少地图(不一定要彩色的啊)、未列参考书目等等,增加上去也加不了多少成本吧。 
    瑕不掩瑜,强烈推荐!!
  • 经典之作,心仪已久,活动买入,物超所值,谢谢当当
  • 一年前,朋友在当当网买了一本王树增书《长征》,看过后,大吃一惊:因为我酷爱历史,特别是解放战争方面的内容,我看过不下五本关于长征方面的书,几乎每一本都是在泛泛叙述史实。多少有些枯燥。而王树增老师的《长征》的确精彩,他不但还原了史实,更重要的是他把一个个重点人物都还原了,描写得栩栩如生。可以看出王老师的文学功力。 
         2009年9月3号,我在当当网突然看到有王老师的书《解放战争》,我非常高兴,住进订购一本,尽管还未收到此书,但是我相信王老师肯定会重新还原毛泽东主席,邓小平政委,林彪元帅,粟裕大将,刘伯承元帅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 
         我读长征是一天一夜看完,因此可以用“过瘾”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我估计真两天,陕西飞远速递的何师傅会把书送来。其实通过在当当网买书,我交了几个朋友——都是西安专门给当当网送书的。他们老是称赞是文化人。
  • 大多数人都是从《远东朝鲜战争》开始认识王树增的。后来又有了《长征》。 
    能够得到如此高的好评,除了题材本身吸引人,更多的还是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人们,对这种大量运用史料采用白描手法来讲历史的方式的认可。 
    大家都有自己足够的独立判断力,也有足够的知识和信息储备,很愿意在阅读这种比较私密的活动中更加自由独立放松一些。 
    所以,我们对这本书很有好感的同时,更应该感谢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允许那么多的官方史料曝光,允许王树增们在分析和采用许多以往官方不让使用的素材和资料,并且允许王树增们在采用这些史料时发出有所偏离官方价值判断或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 
    因此,我很高兴大家都爱看这些以往很多人不爱看的党史党建之类的书,也很高兴有这么多的王树增式近现代史图书出现。 
    当然,也更希望尽快看到这本书的下册。 
    另外,建议喜欢这本书的读者也去看看金一男的《苦难辉煌》。里面讲的是解放战争之前的中共历史,有更多的经典评论和以往闻所未闻的素材。 
    两本书合在一起看,会有更大的乐趣。


  • 很喜欢这位作家的战争系列作品。语言引人入胜,风格鲜明,两本厚实的作品,过瘾
  • 这是一部史料详实、描写细致,同时可读性很强的力作。
  • 关于解放战争,有很多的论著。但我感觉这套书更有可读性,值得品读。
  • 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通过数据、史料,重现了解放战争时烽火硝烟的战场,和平。
  • 对解放战争充满了兴趣,买了两年了,这个寒假就读,不读对不起自己。
  • 很好,给儿子趁着暑假看看,只可惜下集缺货,这两天在看有货了没有儿子。很喜欢!
  • 对战争的刻画非常的细致,史料充足,翔实。却是一本好书。

    尤其是对战争背景的分析,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描写,客观、公正。

    不仅是一本好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有价值的历史著作。

    正在阅读下册….

  • 王树增 的战争系列,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都有买,挺喜欢王先生的写作风格,在注意到领袖人物的战略分析之外,对于底层战士或者群众的描写也很到位,特别是,经常大段引用当时的大段电文,相当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的真实情况。
  • 很不错给儿子买的以后需要什么书还会苏光顾的
  • 我对我党的军事历史非常感兴趣。刚开始看就被迷上了,在轻松中有历史的沉重,在轻松中有深刻的历史哲理1 
        不足的地方是书本太重、太厚!本来就颈椎不舒服,抱着看就更辛苦了!
  • 解放战争,一段艰苦的岁月。和平年代是用血泪换来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现在都很幸运,生在和平年代。
  • 不错的书,买了全套,从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朝鲜战争
  • 胜利来源大量基层(排连营团级)带头冲锋!无数基层指挥员们模范带头,冲锋在前,保证了胜利。党组织的作用使全体官兵形成坚强的整体,高级指挥员们也发挥出更大的智慧。
  •   让我这样一个评论纯文学领域书籍游刃有余的人来评价这样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确实有点犯难,我承认这次贪心了,想要在我不熟悉的领域扩大阅读的范围,有点自不量力。其实我并不是对战争题材完全摈弃,但是相比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更有某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心理。对于内战,当你处于某个阶级,视角也必然是属于某个阶级,所以主旋律是难免的,绝对的客观肯定是谈不上,不过通读下来,对于这场战争的解读,理性的成份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读之前,我把这本书定位为纪实文学,但是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文学成份实在是不多,总觉得王树增对这段历史是烂熟于胸的,甚至于到某个人的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的细节,但是当你刚刚被情节吸引的时候,就戛然而止了,然后又是大量罗列的战争资料,一段段的引文,这种纯粹性的政治史料,真的会让人感到枯燥,这也确实的让这本书陷入了某种尴尬的境界,他的读者群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政治学术研究领域的人物,自是不需要亦史亦事的这种穿插,我这种对战争题材兴趣淡漠的,虽然兴了品读的念头,但是实话说,比起纯历史战争的书籍,虽然能够读进去,不过也总是容易跳出来,所以阅读的过程非常的缓慢。

      

      但是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很适合学生们的政治及其历史课程的扩充阅读,比起上学时候学习上的乏味而言,王树增对这段历史的全面梳理还是很清晰透彻的,通俗而顺畅的语言,某些章节独特的视角,比如闯关东,虽然没有过度的展开,也已经足够让这段史实变得的生动起来。应该说这本书颇为让我欣赏的地方,就是在某些章节的切入点上,有着作家独特的见解和角度,让原本众人皆知的这些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阅读维度。

      

     《解放战争》洋洋洒洒700多页,却只是写了半部战争史,委实动用了大量的史料,花费了不少的笔墨进行串联与构建,稀稀落落的又在细节上带有文学性质的增补了几笔,确实做到了把这段历史最大限度的还原,却既没有做到兼容并蓄,也很难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一直认为战争的起因是政治,政治的纷争来源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之根本还是要回到人上面来,这可能也是一直以来我偏爱文学类作品的原因。再现历史和解构历史并不等同,基本上这本书还是偏于再现,私以为读这本书的好处,一个是对那段过往可以有宏观的认知,另一点就是蛮可以仔细研讨某一章节,挖掘细枝末节,然后自己在此基础上重建文学类的作品,比如兰晓龙,都梁之流的军旅作家,可惜他们始终还不敢碰触纯解放战争题材的东西,当然也可能是碰不得,所以某种程度上,可能这本书所呈现的解放战争,已经是最翔实,最大众,最浅显的了。

  • 把枯燥的历时写成我爱看的样子,恶补一下近现代史吧
  • 首次在当当网选购书籍,就感觉当当存书量很大,各类书籍丰富,在浩瀚书库里不但寻找到乐趣,而且可以选购到称心如意书籍!
  • 内容写得不错,很详细,历史重现,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
  • 买的时候没注意,原来这只是上册。但看了上册,就忍不住想看下册了。下次再买。
  • 1、迄今为止最真实反映历史的作品

    2、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认识,国军战斗力在开始时并不比共军差,专看伤亡数字就够了

    3、有些战役,仗还未打就已经胜利了,象四战四平

    传说,四战四平时,国军的一位将领说:要是我们陈明仁军长在,你们打不赢。

    我想,这件事是传说吧,太侮辱国军将领的智商了,当时的情况,国军就1万多人,共军3~4倍对手,还用打吗?

    4、过去,我对中原突围时李先念王震部队如何突围不是很清楚,书中介绍了一些,但也不详细,有点遗憾,这方面的书有专著吗?

    5、我过去看过一段王近山的材料,说他在刘邓消灭整三师赵锡田部队时立下军令状,率六纵立下大功的,但本书中在这段内容中好像没有提及王近山,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两段内容有一个是假的吗?请朋友们告诉我

    6、孟良崮战役中,很多材料提及在张灵甫战死后,74师一部近7000人在弹药打光后静悄悄地在附近山沟里,躲避,多亏粟裕将军心细,在查俘虏人数时,发现了问题,才把7000人抓了俘虏,但本书没有提及,请问,上述内容到底是不是真实的,还是编的,请朋友们负责任地告诉我。

    7、本书告诉我,我们过去的战神如刘伯承、林彪、彭德怀也不是不打败仗的,把他们还原成了人,因为有时候有些仗谁也打不赢。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感谢作者王老兄。







  • 这是一本解读解放战争史的好书,讲解的非常详细。
  • 昨天收到书,一口气看了几章,确实写得不错,不是象其它的书,一味地说共军正确勇敢,国军不行. 
    还是比较客观地说话了. 
    也了解了那段历史.
  • 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刻画细致,果然不同凡响,真正的好书、 
    刚看完上册,下册还没开始,估计也不会失望。 
    其实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实在是太复杂了,看了以后不免对其扼腕叹息,同时也看到当时***胜利的必然性。 
    应该让一些贪官也看看,没有老百姓失去民心是怎样的结果,也许可以风光一时,但是覆灭的种子不知何时就会发芽,当官也要好好当,多想着为社会默默做贡献的大众,对人对己都应该是一种负责人的态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电子书下载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ookzhai.com/12252.html
返回顶部